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年味,可以是节前采购打扫的忙碌,可以是阖家团圆吃一顿年夜饭,可以是围坐电视机前边吐槽边看春节晚会,可以是街头巷尾弥漫的鞭炮味,可以是除夕夜穿上身就舍不得脱的新衣……不过对于80前的人而言,更多关于年的珍贵记忆,似乎都停留在年少时,请回的轴子,采购的蜡烛、门帘,自家做的吃食……这些如今城市里少见的物件,却和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马光亭及她的学生,这一次,我们在她们介绍的几种老物件里品足浓浓过年味。
轴子
春节请出来祭奠先祖
青岛大学文学院2015级2班的程诺同学,曾在马光亭老师指导下,到莱西市夏格庄镇、姜山镇进行了关于“轴子”的民俗调查。据程诺介绍,祭祖请轴子是春节特别重要的活动,子孙以此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也祈求祖先保佑兴旺发达。轴子,是记载家谱的卷轴,各地有不同叫法,莱西方言称为zhūzi,可能与祭祀完成卷起后像画轴有关。还有叫家堂、家谱轴子、祖影等名的。轴子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绘画装饰,由祠堂、庭院、走廊、街门和喜庆欢乐人物组成,一部分是正中的空白格子,用来填先祖姓名。
除夕傍晚,轴子被请出挂在正间房子北墙中央,两边再挂对联、花瓶联或字画,北墙必须是实墙,墙上不能有洞、孔或窗,如果墙上有孔洞或窗,那么挂轴子前先挂一面草编、蒲子编的席子或红席垫着,这样还能保护轴子避免被弄脏。
初三把轴子请下来,卷着放在供桌上。一是因为祖宗被送走了,不必挂了;二是因为女儿回娘家,女婿是不见丈人家的轴子的。待到正月十五,轴子要再挂起来,祖宗会再次回家。到了正月十六,轴子、供桌等就都要收起来了,意为送祖先返回“仙居”。
饰品
门笺窗花题材数量讲究
为了突出过年气氛,不少家庭都要买一些窗花贴。通过马光亭老师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些窗花跟传统的一比,已经简化了。在过去,窗上的窗花是由多幅剪纸组成的,棂子窗的窗花一般由窗角花、窗心(贴在中心的主图)和散在空隙间的“小花”组成。而格子窗窗花则由六幅或八幅剪纸组成。题材包括了花鸟鱼虫、动物、民间故事、吉祥语组画等。在青岛,贴窗花是农家女的盛事,她们以红纸剪窗花,题材以五谷丰登、喜庆丰收为主,构图一般将人、景、物、字融为一体。
在马老师指导下,记者还查到了门笺的资料。在山东一些地区,过年还要贴门笺。门笺又被称为挂钱、门吊、花纸、纸挂等,通常被贴在窗框、迎壁墙上和橱门、箱柜抽斗、粮囤、水缸、井、牲口槽、小车、纺车、织机、大农具、大树等处。大门、二门、堂屋门楣上的贴起来最讲究,一般5张组成一套,分为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五色,鲁南地区称为“三红加黄绿”。如果是喜事,一般贴红的,有丧事则贴蓝,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
节食
正月吃的面食花样多
如今提起过年吃的食物,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饺子,再就是商场超市里售卖的各种面食礼盒,吃来吃去似乎滋味都是“雷同”的。其实,在山东地区,不管是饺子还是其他正月里吃的食物,花样都很多。
就拿饺子来说,在青岛,除夕晚上是必吃的,很多家庭下饺子的时间必须跟放鞭炮的时间是同步的。在山东一些地区,煮饺子所烧的柴火也是特别选择的,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的运气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饺子煮好后,讲究的家庭不直接吃,先盛出供奉天地、祖先等。包饺子的馅料,往往也要“设计”一下,要将一些硬币、枣、花生等洗干净,包到馅里。如果吃到枣,说明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花生寓意长命百岁,吃到钱,自然是发财的好兆头。还有的家庭,初一吃素馅饺子,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关于素馅的说法并不统一,有人说是不杀生,有人则是取“素静一年”的兆头。
除了饺子,以麦子为主食的山东人,还会做出各种美味面食,比如大饽饽、枣饽饽,鱼、猪、狗、鸡、元宝等造型的面食。饽饽可以用来摆贡、食用,特别造型的馒头则先分置家中各处,节后再吃。有一种叫“太阳饼”的面食特别好看,用数层面饼做成,有面塑装饰,还要染成彩色。
蜡烛
做蜡不足秤买蜡称为请
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1班的学生王惠憬记下马光亭老师布置的民俗调查作业后,经过筛选,锁定的调查目标是黄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红烛加工技艺,当地韩家寨制作的红烛过去在春节期间相当受追捧。
王惠憬调查发现,蜡烛这种过年用的东西,当地人通常不随便买,前一年在哪家买,第二年就不去别家买了。蜡烛通常不叫买卖,用“请”,且没听说有讨价还价的。蜡烛种类制品从大小上区分,小的有二两大的,大的可达八斤二两,春节用小的,有六两、八两、一斤、一斤二两、两斤重的,而且有红蜡烛和白蜡烛之分。
过年时供桌上摆的蜡烛,上面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写“俎豆千秋,本支百世”。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千秋万代是时间永恒。本支,亦作“本枝”,原栖的树枝,指旧巢,释义为同一家族的嫡系和庶出子孙。这句话也常出现在轴子上。
据王惠憬介绍,韩家寨制蜡一直有“蜡不足秤”的做法,制蜡人普遍且必须将蜡烛做的不足秤,一个解释是“蜡”的发音,在方言中有“恶”的意思,所以过年点的蜡烛不能剩下,要全部点完。蜡少恶就少。另一个解释是,从我国传统的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二元对立思维出发,当一件事物达到满或顶峰状态时,将会逐渐进入低谷状态。祭祀目的在于家族兴旺昌盛,不希望走下坡路,故蜡烛不足秤,表达对现状不满足,希望家族继续昌盛兴旺。第三个解释是蜡烛够秤,祭祀完满,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蜡不足秤,祭祀不到头,家族后辈继续祭祀,子孙延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