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胶东首家花饽饽博物馆莱西开馆 珍藏实物368件(组图)

2019-01-06 22:26 作者:陈志伟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在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开馆 。

青岛新闻网1月6日讯(记者 陈志伟)今天,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在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开馆。

“除了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节日要做,从出生到升学、结婚、生子、就业、乔迁、盖房,甚至死后的祭祀品,都要做上一大堆,把许多代表祝福和吉祥的大饽饽凑在一起,在大锅里蒸熟,再用各种蔬菜、水果汁做出颜料,描画出来,色彩斑斓、栩栩如生。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举行着各种仪式,热闹极了。”投资兴建博物馆的青岛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迟金艳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这份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美食,在今天真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

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珍藏实物368件,有不同时期小麦种植的生产工具、馒头制作工具,还有花饽饽文化的资料史料。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再现、图片文字说明等让当代人重拾尘封的记忆和感情,让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乡村记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启迪与激励的目的。

 观众参观馒头制作模具。

青岛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石碾、石磨、石臼等农具可以现场操作使用,而且馒头的各种制作模具也是应有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馆内的教学体验区学习,从和面、揉面到塑型,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对各种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十分着迷。

观众被展品吸引。

迟金艳介绍,公司目前已经与青岛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省烹饪协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建立了合作,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成立花饽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不忘历史,教育后人;二是成立花饽饽花样创意研究中心,培训更多的妇女,教会更多的孩子,让花饽饽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三是成立健康养生研究中心,顺应消费者健康需求,用良心蒸馒头,为千家万户提供舌尖上美味的“艺术品”。

胶东花饽饽吸引了众多观众。

“传承固然重要,但创新更有必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文化的更高要求,我请教面食专家,改进了花饽饽的用料和配方。”迟金燕说,花馍制作工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做好也是件费心费力的事,需要经过调引子、和面、发酵、造型、装饰、蒸制等十多道工序。她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花馍制作进行了创新,备受当地食客们的青睐。

胶东花饽饽吸引了众多观众。

迟金燕的梦想,源自于儿时对姥姥的“崇拜”。记忆中姥姥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慈祥老人,做出来的花饽饽那真是四里八乡出了名的。缺衣少食的年代,姥姥每次给她解馋的“花饽饽”,她都舍不得吃,她被那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色所吸引,每次都珍藏到发霉。据母亲说,姥姥家祖上几代都是做花饽饽的,在胶东一带颇有名气,她家的花饽饽曾经是祭海节、山会、庙会等盛会中祭品的“特供”。也许是因为有慧根,无论是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她一学就会,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从那时起,她便萌生了以后要做“花饽饽”的梦想。

小观众被展品吸引。

2016年,迟金燕毅然离开了待遇丰厚得心应手的建筑职业,通过考察青岛、威海、烟台等地的民间作坊和加工企业,取众家之长,注册了“喜我我”品牌,正式开起了自己的生产车间,迈出了经营的第一步。2018年她又投资打造了胶东首家以花饽饽为主题的文化艺术馆。

 花饽饽展品。

 花饽饽展品。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花饽饽。

“小猪”造型花饽饽。

胶东花饽饽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