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制陶烧窑 让技艺唤起记忆
记者跟访即墨窑匠记录烧窑老技艺 一年烧制上万件泥饭罩被居民沿用至今
昨天早上,经过24个小时的烧制,82岁的乔锡清和55岁的儿子乔树品,终于等到了陶器出窑的日子。看着亲手制作的一件件陶器作品,父子俩开心地笑了。老人说,上个世纪70年代,在胶东地区,人们使用的许多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器。然而随着众多产品的不断更新,泥制的陶器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曾经风光一时的窑货工匠慢慢消失,这门老手艺也几近失传。连日来,记者在即墨跟访一户保留下来的窑匠,记录下了烧窑过程。这门老手艺在这里得以传承,每年从这里烧制的大量生活用品,仍然被当地居民所用,尤其是饭罩子,由于透气性好每年都要预订烧制上万件。
30多道工序制作精美陶器
“尽管现在窑货用品不多了,但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成了放不下的传家宝。 ”5月21日,乔树品和父亲一起,将几天来制作成的泥坯装进窑洞,经过24小时的烧制后,昨天早上,陶器出窑。一件件散发着古朴韵味的陶器,虽然不比瓷器那样光滑亮丽,但仍然充满了原始的质感和厚重的文化气息。
“泥饭罩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用,所以每年烧制的数量也不少。”乔树品介绍,制作一件泥陶器,包括选土、和泥、搓泥条、定型拉坯、晾晒、手工钻孔、修剪去毛边、上釉、雕刻、装窑、点火、烧窑和出窑等30多道工序,其中拉坯被称之为独立的手艺,可见在泥陶器制作中的重要性。记者在现场看到,乔树品取出两块拳头大的黏土放在转盘之上,打开电动开关后,然后用手在水盆里蘸上水,用“摸、抠、拽 、提、展、压”等手法,短短两三分钟时间,一个泥胚子就魔术般地制成了。晾晒时要放在室内先阴晾,然后再放在院子里晒晾,但绝对不能直接放在太阳下晒,否则半成品会晒出裂缝报废。现在,每隔半个月,乔树品和父亲就要烧一次窑,因为周边许多村民和商贩都来预订,每次攒够到上千件,父子俩都要忙活至少一周的时间。
不能让这门老手艺失传
今年82岁的乔锡清老人,祖祖辈辈在即墨市段泊岚埠东村依河而居,因为旧时人们所用的许多生活用具都是以陶制品为主,所以村里就有了用黏土烧制陶器的老手艺人。埠东村盛产窑货,多的时候周边有10多处窑口。而老乔家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家。
“从小就跟着老一辈学烧窑,到现在虽然用得不多了,但总觉得这是一门手艺,不能在我这一代失传了。 ”乔锡清老人说,退回40多年前,村里的窑货还有很多,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烧窑的就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所以到现在会烧窑的已经十分罕见了。为了让老手艺传承下去,乔锡清老人早在20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培养儿子乔树品。刚开始因为烧窑不赚钱,儿子总想外出打工,不想学习烧窑的手艺,最后在老人的动员下,乔树品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长期磨炼,从老父亲手里,将这门手艺继承了下来。前几年,乔家父子在村西头,新建了一个小型窑洞,一直进行着泥陶烧制手艺。乔锡清老人说,窑货手艺在即墨已经消失了,他现在也上了年纪,这辈子能把手艺传给儿子,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现在,儿子乔树品也已经55岁,成了这门老手艺最后的坚守者。
泥饭罩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个小型窑洞,一次能装上千件泥陶器。 ”乔树品兴奋地介绍,泥坯子晾晒的差不多后,就开始打孔上釉和雕刻,这几道工序完成后,就可以装窑了。烧窑时什么时候点火,什么时候用多大火,想把窑货烧成黑色还是红色,窑里加盐还是窑顶加水,都是烧窑的秘籍。像这样的小窑洞,一般先要用大火烘烧10个小时左右,将泥陶器烧得差不多后,才换成文火再烧制10多个小时后,方能保证每一件泥陶烧透,烧出想要的理想陶器。
“以前天天跟着父亲烧窑,现在基本上不让老人亲自制作了,他自己一年下来,仅泥饭罩就能烧制上万件,一个泥饭罩的价格能卖到40元左右,大部分供应给即墨周边居民家用。 ”乔树品说,饭罩子一般用来做饭热馒头,透气性很好不粘,很受居民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泥饭罩的好处,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客户也逐渐增多,除了青岛周边地区的,还有来自河北和陕西的客户。记者注意到,经乔树品烧制的泥饭罩,出窑后表面呈现出光滑的亮度,再加上雕刻的纹饰,就更加精美漂亮了。
窑货承载老记忆
乔锡清老人回忆,他年轻时经常到李沧送窑货,那时生产队集中送货,一般白天出窑后,当天晚上几个人挑着各种窑货,步行向市区送窑货,第二天凌晨才能赶到集市上,卸下窑货后,换回生产队所要的煤炭、粮食等生活用品后,就马不停蹄赶回村里。那个时候,在即墨许多地方都有烧制窑货的村子。
作为即墨市文联副主席,张方习回忆起即墨的窑货手艺来如数家珍。张方习说,过去,在即墨许多村庄都盛产窑货,那时候几乎是各家各户必备的生活用品。其中有面盆,花盆、饭罩、烟囱、面罐等品种。在那个没有不锈钢盆、塑料盆和搪瓷盆的年代,泥盆为家庭主妇的厨房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用泥质的花盆养花,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比较适合花木生长。泥饭罩因为有良好的吸水性,到现在,还有不少农村的老人在用它热饭、热馒头、热玉米饼子和小干鱼,用起来干而不湿十分实用。另外,也有手艺人精雕细琢了制作面食的泥榼子、盛筷子的箸笼子等等,都是泥陶烧制的产物。
即墨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前的老式陶器因种种原因被逐渐淘汰。传统制陶业想要发展,需从农村的家用物件升级为工艺观赏物件,这样才有可能让这门老手艺在创新中得到传承。而挖掘陶器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如果把这些烧制的陶器融入特色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提高其附加值,更有利于这门老手艺的传承。目前当地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也很重视,这门烧窑的手艺不仅准备申报非遗,而且要采取措施,把这种传统文化作为“记得住乡愁”工程永久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