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短
纵然难舍终要分离
一生很长
只因有绵密的陪伴作忆
将要消失的青岛手工地毯
在大连路上这家几十年的老店里
80岁的赵怀臻已是白发苍苍
每每摸索着一块块手工地毯
他都要驻足良久
这些是纯手工地毯都是孤品了
卖完一个绝版一个
纯羊毛、丝毛、真丝、羊皮
地毯、挂毯、汽车沙发坐垫、地垫、羊毛褥子……
种类还算齐全
很多都是出口国外的精品
等到全部销售完
青岛的手工地毯或就从此彻底消失了
你有注意过手工地毯吗?
对!
就是那些质地细密、图案繁谨
绵密的绒头里仿佛藏着生命的织物
就要永远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了
不久的将来,或许在青岛
再也找寻不到手工地毯的身影
知道吗,编织一块手工地毯
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此手工地毯又称作“软黄金”
相比机织地毯,它的厚度、精细度更高
因此手工地毯还有“毯上毯”的称号
(店里也有机织地毯,两者一较便知高低)
(这细腻的纹理,一针一线都是珍贵)
编织过程前后要经过编织、平、片
洗、投、修等全套
十余道传统手工工序
手工地毯最注重细节处理
如织一瓣桃花
要用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来润色
红中有粉,粉中有白,白中有红
向阳面和背阴面的颜色深浅不一
只有手工地毯方能编织出如浮雕般的美感
每一块手工织毯都是一件艺术品
(哪怕这样一块看似普通的地毯,正面如此)
(反面依旧依旧有序,只是颜色不同)
青岛八旬老人赵怀臻
从事手工地毯制造业50多年
他自己珍藏了一块真丝手工挂毯
用他的话说
全世界仅此一块
我们先来一睹这块丝毯的真容
再来看看它的局部细节
山水花鸟 农耕细作 小桥流水
当真是巧夺天工!
(可以点开大图看细节)
这块方寸之间的手工地毯
用了1200道
耗时两年多
编织者是个小姑娘
制作时必须佩戴4000倍的显微镜
完工时小姑娘的眼睛累得很
这样的工艺,如今哪还有人愿意干
手工地毯的“道”即经纬线
道数越多工艺越复杂、精细程度越高
上面这几块从上至下
为90道、120道、200道、300道
你看出精细程度的不同了吗?
每一块手工地毯
一针一线穿梭间
倾注的尽是编织者满满的心血
青岛的手工地毯制造业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产生
赵怀臻是第一批拓荒者
栽种、施肥、修剪……
一天一天看着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然后如日中天,烜赫一时
青岛手工地毯销售火爆时
曾被海内外多个国家的经销商抢购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青岛一些高档酒店、宾馆、会所
才会铺装这样的手工地毯
商务往来中如能收到一块青岛手工地毯
足以令被赠者受宠若惊
沧海桑田,岁月更迭
当年以编织手工地毯为荣的匠人
不知何时起渐渐消失不见
手工编织这门手艺从此后继无人
赵怀臻说
他想亲眼看着这些手工地毯
都能找到一个珍惜它的有缘人
这些手工地毯的名字,叫月阳
老青岛人应该都熟悉
曾经坚守多年甚至是一生的东西
即使有朝一日终要失去
也愿它有个好归宿
彼此祝福
互道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