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强雇主”出炉快看有你公司吗
2018年度最佳雇主青岛十强揭晓 理想雇主首要特征是尊重员工
昨天,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青开幕,开幕式上还发布了2018年度最佳雇主青岛十强。通过与其他未入围企业对比可以发现,最佳雇主企业不论在前、现员工雇佣体验感知,还是在高潜人才口碑方面,都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理想雇主的首要特征就是尊重员工。
品牌整体感知优于其他企业
昨天,2018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青岛地区颁奖盛典在青岛富力艾美酒店隆重举行。现场揭晓了包括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豫鲁市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青岛金石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企业为2018年度青岛最佳雇主。
通过与其他未入围企业对比可以发现,最佳雇主企业不论在前、现员工雇佣体验感知,还是在高潜人才口碑方面,都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理想雇主的首要特征就是尊重员工。
企业优秀的雇主品牌感知,对内而言,不仅能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能提高员工敬业度,减少员工离职率;对外而言,有助于打造与传播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在高潜人才群体中的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专家邀请城市职场群体对企业进行评价后发现,青岛最佳雇主在雇主品牌整体感知上要优于其他企业,尤其在雇主文化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但与此同时,获奖企业在薪酬福利方面的表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8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大学生调研中发现,当大学生更加看重企业文化、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等企业软性指标上时,其对企业的预期收入相对较低;而当大学生更加聚焦于企业收入前景、福利待遇等硬性指标上时,其对企业的预期收入更高。如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才有更多选择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企业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方面,通过企业过硬的软实力吸引人才。
新经济时代“智场”取代“职场”
人口红利的消失、技术的迭代演进以及知识经济的复合作用,让人才的地位日益提升。新雇主经济时代到来,以雇主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模式终结。2016年,移动互联网浪潮推动了价值趋同、扁平结构和伙伴关系的新趋势,企业社群产生;2017年,新技术开始颠覆传统企业管理生态,合同约束力降低,组织边界模糊,智造基因在职场快速渗透。2018年,新技术在职场中的应用持续深化,员工能够从模式化、程序化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意和决策属性的工作,以更智慧的姿态发挥更大的人类专属价值。当智能技术遇到更智慧的个体,职场因而演化成为“个体赋能”和“任务分权”的“智场”。
在数字化和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顺应新形势开拓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推动我市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水平,增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市人力资源协会邀请了岛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学者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问题。
企业面临供给不足和人才稀缺
青岛市人才交流服务协会秘书长朱红表示,整个人力资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本来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人力资源,面临供给不足和人才稀缺的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和就业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的多元化价值新主张,实体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越来越导致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企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渴求,而优秀的人才总是稀缺的,企业都曾面临不知道人才在哪里、能不能找得到,找到了能不能引进来,引进来以后能不能发挥能力,能力发挥了以后能不能留得住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而且似乎并没有看到根本改善的迹象。除了总量上的不足,还有结构性的问题,人力资源的稀缺在不同行业间影响不同,对传统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大,比如对传统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稀缺尤为明显,还有基础操作型人才和中高端人才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成为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求职者更看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人才青睐获奖企业的最主要特征。如今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物质条件比较充盈,有更多选择、更多条件去关注个人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将这种价值观嫁接到找工作上。“我希望员工能够和企业平等对话,企业尊重员工,员工认可企业文化,达到彼此共赢的目的。”今年毕业刚工作的李敏告诉记者,她找工作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内在,而不单单只是向钱看。
参会的智联招聘专家表示,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第四次革命,这一次的新技术也正在对当前的工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这种颠覆性变革恰是人力资源领域最好的机遇:充分利用技术赋能员工、赋能企业,使人、组织、技术均能发挥最大效能。多年来稳定的雇主雇员关系,正在被打破重新建立。变革将职场带往何处尚未可知,但确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范围的扩大,组织、个人正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组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改变员工面对新技术时所需要的技能和要求,让人、技术在工作中发挥各自所长;个体怀抱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迭代更新知识与技能。
本版撰稿记者 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