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住建部日前组织起草了《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该办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将有望在我国获得全面推行。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作为推动建筑工人公司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双卡”“工资月结”等手段,青岛已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上进行诸多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全国建筑工人有望一个平台管理
建筑工人是建筑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行业内一直存在人员归属性不强、流动性高的问题,既容易出现欠薪问题,也不利于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影响了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住建部提出大力发展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使其成为工人的主要载体,实现建筑工人的公司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推动实名制管理,规范工资支付,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
根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凡在我国境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建筑工人均适用本办法。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作业的建筑工人应经过基本安全培训,并在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登记。
建筑用工企业应严格规范用工管理,及时采集并上传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地址、文化程度、培训信息、技能水平、不良及良好行为记录等。建筑工人进场施工前,应录入建筑工人实名制名册,出勤、完工数量质量和诚信评价等信息都应被有效记录。
青岛已探索实名制管理多年
据了解,早在多年前,青岛城乡建设部门就瞄准建筑工人管理难题,探索实名制用工。在2011年2月起施行的《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办法》中,已明确提出“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和实名制管理”。
“与实名制匹配,我们大力推广‘双卡’制度,通过建管亲情卡,掌握建筑工人基本信息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爱心工资卡发放建筑工人工资,避免工资拖欠。”市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2017年以来,青岛又着手建立建筑工人数据库,并响应上级部门号召,推进建筑工人工资月结试点,已有10多个工地纳入计划。
实名制管理为工程组织提供了极大地便捷。在市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现场,项目经理李德顺告诉记者,全部200多名工人都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涉及个人基本信息、技术评级、考勤情况等,凭借这些信息,工地管理、工资发放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了矛盾隐患。
“以我们的工作经验来看,实名制在更大的范围推广是对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的‘双向严要求’,将有力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岛城某建筑企业安全劳务部负责人表示,对企业而言,实名制管理可以督促规范用工,引导企业发展“正规军”提升竞争力。对于建筑工人而言,更好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同时也拉高了技术门槛,引导工人苦学技术,敬业工作。(记者 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