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2月11日讯(记者 张萍)今天上午,《长期护理保险蓝皮书2018:青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中英文版)正式在青岛发布。据蓝皮书披露,截止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共惠及青岛市850多万参保人,累计支付资金15亿元,为6万名失能失智人员购买了2504万天的照护服务,护理服务机构发展到689家。
国内首部长期护理保险蓝皮书在青岛正式发布。
居家照护服务占89.6%,6万名失能失智人员享受到护理保障
早在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实施了保障失能人员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青岛被纳入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2017年将失智人员纳入制度保障范围,2018年又在全国率先实施“全人全责”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失智人员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
据蓝皮书披露,截止2018年7月,青岛享受护理保障待遇的近6万失能失智人员,平均年龄83.1岁,平均护理天数为822天/人,每天人均费用77.6元,人均个人负担8.3元。过去“养老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并且,居家照护服务占89.6%,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主,以社区、机构为辅的照护格局。近1.5万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在个人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提高了社会对于临终关怀的关注,完善了社会支持网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社会文明。
自2012年以来,青岛累计支出护理保险资金15亿元,为失能失智人员购买照护服务2504万天。经测算,同样的资金只能购买二、三级医院170多万天的住院服务,相差15倍,医保基金使用效益大大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同时促进了养老、家政、医疗各类照护资源深度整合和优化利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为护理服务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定点准入上,对公立和民营机构一视同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青岛照护服务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护理服务机构已发展到689家,其中民营机构占90%以上,承担了98%的业务量,成为护理服务的主体。青岛护理保险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促进了养老、医疗机构的合理定位与转型发展,带动了创业就业,全市专业从事照护服务的人员已超过1.5万人。
青岛长护保险蓝皮书兼具国内国际双重视野
据悉,《长期护理保险蓝皮书2018:青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由浙江大学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财政局联合编写;以我国首个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城市一一青岛为研究样本,兼具国内国际双重视野,对于推动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样本价值。
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蓝皮书2018:青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全面梳理了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以政策运行大数据为依据,剖析制度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对比分析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起了可比性指标体系,呈现了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纵横对比相结合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科学地构建了青岛市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指标对比体系,为青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出了实操性强的优化方案。该书主要分为制度篇、数据分析和绩效篇、比较篇等8个章节,共1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