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安顺路车辆段
地铁,文明之风
3D车厢
2015年12月16日上午11时,山东省首条地铁线路——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青岛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这一刻,将载入青岛城市交通建设史。
这一刻,青岛人已殷切盼望了20余年。
这一刻,也将成为很多青岛人的记忆。
“让青岛地铁早日成网运营,更好地造福岛城人民。”在今年1月8日召开的全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动员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指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动脉,是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一号”民生工程;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地上地下一体发展的“龙头”先导工程;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骨干”基础工程,对于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意义重大。
在2016年2月召开的青岛市两会上,市长张新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盘点”城市建设大事:蓝谷核心区获批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西海岸新区获批第9个国家新区,红岛经济区科技生态人文新城初具规模;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铁路青岛北客站建成使用,龙青高速公路、青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济青高铁、青连铁路开工建设……这些城市发展的“生长点”,都需要地铁串起来。
地铁改变城市
地铁就像城市的动脉,地铁建到城市的哪个区域,哪个区域就会充满活力。就像一位地铁专家说的: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地铁线网的设置既要拉近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又要拉开城市的布局,引导平衡发展,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从世界范围看,任何国家和城市的扩容和布局结构调整,都是跟地铁、轻轨、铁路等交通方式有机联系起来的,而且表现出以地铁为中心的交通对接方式,因此地铁对于加快区域布局调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深入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向着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发展。地铁的开通,必将让城市生长速度加快。从3号线出发,青岛也必将向着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大步迈进。目前,青岛地铁3号线南段、2号线、11号线、13号线、1号线过海段等5条线路正同时在建。这些线路建成运营后,青岛东岸城区将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线网将延伸至城阳中心区、西海岸中心区和即墨市,共同构建起覆盖新老城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架。而随着青岛地铁线路的不断完善与陆续实施,大青岛的版图将会继续向北、向东、向西三个方向的腹地延伸,这将使得原有的城市发展脉络得到重新梳理,曾经拥堵的中心区与曾经偏远的市郊在时空上的差距渐渐消弭,城市布局将被全面优化,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充,新老城区均衡发展的水平将得到大大提升。
2015年,根据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设立,以及胶东国际机场、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批复立项,青岛地铁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5年),形成了青岛市2020年和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方案。根据远期规划,青岛地铁建设可概括为“18448”工程,即规划建设18条线路、400个站点,总投资约4000亿元,营运里程800公里,最终形成覆盖城乡的轨道交通线网。
“青岛轨道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运输方式,将成为参与城市空间资源布局调整、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战略系统。”青岛市政府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不仅仅是解决交通拥堵、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而且与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环境资源等共同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
“放到更宏大的视野来看,修建地铁不是简单的交通规划和挖洞通车,而是在建造一座城市。”青岛市地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市地铁办主任贾福宁说,地铁承载的不仅是交通便捷,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地铁改变产业
据统计,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可产生2.6亿元以上的GDP。因此,有人说,建设一条地铁,就是打造一条“黄金产业链”。
2014年10月,由青岛地铁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编写《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布局调研报告》指出,整体轨道交通产业链各环节产值构成比例大致为:设计咨询占5%~10%,建设施工占45%~50%,装备制造占30%~35%,运营和增值服务占10%~20%。青岛作为国家高速动车组和地铁列车重要的生产基地,青岛地铁18条线路超过4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将有效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的大发展。
据了解,青岛地铁3号线使用的电客车全部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制造。这家在世界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领域名扬全球的公司,就坐落在青岛。由该企业制造的动力组、地铁列车等,已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阿根廷的轨道上奔驰。据悉,目前该公司的高铁列车已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门口的大订单,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再次助力。同时,一批配套企业也随之受益。
除了列车外,青岛地铁还为地铁建造企业送上了一个“大蛋糕”。由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钻地龙”,在地铁建设中大显神威。青岛地铁2号线途经的地下岩层多为花岗岩,一般隧道掘进机不适应这种地质。由该公司生产的双护盾型隧道硬岩掘进机(TBM)是该类型的首台国产设备,也是其首次应用于城市地铁建设。该设备不仅性能优越,还能有效降低爆破带来的噪音和施工粉尘,在居民区施工更具有明显优势。
2015年12月,《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高铁全球创新中心、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到2025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及产业链实现产值1500亿元,建成国际轨道交通产业装备制造和产业链配套中心、国际轨道交通产业研发和创新中心、国际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和教育中心、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商务和大数据中心。
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的优势力量,青岛已经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生产相对集中的地区,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6家,高速动车组整车生产占全国的50%以上,轻轨地铁车辆生产占全国的20%左右,高档铁路客车研发与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动车组和地铁车辆关键技术已经达到国际行业一流水平。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作为青岛市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同时也是全市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按照规划,青岛今后将以整车制造为主,重点发展车辆零配件中9大关键零部件和10大配套零部件产业。加快引进配套轨道交通建设装备和机电产业,培育创新信号、通信、信息化系统及装备产业,支持有轨电车全产业链取得突破发展,以有轨电车、整车制造及相关产业等为重点,远期逐步形成覆盖多领域的产业链。
地铁改变生活
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自开通以来,已经成为很多青岛人出行的新选择。
随着城市的发展,青岛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快速便捷、风雨无阻的地铁成为市民的期盼。据有关专家测算,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运营后,大约能分担青岛整个城市5%左右的运力。而形成线网后,地铁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将达到30%甚至50%。地铁将使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友、出行、休闲等安排变得更加从容。
作为青岛市单项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基础设施项目,地铁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自建设之初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结合青岛的城市定位,青岛地铁提出了“两个工程”的建设目标,即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确立了“安全、高效、人文、活力”四个建设理念。
地铁向下,城市向上。青岛地下庞大的交通网络将为地上的城市提供新的活力,并最终改变这座城市的面貌。一旦青岛地铁连接成网,带来的将是交通方式、生活方式的大变局,推动企业、人口、资金流、信息流、医院与学校等公用设施,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助推优化城市布局,助力大青岛的功能定位调整和实现。
步入“地铁时代”的青岛,正敞开胸怀,拥抱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贾福宁说,青岛地铁将以“城市动力、畅行青岛、精彩生活”为新的使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打造幸福地铁、做引领新生活的城市运营商”为愿景,让城市因地铁而更加美好。(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