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骄傲】郭锐:为中国梦提速是高铁工人的追求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陈志伟 | 责任编辑: 2018-04-28 11:03:33

青岛新闻网4月28日讯(记者 陈志伟)今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中车的首席技能专家郭锐,接受了首场“代表通道”中外媒体采访——“我是高铁工人郭锐,来自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和谐号’、‘复兴号’等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制造工作。我出生在铁路世家,我的祖辈、父辈都是铁路工人,能像他们一样亲手制造火车是我从小的梦想。正因为这个梦想,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是我们每一个高铁工人的精神追求,我们将为‘复兴号’风行世界、为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而努力奋斗!”郭锐成为山东省代表团第一个走上“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

郭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高铁列车转向架制造领域知名的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先后参与CRH2型200公里、300公里、380公里、“复兴号”标准化动车组、城际列车、地铁等多个型号转向架的研发制造,经他和他的团队之手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200列,安全运营里程超过2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0000多圈,郭锐被称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制造技术当之无愧的领跑人。

谦虚谨慎勤奋,成就“金蓝领专家”

郭锐1997年参加工作,他勤奋好学,善于钻研,能手工打造千分之五毫米精度的零件,是国内从事高铁转向架装配、制造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他技术全面,技艺精湛,是高速动车组生产现场应急疑难问题解决专家,攻克了高铁转向架多项装配技术难题;他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扎根一线,任劳任怨,是中国高铁精神的“代言人”。

2004年,27岁的郭锐被聘为四方股份公司第一个首席制造师,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获得首席称号的工人。2006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郭锐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担负起转向架组装、试验的重担。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是动车组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列车的整车重量,还承载着列车的牵引及制动,更承载着旅客的人身安全。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仅直接相关的装配部件就有上千个,装配尺寸数据记录有上万个。动车组技术引进之初,国内在转向架装配数据、装配关系、工作原理等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郭锐靠自己摸索,一边学习、一边分析,不停的做装配论证试验,当时仅查阅的零件、部件等图纸和资料堆积起来就有两米高,工作笔记约十万字。不到两个月,他就带领团队克服了高速动车组组装的多项操作瓶颈难题,令外方专家对中国工人的技艺惊叹。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有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开拓性的建立了模块化、标准化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体系,以此为基础,郭锐组织编制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检验要领书》成为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组装作业及施工质量保证的指导“宝典”。

创新成果解疑难,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新一代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设计运营速度为时速380公里。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转向架轮对转速提升近两倍,对振动频率、振动载荷、路况条件等的要求更为苛刻,转向架的装配质量成为CRH380A型动车组自主研发的关键难题。

郭锐带领技能团队夜以继日的进行现场试制,从尺寸检测、数据分析计算、装配工艺优化、性能试验分析、装配尺寸调整等入手,对每一个零件、部件的装配尺寸、装配精度进行验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将拥有国家完全自主产权的CRH380A型转向架组装完成。

郭锐坚持在工作实践中创新,有效破解装配工艺、质量控制中的多项技术难题,提高了动车组装配效率和质量水平。先后独创了10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主持完成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申报8项国家专利。在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他独创的《动车组转向架四点等高支撑调整作业先进操作法》开创了行业先河,该操作法使转向架的装配效率由原来的日产4辆提升至目前的日产16辆,装配精度和装配质量大幅提升,仅此一项,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1500多万元。

模范引领传技艺,用平凡践行不凡

作为中国中车“郭锐技能大师工作室”、“郭锐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岛市“郭锐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郭锐除致力于技术攻关与创新工作外,还担负着为企业乃至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他将自己总结编写的《钳工基本技能竞赛试题解析》、《车辆钳工专业技能培训解析》等培训教材进行无私传授,共组织培训138次、授课1046课时。他培养的徒弟23人获聘高级技师、技师,其中13人获聘中车核心技能人才。

近年来郭锐带领高技能人才团队共同完成公司级各类攻关课题192项,各类改善提案2300余项,编制、审核作业要领书1162份,解决现场棘手技术难题350余项,开发各类培训课件87件,在国家、省部、公司级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32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获奖33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奖98项,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4000多万元。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