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河边的摔跤王 他是青岛版《摔跤吧爸爸》

2018-08-23 21:33 作者:于泓 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图/孙志文)

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往往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可黄保清的这手绝活,你诚心学,师傅可以免费教你。

黄保清:“想想真的不甘心,你要说这门功夫咱们没有也就算了,咱们的中国式摔跤对抗性、实用性一点不比柔道差,可偏偏就是没人学,难道就要让咱们的孩子一直学别人的东西么?”虽然已经到了该看淡一切的岁数,但聊起中国式摔跤的现状,黄师傅还是一肚子不甘心。

今年50岁的黄保清是李沧区沧口街道的一位居民,也是一位业余的中国式摔跤教练。之所以强调“业余”,并不是因为黄师傅水平不行,而是教摔跤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白天的黄师傅在工厂里当电焊工,给别人打工,晚上他给自己的爱好打工,教孩子们中国式摔跤的各种技法。

blob.png

中国式摔跤成了“熊猫”项目

所谓中国式摔跤,是一种区别于国际式摔跤的叫法。与《摔跤吧,爸爸》中的自由式不同,中国式摔跤有自己的摔跤服,选手可以抓住对方衣服上的“把位”发力。中国式摔跤与柔道更相近,只不过是评分规则和技法上有一定的区别。

作为中国传统的格斗形式,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起,中国式摔跤便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彼时跤手辈出、风靡全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体育的奥运战略使得非奥运项目日渐冷清。1993年后,中国式摔跤无缘全运会。现如今,中国式摔跤已经成了“熊猫”项目,知道的人少,会教的人更少,黄保清就是这冷门武术的传承人。

在李沧区永清路大村庄河的交汇处,晚上6点半之后,这里就成了黄保清和徒弟们训练的地方。先铺旧地毯、再铺防摔垫,周围再点上蚊香,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开始训练。虽说是露天的道场,条件艰苦,但好在场地免费,黄师傅和徒弟们也就咬咬牙坚持了。就是这样一个训练环境,黄师傅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教出了300多位学生,其中最得意的弟子,今年马上要去参加全国大赛。

每天20吨训练量 业余选手拿下全省第二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青岛新闻网记者来到了黄师傅平时训练的地方。50岁的人却有着小伙子一般的身体素质,尽管穿着上衣,但黄师傅“倒三角”的身材还是若隐若现。与白天做电焊工时的低调不同,每当夜幕降临,黄保清踏上摔跤垫的那一刻,这位并不算高大的师傅可以震慑住所有徒弟,仿佛他就是这里的摔跤之王。

如果时间倒回到三十多年前,刚刚十多岁的黄保清绝没有现在的气质,相反,身材矮小的他是同龄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小不点”。

学武只为强身健体?那是成年之后才有的境界,黄师傅刚刚接触摔跤的时候只有十几岁,他学武的初衷很纯粹,就是为了不受别人欺负。在亲戚朋友们的引荐下,黄师傅拜青岛摔跤名家王忠智为师,开始学习中国式摔跤。

“立竿见影,会的遇上不会的,摔倒对方我们都是论秒记的。”黄师傅说,自打他学了中国式摔跤之后,就再没有受过别人欺负。当然,老师傅也一再告诫他,学跤不受辱,但也绝不能恃强凌弱,坏了武德。

“就跟魔怔了一样,只要有时间我就去练跤。”黄师傅说,摔跤就是他最大的爱好,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没有一天中断过。年轻的时候为了训练,黄师傅隔三差五就用“蛙跳”的方法爬架子山。为了体能训练,黄师傅用自己电焊的手艺做了各种哑铃、杠铃,备战大赛的时候,每天的训练量能达到20吨。

摔跤究竟好玩在哪?按黄师傅的说法,摔外行没意思,要摔就跟高手摔。两人对峙的时候,精神、体力完全是高度集中,有时候一个细微的失误,那就是站着和躺着的区别。凭借着对中国式摔跤的执着,黄保清在第十八届山东省运会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他这个野路子输给了职业选手。而令人惋惜的是,在之后的日子里,中国式摔跤退出了全运会。练得再好,没有了展示的平台,对中国式摔跤的爱好者来说,一条能被社会熟知认可的路彻底堵死了。

河边搭起“摔跤馆” 20年教出300位徒弟

如果你住在李沧区大村庄河周围,你一定看见过黄师傅教徒弟。尽管自己练的项目无缘全运会,但黄师傅没有放下他心心念念的中国式摔跤,没有国家比赛就自己练,有机会就出去跟其他城市的朋友交流切磋。酒香不怕巷子深,时间一长,很多朋友慕名找到黄师傅,把自家的孩子托付给他,希望能跟着黄师傅学几招防身的本领。

黄师傅教学生收不收钱?收钱,但这钱基本上跟没收差不多。每周二、三、五、六训练,每次两个小时,最高标准是一个孩子一月100块,平均单次训练费用6.25元,也就够交个电费和买买训练设备。

“现在稳定的学员有20多个吧,基本上都是朋友介绍来的,收费的就几个,也是家长不好意思孩子白学才给的。”黄师傅说,他教摔跤秉承着自己师门的传统,当年他学摔跤的时候,师傅就没收钱。只要孩子愿意学,他免费教都没问题,“这门功夫再不传承真就断了”。

要说黄师傅的教学环境真算不上多好,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就在河边的巷子里铺上旧地毯和防摔垫,训练器械一部分是黄师傅自己买的,还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做的。夏天的河边,就是蚊子的“食堂”,为了能少受点罪,有些家长自发买了些蚊香,老师上课,家长“上香”。

就是这么个条件,居然还有很多人愿意跟着黄师傅学摔跤,这里面不仅有三十多岁的大叔,还有刚上小学的小朋友。

“黄师傅的水平绝对是这份儿的!”今年40岁的李雷是位资深的摔跤爱好者,来青岛工作之后,特意打听哪里有能摔跤的地方,一来二去认识了黄师傅,跟着他学摔跤。李雷说,在他山西老家,至今还保存着“摔羊”的习俗,连续摔过5个人,这羊你抱走!这是咱们民族骨子里的运动,别的东西代替不了。

“我要看到它走向世界的那天!”

采访那天,黄保清上的是一堂对抗课,跑步、拉伸一系列热身运动之后,徒弟们两两一组,打对抗赛,这是每周学员们最兴奋的时刻。

“进攻进攻!上!拿出气势来!”赛场上的的黄师傅一边当裁判,一边指导动作。一轮对决结束后,他还会跟徒弟复盘刚刚的比赛,告诉徒弟哪里有问题,哪些招数应该怎么使。

“体力上我可能比师傅强,但是技巧上还有差别。”刘宾算是黄师傅最得意的弟子,今年32岁的他已经跟着黄师傅练了十多年。多年的苦练加之名师指点,刘宾蝉联了4届青岛体育大会中国式摔跤60公斤、63公斤级的第一名,今年他将备战国赛,准备冲击更大的平台。在刘宾看来,自己今天的成绩,跟师傅的付出有着绝对的关系。

“师傅没跟你们说吧,他原来是青钢的工人,原本钢厂搬迁,他是可以跟着一起走的,但是为了我们这帮徒弟,师傅买断了工龄,快退休的人了又从头开始找工作。”刘宾告诉记者,因为担心没办法每天教学生练摔跤,师傅放弃了企业里安稳的工作。师傅的牺牲,徒弟们都看在眼里。

“我不相信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这么没落了。”黄师傅说,这几年环境好了,越来越多地人开始了解中国式摔跤,这是个好兆头,尤其是中国式摔跤已经正式成为了全国青运会的项目,对于这些执着的摔跤人来说,又有了新的希望。

尽管已经到了“半百”的年纪,但只要有机会,黄师傅还是会自费出去学习,参加比赛。2013年,头发已经花白的黄保清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当黄师傅站到比赛场上的时候,全体观众起立鼓掌致敬,因为这份特殊的体育精神,黄师傅被特别授予了“敢斗奖”!

“只要能动,我就一直练下去,只要有人学,我就一直教下去!”25年前,因为比赛项目的取消,黄师傅在最好的年纪告别了正式比赛,而今天,他不想把遗憾留给下一代,他希望尽自己所能,让中国式摔跤可以像柔道一样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很多人愿意跟着黄师傅学摔跤,这里面不仅有三十多岁的大叔,还有刚上小学的小朋友。

赛场上的的黄师傅一边当裁判,一边指导动作,一轮对决结束后,他还会跟徒弟复盘刚刚的比赛。

“我不相信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这么没落了。”黄师傅说。

白天的黄师傅在工厂里当电焊工,给别人打工。

黄保清原来是青钢的工人,1986年就进入钢厂工作,后来钢厂搬迁,但是为了这帮徒弟,黄师傅买断了工龄,没有去新厂工作。

如今,他在自己家附近重新找了一个长白班的工作,也是电焊工,为了就是晚上能带孩子训练。

满地的获奖证书,是对这位“业余”中国式摔跤教练最好的肯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