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城阳提着馒头去拜年!青岛这些年俗你都知道吗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青岛日报 2017-01-29 08:45:43 字号:A- A+

     青岛是个港口城市,历史上又有大批移民,据《胶澳志》记载,青岛的“衣食住之嗜好,乃混合南北各地风尚而成。”更何况“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青岛各个地区过年的习俗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就一一领略。

     崂山:年夜饭少不了鱼

     崂山以山海奇观与道教文化著称于世,千百年来留下许多名人足迹和传世名篇,这样就奠定了崂山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浓浓的民俗味首先是从老百姓爱赶的大集上体现出来,临近春节时,集市上卖春联、年画的摊位渐渐多了起来,家家户户都会选上两幅寓意吉祥、刚劲有力的好字贴在门口。而过年期间,崂山人的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大爷、大妈、姑娘、媳妇会以崂山的村镇为单位组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

     或许是应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话,崂山人过年时餐桌上是绝对少不了鱼的,这也寓意着年年有余的意思。而且崂山地区吃年夜饭的时间通常偏晚,大多在晚上十点钟左右。

     据了解,在崂山区沙子口一带,人们把除夕晚上进行的“接年”叫作“请年”,就是到家里的祖坟前缅怀先祖,告知现在要过年了。虽然类似的仪式很多地方都有,但具体细节却多有不同。按照崂山这边的规矩是必须全家一起前往,下到刚会走的孩子,上到六十岁的长者,除了年纪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全家老小都得一起去。在墓前摆上烟酒糖茶,燃放鞭炮进行祭奠,在除夕之夜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家里小辈多了解家族,再一个也可以加深家里面人的感情。

     和其他地方不同,崂山很多地方都是吃完了年夜饭,晚上 12点一过放了鞭炮,就开始拜年了。自家亲戚不用多说,社区里的街坊邻居都得一个个走到不能落下,虽然已是凌晨,但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到哪都喜气洋洋的。遇到比较大的社区,有时要拜到夜里三四点,全都拜完了才各自回家睡觉。

     此外,据《崂山志》记载,崂山地区过年时除了做新衣,买新帽,做馒头 ,还要蒸豆包,取谐音“都饱”,做豆腐取谐音“都福”,蒸年糕取意年年高,蒸米面发糕含意为发家,割肉买鱼象征年年有余,还要购买筷子寓意增添人口。除夕挂宗谱,摆供品,贴门对,把水缸挑满水,中午全家吃“隔年饭”。太阳落山后,男人们提灯笼,端供品,到祖茔请先辈亡灵回家过年,然后在大门外放鞭炮,点香烧纸“接灶”,回家后大门内撒谷草,用来喂祖先之“马”,还要在门口放拦门棍,以防“马”跑失或强神恶鬼进入。

     城阳:提着馒头去拜年

     城阳人过年似乎特别钟爱馒头 ,在过去,馒头不但是主食,更是走亲访友的礼品。直到现在,许多城阳人还是对曾经的“过年馒头”念念不忘。

     馒头是对主妇功底的大考验,也是青岛城阳地区过春节走亲戚必不可少的礼数。馒头的个数有讲究,通常是六个,和各色点心一起,凑成“六六大顺”。在细粮缺乏的年月,会持家的媳妇们往往用黑面做芯,外面裹上白面再做一层皮,美其名曰“有表有里”,最会持家的媳妇能把那层白面皮做得薄而不露黑面的颜色,既能彰显其富足,又不至于用掉太多细粮。

     然而就是这“表里不一”的馒头也不能如数留下,城阳人讲究“有来有往”,一般是留下两个馒头 ,再在篮子里压上两个鱼花(面鱼)。留下的馒头要么当作礼品再次送人,要么用来吃年饭时“压锅”,基本上是不吃的。腊月做好的馒头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堪称整个春节的绝对主角。

     虽然看似工艺简单、食材普通,但在青岛,纵然是钟鸣鼎食之家,馒头也上得了正席,不止能上席,更是祭天地、敬祖先必不可少的供品。春节祭祀时通常将五个馒头摆成塔形,这也是走亲戚时忌讳拿五个馒头的原因。馒头重量方面也堪称国内之最,讲究“喜五丧三”,用于庆典的馒头一个达到五斤之巨。旧时主妇收到馒头 ,必在后厨用秤称其斤两,倘有短少,便会计较送礼之人不大方,若是将五斤的馒头错送成三斤,更是大忌,非要将馒头扔到街上再断交不可。

     城阳媳妇的面食功夫,似乎也是历史悠久,记者从《城阳民间故事集中》,还找到了一个关于媳妇饼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不其城南女姑山下有一个小村儿,村里有一户人家,娘俩一起过日子。儿子的名叫石头 ,因石头的爹过世早,娘俩的生活十分清苦。这一年,有一个邻村的姑娘年方十七,叫巧云,像她的名字一样既手巧,又漂亮,经媒人说合就嫁给了石头 。婚后一年,因家里贫穷所迫,石头为谋生闯了关东,再也没有音信。家里就剩下婆媳俩人过日子。不久,婆婆就病倒在炕上 ,媳妇天天热汤热水地侍候婆婆。这样 ,又过去三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媳妇巧云还如往常一样侍候婆婆。一天,婆婆觉得快不行了,对媳妇说想吃口饼。这时 ,家里已家徒四壁,除了三间茅屋,哪里有钱给婆婆买面做饼吃,可是为了满足婆婆的最后愿望,巧云狠了狠心把自己陪嫁的银簪子从头上拔下来,拿到当铺里当了几文钱,买来一点白面和两个鸡蛋,给婆婆做了一大一小两个饼。婆婆吃了后,病竟然好了,而巧云因长年累月侍候婆婆累倒了,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村里人为纪念这位贤惠孝敬的媳妇,给这饼起了个名字叫“媳妇饼”。从此新媳妇进门都学着做这种饼,这饼的做法,至今还在城阳一带流行。

     即墨:过年说话有禁忌

     即墨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即墨人过年除了常规的忙年,在过年期间的用语和走亲访友的程序上也格外讲究。

     在即墨,过年说话有很多禁忌。一入腊月门,就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而且在春节期间,说话办事要轻柔和蔼 ,不能大声吆喝,不能打骂孩子,说话时也应尽量避开不吉利言语,甚至是谐音。守岁时禁忌最多,说话做事都要十分谨慎。“破”、“坏”、“散”、“死”、“赔”、“病”、“输”、“痛 ”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煮饺子的水一定要比平时多放许多,取来年日子“绰绰有余”之意 。还不能说下饺子,要称“清水煮白银 ”。饺子煮碎了,不能说“碎”和“破”,要说“挣”,就是挣钱、发财的意思。为了图吉利 ,人们还在十来个饺子里包上硬币或者红枣,成为“大钱饺子”,吃着了的就标志着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大发财,吃饺子前,还要先放鞭炮和发纸。发纸就是烧纸,意味着来年财源广进。蒜因为与“散”同音,所以要叫“义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赶快说一声“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吃“醋”不吉利,就称吃“忌讳”。吃饭时不要把筷子直着插在碗里,走亲戚朋友,礼物严禁带五件或十件,“五”和“十”被视为大不吉。大年三十、初一放过鞭炮后,无论院子里有多厚的纸屑,也不能清扫,因为纸屑被看成满院的钱财,扫掉,会被认为是将钱财扫地出门。

     正月走亲戚在这里叫“出正月门”。走亲的顺序也很有讲究,一般都是初二开始。未结婚的外甥代表父母到外祖父家拜年,出嫁的女儿在初二未“送年”前是不能回娘家的。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叫做“走丈人家”,初五不能去,有“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的说法。走亲时都要带礼物,旧时农村贫困,走亲的人一般是挎着篓子,里面装上饽饽、馃子(油炸的面鱼)。主人收到后要留下一点,再换上几样物品,叫“压着篓”,不能把礼品全留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