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正式运行以来,位于青岛“蓝谷”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正逐渐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海洋科技的领跑者
日前,我国远洋科考功勋船“大洋一号”完成“海龙”“潜龙”系列潜水器海试任务后,返回青岛母港。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
对于这一成就,青岛“蓝谷”功不可没。羊城派记者跟随“改革开放40周年融媒山东行7+3联盟”采访团参观青岛蓝谷时了解到,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蓝谷”目前已有20多个重大科研平台在此集聚。
位于“蓝谷”的海洋电缆实验室 图/羊城派记者 谢杨柳 摄
自2015年正式运行以来,位于青岛“蓝谷”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正逐渐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海洋科技的领跑者。其建立和运行,标志着我国实质性迈入“世界深海俱乐部”。
据其负责人介绍,海洋国家实验室拥有我国海洋领域的最快超级计算机,能够较精细地探测海洋潮汐、海浪等情况,相当于给海洋做“CT”,帮助人类了解神秘海洋。
同样位于“蓝谷”的青岛深海基地,是被誉为中国深潜“三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的母港,为“龙宝宝”们提供运行与维护保障。借助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完成5个航次、150多次下潜的试验性应用。
位于“蓝谷”的电磁兼容实验室 图/羊城派记者 谢杨柳 摄
同时,该基地正在开展“深龙”(深海钻探)、“鲲龙”(深海开发)、“云龙”(深海数据云计算)和“龙宫”(深海空间站)的支撑保障条件研究论证,全力打造“六龙一宫”深海探测网络体系,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全面、持续勘探海洋奠定基础。
据介绍,作为突出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核心作用而设立的新区,青岛“蓝谷”已成为青岛海湾型城市版图的新坐标,并将由此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先锋地带”,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抢占更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