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催泪红包”成卫校教学范例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6-02-28 06:07:07 字号:A- A+

“催泪红包”成卫校教学范例

    原标题:“这件白大褂我穿定了”

    “我们这些面临实习的护士生,有的人对这份职业原本有些犹豫,‘催泪红包’映射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让我们感受到医患关系的温暖,就像上岗实习前吃了 ‘定心丸’。”昨日,我市各大医疗机构继续围绕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展开讨论,青岛卫生学校作为护士的摇篮,组织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护士生们和老师一起,就这个温情故事讨论交流。护士生们普遍认为,“催泪红包”疏解了她们心中对医患矛盾的担忧,她们将信心满满地穿上梦想中的白大褂,戴上护士帽,为病患排忧解难。卫校老师也将青岛早报“催泪红包”作为典型范例,引入日常教学中。

    “催泪红包”成为好教材

    记者来到青岛卫生学校会议室时,2012级的护士生们正围坐在一起翻阅近日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2012级有9个班,约500名学生,3月1日这些学生将进入全市各个医疗机构的护士岗位开始实习,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刚好在这个时间出现,为我们学校的实习前期动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教材。”青岛卫生学校书记王秋环告诉记者,青岛卫生学校是全省最早建校的医学教育中专学校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医护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每年3月份,学校都有一个年级的学生要到护士岗位实习,这是理论学习向实践的转换,实习上岗前的动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位患者送出的‘催泪红包’让我这个老护士非常感动。”王秋环说,她25年前开始在市立医院神经科做护士,到现在还记着当时的护士长跟她说的第一句话:“你付出了,就会被认可、肯定。”在长期的护士工作中,她也遇到过许多患者的误解,同样也遇到过许多像“催泪红包”这样让人感动的医患温情。王秋环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国信体育馆看演出,散场时观众多,路边根本拦不着出租车。正在焦急时,一辆私家车停在她眼前,车上的男驾驶员摇下车窗问:“你是神经科的王护士吧?”王秋环说,这名驾驶员后来解释,他的家人在医院时曾被王秋环照顾,一直没有机会感谢,这次正好遇到,也算是缘分。

    “那天晚上我近乎失眠,一直在回忆我这20多年医护工作的每一次感动甚至每一个细节。”王秋环说,这种感动是医护工作者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渴望,就像“催泪红包”一样,患者对医护人员一句轻声的祝福和肯定,都是对他们极大的褒奖。“希望你们也像赢得‘催泪红包’的急诊科护士一样,用自己的真诚付出,获得患者的肯定。”王秋环对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护士生们说。

    用真诚获得患者认可

    “再过两天我就要去医院实习了,随着实习期的临近,我也越来越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被患者误解、责难。”范玮玥告诉记者,她父母都是医护工作者,有时从父母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她能听到关于医患矛盾的讲述。对于即将到来的实习,范玮玥不免有些担心:万一被患者误解责难怎么办?

    最近,青岛早报连续刊发“催泪红包”报道,这成为范玮玥和同学们朋友圈中热议的话题。“只要有责任心、有耐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认可。”范玮玥说,她现在都想好了,在护士实习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委屈,她都要微笑,让对方感受到她的真诚。“以心换心,我也能像市妇儿医院的护士们那样,获得患者的认可。”范玮玥信心满满地说。

    领悟换位思考的真谛

    “实习前我们都是紧张害怕,担心遇到要求高的患者怎么办。”王鑫宇说,同学们连续多天关注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报道,认为医患关系中的矛盾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和谐的医患关系,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和今后的护士工作都充满信心。

    “通过‘催泪红包’我发现,多从对方的角度想事情,就能得到对方认可。”王鑫宇告诉记者,学校里有沟通课程,学习如何用良好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为了学会沟通,老师还让同学们根据实例表演情景剧,有的同学扮演患者,有的同学扮演护士,模拟在不同环境和语境中如何处理各种矛盾。课堂中的理论结合“催泪红包”实例,让王鑫宇进一步领悟到换位思考的真谛。

    教学工作有了“抓手”

    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冯学华是青岛卫生学校的资深教师,今年他负责送2012级的护士生们参加实习。对冯学华来说,让在学校的学生变换身份成为护士,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恰巧就在此时,“催泪红包”的出现,让冯学华的实习教学工作有了“抓手”。

    “每年实习前,都会有学生提出对医患关系的担忧和胆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许多临床实例,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催泪红包’将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范例。”冯学华说,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真心付出就能得到认可。他在培养医护人员时,经常会将“爱心、耐心、责任心”挂在嘴边。医护人员只要能付出爱心,即便患者因为一时误解有了责难,医护人员凭借耐心和责任心,也能换回对方的认可。冯学华认为,“催泪红包”代表的和谐医患关系应该得到发扬传递,这不但是让患者对医护人员理解,更多的是让医护工作者感受到,自己的付出终会得到认可。

    过硬专业技能最重要

    于小清是朋友圈中关于 “催泪红包”故事的积极讨论者。“技术很重要。”于小清在谈及 “催泪红包”时,她首先看重医护人员过硬的技术能力。“患者到医院首先是要得到良好的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要为他们解除病痛,没有精良的技术,就没法为患者提供好的服务。”于小清表示,“催泪红包”让她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让她冷静地考虑,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实习上岗临近,于小清认为自己已经有良好的技能和心理准备来承担这份实习工作。“‘催泪红包’这个温情故事让我对今后的护士工作充满信心,我现在盼望能尽快用我在学校学到的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于小清说,这件白大褂她穿定了,这将是她一生的荣耀。

    练好技术 当好护士

    21岁的于园园到海慈医院实习已经8个月了。“这些日子,看到青岛早报连续报道的‘催泪红包’,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一名好护士的决心。”于园园说。

    谈起在医院的实习经历,于园园说,自己曾经受到一些委屈,有一位老大爷晚上来打点滴,因为血管不好找,第一遍没有打好,对方就开始骂人,幸亏是老师帮着打好了点滴。“虽然我事后难受了一晚上,但是想到这也是一种激励,我以后就更加努力地学习打针技术。”于园园说,带教老师们都很负责任,让自己学习了很多护理技术,后面还有两个月的实习期,自己要好好地向老师们学习。“看到‘催泪红包’的报道,我很受感动,我要练习好护理技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医护人员。”于园园说。

    一份谢意永远记心里

    耿晓建在给一位60多岁的阿姨打针时,没有打好,对方把她埋怨一顿,耿晓建当场就哭了,然后给对方道了歉。说起这件伤心事,耿晓建告诉记者,直到当天中午吃饭,她还是“就着眼泪吃完的”。后来,耿晓建因为护理做得好,也被一些患者表扬,每次听到别人和她说“谢谢”,她心里都十分高兴,还会跟伙伴们分享这份喜悦,“这一份谢意我会永远记在心里。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就要好好地干下去。”耿晓建说,带教老师们言传身教,遇到一些重病号,她们都会来帮着患者翻身,甚至端屎端尿。“比起老护士们,我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想我已经准备好了。”耿晓建说。

    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误解

    “大学里憧憬的是坐在诊疗室里询问病人病情,写病历和开药,而到医院实习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医生并不仅仅是这样,有更多的辛苦。”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大五同学徐薇涵说,从去年6月开始,她一直在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实习,先后在很多科室实习医生岗位轮转过,目前在心内科实习。她说,实习这段时间虽然有患者或家属因为操作不熟练责怪她,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患者和家属对她的理解和关心。

    徐薇涵告诉记者,去年9月她在外科实习时查房,走进一间病房时,突然因为低血糖出现了眩晕。“旁边一位50岁左右的大姨一把扶住我,还给我拿出了糖和水果吃,让我特别感动。”徐薇涵说,她当时感觉那个大姨就像妈妈一样对她嘘寒问暖,告诉她一个人在外要注意身体。

    “我已经考研了,我想等研究生读完,一定要当医生。”徐薇涵说,她的初心就是救死扶伤,不会动摇。这两天她也在关注“催泪红包”的报道,更是觉得自己付出全部的努力是值得的,患者一定能看在眼里,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误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蓝天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