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雾霾彻底消散恐怕要等到9日才行,在过去的一个月,大家仿佛早已适应了白色的世界。对于很多人,口罩是抗霾利器,从其销量就能看出,比如青岛一家口罩电商企业,近一个月来口罩销量翻了10倍。
然而雾霾和口罩之间有多大的联系呢?4日记者探访了青岛“口罩村”大店村,该村最牛的时候年口罩产值能达到11个亿,然而口罩村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却是“我们的口罩不能防霾”。
每天1000多单,是平均销量的10倍
徐州是青岛胶州市一家电商公司的老板,2016年12月20日,徐州来到公司值夜班,却一不小心被后台的一条统计数据吓了一跳。他的公司为胶州市大店村的一家口罩企业代管网店,平常这个网店每天大概只有100单左右的订单量,在没有通过任何促销手段的情况下,20日一天的订单量却达到了2300多单,这让他非常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着一个商人的经验和求知欲,徐州开始上网找寻真相,很快他便发现了端倪。就在前一天的夜里,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称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等地将连续数日出现重度霾,而在接下来的数日内雾霾都不会散去。
“我一看这条信息就明白了。”徐州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这家网店的口罩销售量不断攀升,最高的时候订单量达到了7000余单。“口罩的销量基本和雾霾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徐州说,自2016年12月20日到现在,平均每天的口罩销售量达到了1000多单,是全年平均销量的10倍多。
儿童口罩急缺,忙都忙不过来
徐州所销售的口罩来自于胶州市大店村的一家民营企业。1月4日,记者来到大店村见到了该企业的负责人高先生。高先生说,原本冬季就是口罩加工的旺季,这段时间又赶上雾霾,各处订货商的订单纷至沓来,让工人们应接不暇。
“我们是个小企业,一天加工口罩2万多个。”高先生说,现在每天的订单量最少也在2万个开外,往往都达到三四万,他们根本做不出来。
在众多品种的口罩中,儿童口罩的订单最多。“很多外地的客户点名要儿童口罩。”高先生说,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今年天气寒冷,为了防寒,口罩和围巾现在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标配,家长都非常重视。其二,今年雾霾尤为严重,不少家长都让孩子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戴上口罩,希望口罩能够预防PM2.5等有害物质。
“我和很多同行沟通过,他们那边的情况也是一样。”高先生说,为了多出儿童口罩,他甚至阶段性让工人暂停生产别的种类。
村民想印防霾,被协会会长制止
据了解,大店村是全国闻名的“口罩村”,巅峰的时候,这个仅有700户的小村庄每年可以生产近10亿只口罩,年产值达到过11亿元。“论做口罩我还没输过谁。”大店村口罩协会会长姜秀彬说,上世纪90年代他将口罩产业引入了大店村,并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但是近几年这个闻名全国的“口罩村”,却一直面临着不小的舆论压力。
“有人说我们发国难财,我们非常不服气。”姜秀彬说,虽然在事实上这些年的禽流感、非典、H5N1和雾霾一波接一波地将大店村的口罩销量向上猛推,但是大店人却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生产的口罩能够预防这些病害。
曾有村民想在自己的口罩包装上标上“防PM2.5”,但是被姜秀彬制止了。“我们生产的口罩都是民用的,功能很简单就是防尘、保暖、美观时尚。”姜秀彬说,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宣传,“村里的口罩能防雾霾”这句话,在他看来就是一句笑话。
700户小村的口罩“发家史”
作为声名远播的“口罩村”,只有700户村民的胶州市大店村在2011年巅峰的时候,年产近10亿只口罩,当时占据了中国民用口罩市场的80%以上。
这巨大的发展是靠着两代人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的。1990年初,村民姜秀彬到甘肃兰州走亲戚,看到当地农民有加工生产口罩的传统,在见识了其简单的加工工艺和较高的利润收入之后,决定加工生产口罩。当年4月,他自行购买了缝纫机、针织机,首先干起了口罩生产的活儿,因为当时没有销路,生产的口罩只能积攒到一定的数量,然后乘火车到兰州托亲戚代销。
就这样,大店村开始了自己的口罩致富路。2003年,“非典”让大店村名声大噪,口罩业迎来爆发式发展,村里生产口罩的厂家从23家一下增加到80多家,口罩协会也顺利在2004年成立。现在,全村共有口罩加工厂300多家,全村95%的成年人都在从事口罩产业。大店村2011年成为山东省口罩生产基地,2012年成为全国口罩生产基地。现在该村的口罩不仅遍销全国,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