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催泪红包凝聚大爱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7-01-22 06:18:50 字号:A- A+

    原标题: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出炉

    近日,青岛早报联合青岛市卫计委发起“2016年度和谐医患感人事迹”评选活动,到评选活动截止时,344名岛城患者或家属,通过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发送短信到18661788396、关注“青岛医声”公众号、青岛卫生计生官微进行微信推荐等方式,讲述了医患之间的感人故事。昨天,青岛市卫计委公布了“2016年度和谐医患十大感人事迹”评选结果。

    “催泪红包”精神凝聚医患大爱

    2016年2月7日除夕夜,在万家团圆鞭炮齐鸣的时候,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里仍是一片忙碌景象,一名女患者目睹了医护人员的辛劳,深受感动,趁护士不注意,迅速放下10个红包后匆匆离开。每个红包里都放了100元钱,还写着不同的祝福话语:“亲爱的几位夜班护士和医生,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患者。在今天这样的夜晚,深切感受到你们的不容易和牺牲,我打了两个小时针,急切想回到家人身边,你们也有家人孩子,却要在这里守护我们。我以此十个红包感谢你们,也表示我对你们的敬意。这是一个患者对你们付出的尊重和认可,请一定要收下。”护士出门追赶,却没有找到这位患者。“催泪红包”感人故事被青岛早报连续报道后,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据青岛早报统计,自2月20日起,“催泪红包”故事第一周的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随后,来自网站、微博、微信、纸媒网络版的转发及阅读量超过2000万次。

    ●“催泪红包”感人故事使医护人员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折射出温暖的人性光辉。

    打杜冷丁坚持为患者做完手术

    2016年11月18日晚上8时,平度市人民医院当天最后一台手术结束了,手术室的大门打开,穿着手术隔离衣的妇科主刀医生张秋生在同事的搀扶下走了出来,脸色苍白的她,额头上还挂着冷汗,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做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已经没事了。松了口气的患者家属此时并不知道,这名腿软得走不了路的医生,4个多小时前在手术过程中突然胆结石发作,她靠着一针杜冷丁和坚强的毅力,在手术台上一丝不苟地成功完成了手术。

    ●张秋生用自身的行动演绎了一名医生的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

    青岛“大度哥”暖遍医疗圈

    2016年11月25日,市民崔延平到市立医院看病人,在电梯间等电梯时,手机被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撞掉在地上,医护人员忙着抢救病人,未察觉这一切。崔延平捡起跌落的手机发现,满屏裂纹,边角已翘起,但是他并没有为此打扰医护人员。一名外科医生目睹了这一幕,拍了3张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广泛共鸣。崔延平被网友称为“大度哥”。崔延平说:“他们在抢救病人,不是故意的,没事!”市立医院发起了一元众筹活动,要给“大度哥”送一部爱心手机,却被崔延平谢绝了。

    ●无论是“大度哥”的宽容理解,还是医护人员的真心感动,都变成了医患之间的小小烛火,温暖了人心。

    “热血红嫂”传递城市脉动

    韩珞坚持无偿献血16年,志愿服务7年,累计献血145次,折合献血量达13.22万毫升,是当之无愧的青岛献血“女状元”。

    韩珞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在韩珞的坚持和带动下,她身边的朋友、同事也成为了固定献血者。

    ●她用爱心践行公益,奉献鲜红的热血,挽救无数生命,被岛城媒体誉为“热血红嫂”。

    “喂奶护士”被赞最美白衣天使

    2016年12月1日,在青大附院黄岛院区脊柱外科,一名妇女即将手术治疗,她出生才15天的孩子不肯喝奶粉,哭得撕心裂肺,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但她已经进行了药物治疗,无法给宝宝喂母乳。还在哺乳期的脊柱外科护士孙玉环毫不犹豫地把宝宝抱到怀里,先后给宝宝哺乳两次,病人及家属深受感动。

    ●朋友圈里 “喂奶护士”照片走红,网友纷纷点赞:“美丽的白衣天使,我们为你骄傲! ”

    做艾滋病患者的知心朋友

    1992年,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现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主任的姜珍霞,从那时开始了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工作,一干就是24年。姜珍霞与艾滋病患者一同吃饭,一起手拉手逛街,与患者“打成一片”,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艾滋病患者觉得自己被社会另眼相看,我要用真诚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有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姜珍霞说。

    ●姜珍霞内心的善良,外化成对艾滋病患者的深切关怀,她的身上彰显着医护工作者的仁爱精神。

    倾情守护重残精神病患

    杜安平是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护士长,从事精神残疾人护理工作18年。他的病人全是贫困且残疾的重型精神类疾病患者,他经常去“解救”被家人关起来的“疯子”,也经常走街串户寻找流浪的重残精神类疾病患者,他把那些浑身酸臭、肮脏不堪的患者带回医院,安抚他们恐惧不安的心,给他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喂他们吃饭,给他们治疗。在杜安平的帮助下,很多重型精神类疾病患者学会了叠被、整理床单,能面带微笑地对父母喊一声“爸、妈”。

    ●杜安平用一颗平等关爱的心,给了残疾精神疾病患者爱与尊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又能治病的“家”。

    血液科一场暖心的生日会

    春节前夕,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患血液病的茜茜过了她34岁的生日。伴随着生日快乐歌,医护人员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身着婚纱的芭比娃娃。因为从小体弱多病,34岁的茜茜没能像其他女孩一样留下圆满的人生足迹,却收获了医护人员满满的关爱。她告诉母亲:“既然我的病这么难治,等将来我走了,你一定要将我的遗体捐献出去,做医学研究,帮助和我得同样病的人,也算是我对好心人的一份回报。 ”

    ●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医护人员救护人的生命,抚慰人的心理,并得到了患者善良的“回报”。

    行医40载心中始终装着患者

    市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肺病科专家诊室内,国家级名中医周兆山教授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病,他上午的门诊量本来在60人左右,但有时候病人太多,他要为120多人看病,午饭常常拖到下午1点才吃。周兆山坐久了会腰痛,他的座椅上总是放着一个腰垫,在他坚持不住时,就会稍微靠一靠。

    ●周兆山从医40年,被患者称为“心中装着病人的好医生”。

    私家车中产子医护人员组团抢救

    2016年7月28日上午9时50分,一辆私家车冲进了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司机下车后跑进门诊大厅大喊:“医生,来不及了,孩子快要出来了!”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其实没有产科病房,但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医护人员闻讯紧急出动,和医院安保人员一起,只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就在私家车里搭建了临时产房,成功抢救了孩子和产妇的生命。

    ●医护人员在意外发生时快速反应,通力合作,救人于危难之中,展现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与道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