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平度二代猪倌毛学鹏不走寻常路 大学退学转大专学养猪

2018-05-08 18:33 作者:刘岱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他原是中国农大的本科生,却中途退学转往职业学院上起大专班;他用专业知识推动养猪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不走寻常路的“二代猪倌”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5月3日,记者在平度南村镇亭兰村的惠友良种猪场见到毛学鹏时,他正在猪舍里跟饲养员详细交流养殖经验。这个从事养殖业不到三年的年轻人用自己在高校所学的知识,撑起了一个年均出栏生猪6500头、年产值达300万元的绿色智能养殖场。

今年28岁的毛学鹏家住平度南村镇小洪兰村,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国际农业贸易,已经考完雅思的他本应在大三前往荷兰继续学习鲜花贸易,但是养猪场的一场突变改变他原本的选择。

“当时突发了一场高热病,问题比较大。解决完问题以后我就想,我们普通农村的养殖水平确实比较低,我应该做点什么。如果我不回来,这个养猪场就没人继续经营下去了。”

下定决心回家继续经营养猪场的毛学鹏放弃了出国,也放弃了自己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业,转而前往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重新学习了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以后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养猪场。

“当时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定,本来以为他们会很反对,但是没想到他们都表示支持我。”毛学鹏表示,自己从小在这个养猪场长大,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另外,父母从1987年开始,一步一步建设成这样一个养猪场,对自己来说,这里承载的不仅仅是满满的回忆,更是父母半辈子的心血。

“虽然说放弃了中国农大,但我并没有觉得多可惜。”毛学鹏告诉记者,既然决定了要回来养猪,就必须做到专业,“我觉得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在新的学校、新的专业,他从大一上起,重新开始了人生另外一条路。多年过去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既然决定了,就要做好,当作终生的事业去做。”

学有所成,毛学鹏一回家就对养猪场进行了大改造,扎扎实实地当地“二代猪倌”。

“我们存在成本高、浪费大、效率低三大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均衡生产。”毛学鹏告诉记者,要降低成本,就要提高效率,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三大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为此,他借鉴学习了国外的三周批管理方式,将猪群分组,每21天为一个周期,让产房、保育舍、育肥舍配套使用起来。“均衡生产就是要有计划,将所有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毛学鹏的方法既做到了猪群全进全出,减少了疾病传染,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从而让养猪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猪舍环境,提高养殖的健康水平,减少疫病的发生,毛学鹏还新安装了猪舍环境控制系统,根据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猪舍的温度、通风量,让猪儿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家。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也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毛学鹏去年8月投资12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备。“我的老家虽然不在这个村,但是既然在这里建了场,就应该对这里的环境负责。”毛学鹏对记者说。

与毛学鹏一起回到家乡的,还有他的妻子周琳——毛学鹏在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同学。2015年回乡后,他们就在这里工作、生活,甚至在养猪场里安了婚房、办了婚礼。但这两个“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在谈到未来发展时,显然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养猪厂里。

“下一步我想试一下种养结合,在附近盖几个大棚种植蔬菜。”毛学鹏告诉记者,每天分离出的一吨沼渣是很好的肥料,现在是提供给合作的农户,未来他想自己把养殖业和自家100亩地结合起来,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另外我们这里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地改造升级,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到未来的发展,毛学鹏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希望能够继续把产业做大。

“知识就是力量。许多养猪场没有计划性,放任猪苗自生自长,再就是基础设施少有换代升级,这些都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去引导和改变。”毛学鹏说,他和妻子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教给更多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帮助很多养猪场制定了专业的生产计划,带动更多的养殖场高效经营。

(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孙科强 姜子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