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近,岛城便利店市场开始了新一轮鏖战,本可以在我市做着“安稳好梦”的友客、可好、7-11迎来了强敌——诸如阿里、京东、苏宁电商巨头开始在各大城市的便利店市场跑马圈地。
最近,岛城便利店市场开始了新一轮鏖战,本可以在我市做着“安稳好梦”的友客、可好、7-11迎来了强敌——诸如阿里、京东、苏宁电商巨头开始在各大城市的便利店市场跑马圈地。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天猫小店、京东小店、苏宁小店等电商巨头以及老牌零售商的“新零售店”出现在岛城各大街道,预示着该阵地的“激烈厮杀”。
一方面,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之一,一家便利店就能满足人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需求,对标日本,岛城便利店数量还不够,潜力依然大。从另一方面看,巨头之间新零售的战火已蔓延到线下。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巨头们“血洗”社区便利店的同时,岛城成规模的便利店如何应对?而成百上千万的夫妻老婆店们又该如何逃离这场血雨腥风?成败对各自又意味着什么?
巨头小店“惊扰”本土便利店
在市南区莱阳路附近居住的市民刘先生最近发现,楼下一家夫妻便利店不知何时更名为“京东便利店”,门头换上了大红色牌子,十分显眼,内部的摆设和产品也变化很大;在李沧区九水路的亚马逊孵化器对面,一家传统便利店也在近期换上了“天猫超市”的门头牌,里面重新进行了装修和整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最近不少市民发现,曾经只能在网上看到的“京东”、“天猫”、“苏宁”的电商巨头,已纷纷在线下开了店面。
2017年,京东“百万便利店”计划出炉,计划五年在全国开设100万家京东便利店,今年4月,刘强东还说京东便利店要“日开千家”。而阿里方面,零售通也有覆盖100万家的目标。苏宁方面,前段时间也发布智慧零售“小店大开花”战略。
风雨欲来风满楼,零售巨头的跑马圈地明显是惊扰了本土店的“好梦”。
不过,和岛城本土一直存在友客、可好、7-11便利店先比,这些“新来的”差别明显。记者走访多家便利店发现,零售通巨头小店和岛城原有便利店有区别,但在服务线下零售店方面大同小异,简单讲就是改造夫妻老婆店。在城市场景中,与日系便利店和本土店相比,这些点面积偏小,甚至有些都算不得便利店。细节上差别更大,比如,单说商品方面,可以说换汤不换药,小店的商品覆盖范围基本还是夫妻老婆店的老样子,改造只是换了进货渠道。另外,店内没有鲜食区,有些门店有包子、关东煮,并没有满足三餐所需的便当、常温快餐。
瞄准社区,巨头的便利店“算盘”
互联网、电商巨头以及新老零售玩家们如此重视社区便利店背后,各自打着什么算盘?
“便利店这类门店小、密度大、贴近社区生活,能产生网络效应的小零售业态,无论对电商还是传统商超,都是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天猫小店青岛区相关负责人孙先生表示,天猫小店的运营较为灵活,可以加盟,只要店内的产品30%从零售通进货即可。“只要如果传统批发商渠道有价格优势,那小店店主自然选择便宜的那一个。
记者从市京东公关部了解到,京东便利店与天猫小店背后的巨头目的一致:都试图让传统夫妻老婆店通过“贴牌”,接入京东或天猫的标准,在门店形象上改头换面,卖货的同时,还成为两大电商巨头渠道下沉、触达消费者的终端。
相比之下,苏宁小店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从苏宁易购内部开店,节约部分仓库、物流等资源。“我们小店年内将达到100家,主要瞄准社区。”青岛苏宁便利店总经理胡荣武表示,苏宁小店会将净菜水果作为主打品类,满足满足社区居民对蔬菜水果的日常需求。
本土企业升级做准备
在行业内,便利店被称之为“勤行”,而且利润较薄。青岛友客便利店负责人王厚虎曾算过一笔账:在市区,一个百平方米的点面月租金在15-30万元,平均每个店要配五名店员,再加上水电、物业等支出,想达到收支平衡很困难。而被公认最强的日系便利店,在岛城的发展也并不顺利。
所以一直以来,便利店投资回报周期长,而链条长度和复杂程度有时甚至高于大型零售。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迷你岛店铺总数达67家,利群便利店56家,可好152家,友客200余家。
针对“外来和尚”,本土便利店表示“并不惧”。“首先,一些巨头是为了‘占地而占地’,无论从产品还是服务,经过修改的夫妻店并不能跟我们去竞争。”岛城某连锁便利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在数字化和O2O方面,国内电商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能说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岛城也出现过众多巨头入青水土不服的例子。
友客便利运营部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店面也开始做升级服务,比如增加生鲜的配比,更换店内产品品类等。“选址是便利店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鲜食,我们和日系便利店的自营商品已经形成很强的品牌效应。”该工作人员说,这些年在岛城的沉淀并不是一两年能被追赶的。“争市场最终还是要归到人身上,测有效人流,了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便利店开启发展新浪潮
在这波便利店浪潮里,传统零售商和投资机构,更为青睐连锁便利店。而京东、阿里则主要争夺“夫妻老婆店”,以改造“夫妻老婆店”的方式迅速扩张,苏宁则选择自营做连锁便利店。三大巨头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行业的神经,也深深影响着岛城甚至国内便利店的发展。
“虽然在中国移动支付背景下,日系引以为傲的各种便民服务成了鸡肋,但后端供应链壁垒依然难以打破,电商便利店和日系、岛城本土便利店在鲜食和自开发商品方面差距依然很大。”青大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导师王坦认为,未来实体便利店和电商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优势才是行业竞争力所在。
“人的活动大体离不开工作、娱乐、生活三类,一场对社区生活场景的卡位战已经开幕。”王坦认为,最引流的购物中心综合体是餐饮、零售的首选,而电商想要发展便利店,还是要先去追赶日系便利店品牌。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