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腿上长出“黑痣”原是蜱虫叮身
早报讯 昨日,市北区爱卫会邀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台东商业步行街举办秋季预防传染病科普活动,向市民介绍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控等知识。现场免费发放灭蚊药品“氟虫腈”和灭蟑药,同时向市民讲解秋季预防蜱虫叮咬的防制办法。据介绍,随着岛城逐渐秋高气爽,外出登山秋游的市民增多,近期出现多起市民被蜱虫叮咬的情况。
入秋注意防蜱虫
昨天上午9时许,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姜洪荣与市北爱卫会工作人员一同,在台东商业步行街向市民介绍秋季防虫叮咬的科普知识。姜洪荣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岛城进入爽朗的秋季,到大自然中登山、秋游的市民逐渐增多。随着气温降低,蚊虫也逐渐减少,掉以轻心的市民却容易被潜伏在草丛中的蜱虫叮咬。“最近好几个市民通过微信给我发来照片,询问皮肤上的虫子是不是蜱虫。 ”姜洪荣拿出手机,从微信朋友圈打开一张照片,给记者介绍蜱虫的样子。
记者看到,照片拍的是一名市民的小腿,靠近脚腕的皮肤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突起,周围皮肤有些红肿。 “这个突起物就是蜱虫。 ”姜洪荣告诉记者,这名市民前天到浮山爬山,回家后感觉右小腿皮肤有些异样,用手一摸,发现皮肤上莫名其妙突起一个小包。小包用手摸并没感觉痛痒,有些像突然长出来的一个痣。姜洪荣介绍说,这是今年入秋后她收到的咨询之一,其他多例虫媒叮咬咨询,都被确认是被蜱虫咬伤。“蜱虫叮咬人时,会同时释放一种麻醉剂,人们在被叮咬时不疼不痒,当时可能感觉不到,一般蜱虫会在人体内吸血一两天,之后被叮咬的皮肤会出现肿胀的情况,很多蜱虫都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的。 ”姜洪荣说。
蜱虫叮咬别硬拔
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椭圆形小虫,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饱血后则涨大如黄豆。蜱虫可能携带严重的森林脑炎病毒,并传播出血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多种疾病。蜱虫吸血主要是侵入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后还会往人或动物的体内钻,很难拔下来。 “早期发现被蜱虫叮咬,可以用酒精、碘酒让蜱虫麻痹,松开前肢和口器,蜱虫自己就脱落下来了。 ”姜洪荣介绍说,此后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如果蜱虫口器已经深入皮肤里,一旦拔除不当,就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姜洪荣也表示,危及生命的蜱虫叮咬仍属少数,发现蜱虫叮咬后,不要强行拔除,可以到医院皮肤科、急诊科治疗。
姜洪荣提醒市民,蜱虫可能携带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外出登山秋游时,应尽量穿紧口、光滑的长袖衣服,尤其是要防止蜱虫从衣服的袖口、裤脚、领口和腰部等部位接触到皮肤。(记者 赵健鹏 通讯员 冯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