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自学作曲30年 青岛励志“文艺中年”写歌300首

2018-06-27 19:51 作者:王爽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6月27日讯(记者 王爽 宁冠宇)最近几年来,有一个定义身份的词重新流行起来——“文艺青年”。家住镇江路街道的王春艳则是一个最励志的“文艺中年”。她自幼怀揣音乐梦想,自学作词作曲。30余年来,创作出民族歌曲、通俗歌曲300多首,曾与著名音乐家邬大为、张枚同合作的歌曲广为传唱。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她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向远方进发,为人称道。

自学作曲30年,创作歌曲300余首

音乐不仅可以愉悦人的身心,还能陶冶情操,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更像是是一剂良药,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慰藉和希望。“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只有小学音乐课上才能跟着老师学唱歌,特别开心。”每每回想起年少时光,王春艳总有些动情,那些对音乐痴迷的日子成了她音乐创作的源泉。

王春艳为曲子试唱。

凭着一腔热爱,从20几岁开始,王春艳就尝试写歌。虽然白天在单位上班很累,但是倔强的她始终有个音乐梦想,她总是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自学作词作曲,正因为有音乐为伴,精神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工作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

弄懂乐理知识是学作曲的第一课,王春艳跑去书店买了一大堆音乐理论教材,日夜攻读,下透了功夫。“大学生上什么课,我就研究什么。看不明白就一点点琢磨,一点点摸索。我不太会乐器,当时也没有作曲软件,练习写歌只能用手记谱子,自己一遍遍哼唱,经常唱得口干舌燥。”

从1998年到2018年,王春艳始终不忘自己的音乐梦,30年的时间,一共创作300多首歌曲。由于作词作曲方面的成就,如今她已经成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青岛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众多作品发表、演唱、参赛,多次在国家及省市获奖。

王春艳桌前在手写乐稿。

“作曲和写文章差不多,要有生活感悟,要讲究起承转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王春艳通过参加市里举办的各类比赛慢慢“出道”了。“那几年,为八荣八耻、为党建的各种活动写歌。有时候稿子要得急,我不得不作曲兼作词,有时干活、做家务时也一直念叨哼唱、推敲琢磨,真是苦中作乐,但歌曲成稿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王春艳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创作经”。“作曲和写文章差不多,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感悟,必须究起承转合,特别是同音反复时,流畅性特别重要。例如,草原歌曲以小调式比较抒情,行进歌军歌用2/4拍则非常有力量……”说着,王春艳亲自为记者示范起来,一边有力地打着拍子,一边认真地唱了起来。

为了写好词,她又买来了许多文学书籍,研究中国古诗词,学习中外文学作品,在她的手稿中,有一半以上均是她独立完成词曲。

王春艳参加2009国际音乐大师班的结业证书。

施万春:“她是普通百姓中的文艺工作者,很接地气”

王春艳在社区工作时,负责社区的文艺活动,十多年的基层工作,让她对社区文化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创作起来也更接地气。由她作词作曲的《创城之歌》获得青岛市文明办大奖,《五月的风》《守岛战士之歌》《爱是那深沉的海》等歌曲脍炙人口。

音乐道路上的成长又给王春艳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结识了不少音乐名家和痴迷音乐的同道中人。她曾先后受邀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词作者邬大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词作者张枚同合作,创作出《母亲颂》、《有一个称呼叫公民》等歌曲。

2009年,王春艳参加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国际音乐大师班”作曲专业学习,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施万春,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作曲。施万春这样评价她:“普通百姓中的文艺工作者,做音乐很接地气。”

在音乐讲座课上,王春艳曾受到创作过《长征组歌》、《牡丹之歌》的作曲家唐珂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并送上一副他亲自题写的书法,也让她备受鼓舞。

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雷也表示:“王春艳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大姐,她对音乐的热爱和激情,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王春艳说自己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是一个妻子,也是一个母亲,更是一个痴迷音乐的人,除了工作之外,作曲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生活时间。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理解我,有时候还主动承担很多家务活,让我全心全意搞创作。这太难得了,我很感谢他们,也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王春艳参加各种比赛获得的证书。

音乐作曲人王春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