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新能源汽车应用调查:5公里充电圈照进现实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2016-02-04 14:09:43 字号:A- A+

    原标题:“5公里充电圈”照进现实    

    从去年8月开始,在高新区创业大厦上班的小张不再为出门搭车发愁了,公司预定的新能源汽车就位,就算有事跑一趟市区,来回百公里也就不到20元的花费。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岛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说恰如其分。2014年至今,岛城新能源汽车已突破10000辆,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绿色出行”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公务绿色出行政府率先垂范

    2013年11月,我市获批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示范城市,确定的推广任务是5200辆。据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张宁介绍,我市原定要在公务用车和出租车领域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预计2500辆。但是,2014年国家推行公务车改革,导致新车采购和更新都暂停;我市的出租车行业又未能像南方城市那样实行员工制,停车充电带来的时间损耗成为制约出租行业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

    “眼瞅着将近一半的推广任务就要完不成了!”市科技局、财政局、经信委、发改委等29个单位和各区市负责人组成了联席会议制度,就像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系统中的一条“中枢神经”,及时调整了工作方向,提出了“以充电设施带动车辆推广、以集团化带动私家车应用”的推广模式,确定以政府机关、科技园区、高校、大型企业和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为重点,先大规模建设充电终端,解除“有车没地儿充电”的后顾之忧,再逐步形成“车桩互动”的良性循环。而且为了鼓励大家购车,我市在乘用车购置补贴方面,执行国家2013年的补贴标准,却不实行每年递减5%的退坡机制,因而成为全国补贴力度最大的三个城市之一。

    2015年最后两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掀起了小高潮。先是崂山区率先启动公务出行分时租赁项目,在区政府、街道办等18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停车场投入了50辆新能源电动车,形成了区域内的微循环。之后,全市政府机关全面推行公务绿色出行,首批投放的150辆新能源汽车,开启了点对点公务出行大循环的序幕。

    公交系统老百姓体验感最强

    在公交系统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各个城市的主攻方向。“因为在公交系统老百姓的体验感最强,易于推广。”张宁介绍,公交车排量大,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最明显。但我市面临的一个难题:2008年奥帆赛期间更新过一批公交车,如果现在再大规模换新势必造成浪费。

    在有限的操作空间里,我市在公交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据市交通委今年初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市共运行新能源公交车1747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388辆,主要投放于公交集团公司、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公司和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公司3家企业运营的50多条公交线路上,累计行驶9000余万公里。运行新能源公交车以来,节约2.6万吨标准煤(按照柴油消耗、电量消耗与标准煤的换算得出),减少排放颗粒物17749吨、二氧化碳67865吨、二氧化硫626吨、氮氧化物235吨、碳氢化合物13吨,对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我们西海岸乘坐公交车,多数情况下都是新能源汽车,噪音小,行驶还平稳。”从薛家岛枢纽站乘坐31路回家的市民李青对新能源汽车赞不绝口。据了解,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公司是全市最早引进新能源公交车的单位之一,该公司从2011年开始购买的公交车就全部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截至目前绿色公交车拥有量达937辆,占公司车辆总数的90.9%,其中新能源车614辆,在全国处领先水平。

    “614辆新能源公交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706.4吨,相当于168万棵大树一年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真情巴士公司负责人不无骄傲地表示。

    “5公里充电圈”部分区市提前实现

    目前,岛城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企业主要包括青岛供电公司、特来电、昱能、阳光新能源和普天新能源五家单位。其中,青岛供电公司主要负责用于公交系统的换电站建设,而全市9000多个充电终端绝大多数由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我们之前曾承诺要在岛城打造‘5公里充电圈’,现在这个目标在部分区市已经提前实现,今年就要向着‘3公里充电圈’迈进。”该公司副总裁田华说起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前景踌躇满志。

    特来电的充电桩建设,首先选择的就是有出行刚需、相对独立的区域进行布网。“因为交通不便,我们留不住人才,来创业的年轻人抱怨,连出门理个发都那么难。”去年,高新区一位负责人的感慨,触动了与特来电的长租业务合作。特来电在高新区建设充电终端172个,然后将100辆新能源汽车以长租的方式租赁给高新区内的初创企业,而高新区则按照85%的比例来补贴企业的租车费用。现在,高新区内已实现两公里充电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创业团队和创客们的使用需求。类似的做法,在蓝色硅谷、董家口港区和西海岸大学城等区域内也启动试点。

    除了长租之外,短租、分时租赁、以租代售等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形式,随着充电终端的网络建设在全市大面积铺开。据了解,我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车型是北汽EV160和众泰云100,如果分时租赁,都实行里程和时间双重计费,分别是每公里0.48元、每分钟0.3元,或每公里0.25元、每分钟0.1元,即使租用全天也不超过百元,而且可以异地还车。特来电公司还实行了以租代售,购进上述两款车型,然后以每月1500元或600元的价格租给客户,五年后车辆所有权归客户。看似“赔本”的买卖,却在无形中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人群。

    半小时快充突破充电瓶颈

    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优势有目共睹,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就是停车充电。

    “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担忧更多的是一些误解。”田华解释说,很多人担心汽车半路没电了趴窝,或者担心快充对电池有损耗。实际上,目前的充电技术已经达到快充半小时可充满80%的电量,而全市现有充电终端大约三分之一都是快充终端,基本可满足充电需求。此外,在使用中三次慢充、一次快充就是一次电池均衡,不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据了解,市科技局在2014年就以重大专项给予企业先导300万元(最终不超过8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于开展充电技术、储能技术、电池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目前,特来电开发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拥有84项专利,将传统的电桩变成了抗碾压、不占空间的车挡式充电终端,可以实现电路系统、管控系统的高度集成,削峰填谷、降低对电网的冲击,还能够实现电流、电压的柔性输出,延长电池寿命周期。由于技术先进,特来电已经在全国18个城市建立了子公司,在80多个城市有建设项目落地。

    “前两年,我们是先建充电桩来带动车辆应用,今年购车客户在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去哪里建桩。”田华透露的2016年工作计划说明,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已经悄悄发生了“形势逆转”。据了解,截至去年底,累计推广的1万多辆新能源汽车中,乘用车的比例超过了80%。2015年12月井喷的6000多辆数字中,多家购车单位都从事着汽车租赁业务,其中有家汽车租赁行一下就购进900多辆新能源汽车,释放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信号。

    私家车用上新能源不遥远

    张宁介绍,现在每天新能源汽车推广办公室的电话都会接到不少市民的咨询,“有人反映自己买车之后,小区物业不同意建充电桩。这在旧小区确实是个问题,但在今后的新建小区就不存在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的充电设施不能低于停车位的10%。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已超过1480多个,包括青岛海怡新城、洪福山庄、中欧国际城等分布在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即墨市等区域的30多个住宅小区。私家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是大势所趋。

    此外,国家电网的“一卡通”充电卡正在大力推行,目前青银高速上的所有服务站都有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沈海高速除了两个站点之外也基本全线配桩,跨市甚至跨省使用新能源汽车指日可待。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带动了汽车制造和电池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了解,我市引进的北汽新能源汽车总装厂已投产;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总装车间即将实现产品下线;上汽申沃电动客车预计今年6月投产;莱西依托北汽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将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充电设施的全产业链。此外,我市还聚集了合肥国轩、河南宏耐、天津力神三家较大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和乾运高科、华世洁等一批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其中,合肥国轩电池产业基地已落户莱西北汽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工程7月投产,年产能可达3亿安时。

    一批传统车企抓住机遇及时转型发展,青岛五菱专用车有限公司、海誉集团等企业申报工信部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目前已进入备案审核程序。海龙集团、青岛中集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申请国家纯电动专用车的生产准入。(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