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评:抢险人员每天只睡3小时?勿用违法催泪公众

来源: 作者: 2016-06-06 15:26:40 字号:A- A+

    勿用违法来“感动”公众

    栈桥明月

 

    5月23日零时许,上海中环线高架道路上,违规驶上两辆装满预制管桩的超载挂车,其中一辆撞击防冲墙并倾覆,导致梁体发生横向倾斜,中环线交通受阻中断。有关部门一方面控制事故责任人员,抓紧追责,一方面组织紧急抢修,力争两周恢复交通通畅。

    有多个专业抢险团队临危受命,200多名抢修人员夜以继日,挑起高架抢险重担。6月5日,上海有媒体发布长篇报道《上海中环抢修14天:200多名抢险人员每天睡3个多小时》,介绍抢修人员的辛苦努力,但是记者却没有留意,他们是在用违法行为和现象,来“感动”公众。

    根据这个报道说,参与抢修的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机械施工公司总工办常务副主任张新国,这12天里只回过两次家,每次都是凌晨1时后到家,早上6时不到就已出门。市政养护成基公司总经理助理顾宏在十多天里,同样每天只能睡3至4个小时。

    不需要去翻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就知道这种工作“模式”是一种违法现象。不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仅限于这二人,如果像报道的标题所说,涉及200多名抢修人员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则不仅是严重地违法,而且必定会给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造成巨大隐患。

    仅从报道“正面宣传”的事例看,违法违规并非仅此一端。报道说:事故发生之日,距离高考仅有15天。指挥部和抢修队伍给自己定下的期限是14天。这是说,工期的确定,不是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实际所需?而是来自“在高考前实现通车,给考生和家长一颗定心丸”的政治任务?

    报道还说,尽管桥梁倾斜“这种情况在上海还从未发生过”,指挥部和抢修队伍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他们还是认为,“如果去大量研究全国、乃至全球经验,并进行逐一比对,选择最优方案,至少也要一个礼拜,但我们没有时间。”即使方案雏形“仍有很多细节没有讨论清楚”、存在“多处安全隐患”,他们仍然决定,“对初步确定的维修方案,确定的部分先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再对原方案进行不断修改。”这其实就是人们很熟悉的“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已经被证明并非科学的工程建设理念。这个报道也透露,这种方式确实存在缺陷:此前预计管桩作业平台搭设,只需要3天,而实际前后共用了7天时间。

    我们的宣传有一个弊端:喜欢用主人公的“苦行”来“感动”公众,不管是不是违法、违悖人情。比如,这个报道继续使用了一名干部“女儿才出生19天,此后长达14天的抢修中,他只回过两次家”的桥段。这让人们想起很多父母双亲或妻子丈夫离世时,因为在岗位上“奉献”不在他们身边的“先模人物”。

    如今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绝非非常时期,更不是战争年代,有充分的良好条件不必使用所谓的“非常手段”,没有必要悖拗人伦亲情,更不可违反法律、违背规律,搞所谓“政治工程”“形象工程”。我怀疑上海这次抢修中环线高架道路的施工,可能没有报道中的那些违法、悖情的“事迹”,那些“动人情节”是记者的“提炼”和煽情。

    再退一步说,即使实际的情形就是如此,媒体的宣传也不宜拿着这些违法现象来“感动”公众。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