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8日讯 (记者 李倍)今天,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厅获悉,2018年以来,李沧区扎实推进“服务到企业、服务到项目、服务到社区、服务到居民”工作,全面推行政务服务“零跑腿”,倾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疏解便民服务“百项堵点”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李沧区178项行政许可事项和14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了“一次办好”,“零跑腿”路径100%实现打通。
服务到企业 注册审批“零跑腿”
李沧区采取集中办、分散办、委托办等多样化服务方式,提供“订单式”服务,实现招商引资落地企业100%达到注册审批“零跑腿”。一是重点园区“驻点办”。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丝路协创中心等重点园区的招商引资密集期,组织力量入园设立代办服务点,开展集中免费代办服务,全程负责企业注册登记和项目审批手续办理。
二是代办服务“多样化”。对重点园区和重点时段之外的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建立服务联络卡,委托专职代办员、网格代办员、第三方代办员主动上门联络,提供一对一“妈妈式”注册代办服务,实现了企业需求和政府服务的“无缝隙”对接。
三是“排忧解难”常态化。区级审批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到企服务,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台账。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走访外商投资企业151家,落实“一企一策”,开展多样化服务。2018年7月开园的青峰路幼儿园惠水园在服务小分队的主动介入服务下,相比四年前开办的合川路幼儿园,手续办理从“跑N次腿”变成了“零跑腿”,审批时限由近1个月缩短到7天。
服务到项目 破解100个审批及招投标难题
李沧区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明确进度要求,靠上服务,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破解100个审批和招投标方面的难题。一是开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确定纳入“绿色通道”的重点项目清单,实行“一事一议”、全程跟踪督办和限时快办。
二是探索事项“全链条”办理。将“一件事”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优化整合、流程再造,让办事群众“多次报件”变为“一次报件”,让“一事跑多窗”变为“一窗办多事”,实现了只跑一次、只跑一窗、一次办好。
三是破解项目难题“请来办、领着办”。坚持市、区两级联动,建立完善项目问题提报收集、梳理汇总工作机制,邀请市直部门现场“问诊”,妥善解决了海通车桥、刘家下河商品房幼儿园、枣山路中学等152个建设项目的审批难题。
服务到社区 努力实现政务服务“零跑腿”
李沧区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以进门入户作为兜底方式,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一是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制定《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机构职责、规范标准等,建成11个街道、115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点),社区便民服务窗口设置改革为“2+1+N”模式,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政务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兴华路街道、虎山路街道等街道先行试点,建立“社区代收、街道代录、部门审批”的居、街、区联动工作机制。今年以来,下沉到基层的审批事项共办理了11300余件,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服务到居民力争服务对象满意度100%
李沧区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开辟服务路径、整合工作力量,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精准化水平。一是发挥数据资源优势,为政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李沧区将政务服务与政务信息资源工作有机结合,推出“李沧区政务大数据应用支撑系统”。对45项需要群众提供的服务要件进行整理合并,将省、市有关部门的身份证、婚姻登记信息、社保卡信息等18类常用政务数据进行了汇集应用,群众办事时只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号,就可以实现相关申请材料的“零提交”,初步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二是“政府跑腿”代替“群众跑腿”。在区行政审批大厅建立12人的“你有事我来办”小分队,在街道和业务部门建立14支、300余人的便民服务小分队,对行动不便无法现场办理的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上门服务。实行双向免费快递服务,采取“全程网办+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六种工作新模式”解决“零跑腿”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深化“至诚至简”服务品牌建设。完善区行政审批大厅便民利民服务功能,设置自助服务区、办事等候区、休闲书吧等,并配备自助充电、血压仪、擦鞋机、爱心药箱、饮水机等基础便民设备,做好人性化细节服务,优化行政审批大厅办事环境,使办事群众感受到一站式舒适、文明服务的顺畅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