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下,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引领下,青岛初步建立起一套跨境电商发展政策体系,培育出一批新兴企业,形成一批产业聚集区,对推动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242.7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2.3%,交易规模在全国13个综试区中列第五位。
青岛跨境电商从“自由生长”到“有序发展”,得益于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2016年1月,青岛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此,青岛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为主线,着力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全力推进外贸互联网化,培育“互联网大外贸”新型商业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呈现速起步、增速快的态势。2017年11月,在《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的成熟经验做法的函》中所列的包括12大类经验做法、36条具体举措中,青岛涉及其中的11大类经验28条具体措施,经验推广覆盖率接近80%,创新数量和业务覆盖面在全国各综试区中均位居前列。2017年度山东省外贸新业态主体中,青岛酷特智能、创客岛两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胶州假发跨境电商集聚区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区。
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生长,推动了业务规模的高速增长。2017年,全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242.76亿元、同比增长102.3%,交易规模在全国13个综试区中列第五位。其中,跨境电商出口185.71亿元,跨境电商进口57.05亿元,分别增长87.3%和164.1%。进口业务比重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均衡化趋向明显。按业务模式分,跨境电商B2B业务规模221.23亿元,占总份额的91.7%;B2C业务规模为20.1亿元,占总份额的8.3%,均增长1倍以上。
发展质量持续优化。首先表现为优势行业竞争力增强。2017年,全市跨境电商出口订单数达4.7万单,其中,服装、箱包、假发、玩具等八大优势行业的订单数均超过1500单,合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对跨境电商出口的拉动效应显著。贸易国别不断扩大。借助跨境电商渠道,2017年,青岛企业的出口贸易伙伴达到152个,进口贸易伙伴达到77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交易增长迅速,交易规模达到110亿元,占跨境电商进出口总份额的45%。成为外贸新增订单的重要来源。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青岛有超过600家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渠道开展业务,阿里巴巴国际站、谷歌、亚马逊、全球速卖通、eBay、wish等全球性跨境电商平台已成为我市外贸新增订单的重要渠道。“搭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便车,我们做的发光鞋在欧美国家非常受欢迎,业务量逐年快速增长。”青岛春瑞志远电子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姜岱琨说。
新业态需要新的政策土壤。青岛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培育适合跨境电商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2017年,青岛海关开通“夕发朝至”的中韩定期班轮,开辟直购进口业务新通道,平均压缩运输成本50%以上。山东检验检疫局对跨境电商货物实施“审单放行”监管新模式,现场查验率由原来的100%调整为最低3%。市外汇管理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我市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试点的通知》,以金融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税部门“放宽准入、规范管理”,优先给予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较高的资信评级,增强了平台企业竞争力。青岛跨境电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授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在全国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网购保税过渡期政策成功落地。2018年1月1日,山东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实施后,首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在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完成通关。这单来自日本货值254元的3包纸尿裤用时不到5分钟便顺利通关,最快将在当天送达消费者手中。这意味着,青岛与宁波、杭州等城市一道,正式享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的过渡期监管政策。至此,青岛跨境电商迎来发展新机遇。(记者 沈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