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四部门出台乡村教育发展方案 20条细则振奋人心

2018-12-06 17:30 作者:于泓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6日讯(记者 于泓)近日,青岛市教育局、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以深化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2年)》,聚焦解决全市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提出了六大举措20条具体措施,力争5年内乡村教师待遇明显改善,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六大举措:未来五年内,青岛市将从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发展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大乡村学生帮扶保障力度、推进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等6个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加快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四个优先:在政策安排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教师配备上优先安排,在硬件配置上优先满足。

两转变一重视:从关注教育获得的数量向关注教育获得的质量转变,从关注学校硬环境向关注学校软环境转变,重视城乡学生家庭背景分化和教育观念方式差异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十条措施:

1.今后五年,全市教育财政投入将更大力度向乡村教育发展倾斜,重点支持平度、莱西等财力困难市、欠发达镇和薄弱学校教育发展,市本级每年统筹安排乡村教育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

2.严格落实区市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责任,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乡村学校经费保障水平,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对学生规模不足300人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按300人核拨公用经费,对在园幼儿规模不足90人(3个班)的乡村公办幼儿园,按90人核拨公用经费。

3.统筹推进乡村校长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校长全员培训、骨干校长赴名校挂职、名校长工作室结对帮扶三项行动。

4.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加大乡村学校师资补充力度,免费培养初中起点小学全科教师,逐步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到2022年达到72%。自2018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城区交流轮岗教师重点安排到经济薄弱镇、贫困村学校。在乡镇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职称,从事教学工作30年以上申报正高级职称,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5.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分学科按照每人不少于5天40学时的培训标准,到2020年对全市乡村教师轮训一遍。建立市、区(市)两级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在评优评先时实行乡村教师名额单列,乡村骨干教师在乡村学校服务期限最低为5年。按步骤、分批次、分学科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6.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提高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由各区市根据实际制定具体提高标准,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激发乡村教师工作热情。全面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交通补助、免费午餐、免费体检、特困资助等政策,创造条件解决乡村教师周转宿舍问题,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保障水平,引导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让他们扎根乡村,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7.加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加快新建改扩建乡村幼儿园,提高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到2020年,全市乡村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9%。

8.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方法,将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对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实行“捆绑式”评价和发展。

9.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组织局属初中学校及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不低于20%的义务教育学校与平度市、莱西市的镇以下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跨区域合作办学;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教体局组织城区学校与所有乡村薄弱学校进行合作办学,确保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率达到100%。实施乡镇中心初中质量提升工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工程,全面实施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制度,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0.加强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支持乡村学校网络升级,支持乡村学校建设“同步课堂”教室,到2020年实现所有乡村学校“同步课堂”全覆盖。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汇聚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免费向乡村学校及薄弱学校开放。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同步课堂”一对一结对合作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培训、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同步教学等活动。

11.推进乡村阳光校园建设,以乡村学生幸福成长为目标,以创设健康安全、绿色环保、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和学校文化为重点,从教学管理、安全稳定、校园文化、绿色生态、团结和谐、文明守纪、环境卫生等七个方面建立标准体系,有序推进乡村学校阳光校园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12.实施“十个一”全面育人行动计划,结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求,深入实施“十个一”行动计划,以掌握实施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等“十个一”项目,让每一位学生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养成习惯,受益终身。

13.加强乡村体育美育教育,深入开展“艺动城乡”全市城乡学校美育对口帮扶活动,以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快落实体育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学校美育体育均衡发展。

14.加强乡村卫生与健康教育,抓好乡村学校卫生设施建设,普及健康教育课程,实现乡村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加强乡村中小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5.加强乡村学校家庭教育,办好乡村家长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到乡村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普及宣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增强育人合力。

16.精准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把各项免费和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覆盖各教育阶段的精准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探索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免除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住宿费、午餐费、校服费等相关费用。

17.精准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战略,推行“校村联动”模式,健全完善乡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率达到100%。

18.精准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乡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的目标;坚持公益性和成本合理分担原则,乡村学校食堂人工、水、电、燃气等费用由所在区市负担,列入所在区市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实施乡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推进学生餐带量食谱,促进乡村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实施乡村寄宿制学校浴室建设,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淋浴设施,实现乡村寄宿制学校浴室建设全覆盖。

19.支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准农村产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支持和培育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建设,主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支持城市职业院校扩大面向农村招生规模,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20.支持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在青高校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中心),从产业规划、人才培养、教育培训、智囊决策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定期组织在青高校师生到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