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快评]庆阳8岁女孩被伤事件:看见“真相衰退”时代

2019-01-24 10:07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甘肃庆阳八岁女孩被伤事件21日官方发布了最新通报:老师肖某某未唆使殴打,与女童受伤无直接关系,所受身体伤害确为同班两名男同学所为,但肖某某作为班主任负有失职责任,学校已决定解聘。

此前,由于当地官方通报的施暴者并非受害女童及家属本人向媒体指出的施暴者,引发了网络上有关事件真相的争论和大规模的网民对案件的自发分析。一部分激烈的网民坚持认为施暴者为班主任肖某,因为这是事件刚刚出现在网络上时,媒体采访到的女童及家属的陈述,而对之后当地官方通报中的施暴者为同班两名男同学的认定持怀疑态度,并对网络上“知情人”爆料的女教师的当地权力背景深信不疑,且出现了男童为女教师替罪者的判定。

虽然当地官方二次通报已经将案情真相盖棺定论,但是一部分网民仍旧坚持他们最初的判断,并不信服官方通报中的事实真相。部分民众之所以对真相视而不见而执意坚持自己的判定,是因为他们排斥所有跟他们观点不一致的事实,而且会提出很多质疑来捍卫自己的主观判定。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认知功能并不能完全以真相为目的,而是更容易接受自己已经持有的观点,这种效应被称为确认偏差。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他们就会有意识去寻找支持或者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有时甚至会人为地扭曲新证据。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避免了后悔带来的痛苦,而且这些证据对自身信念的支持更增添了他们的“过度自信”。类似的事件还有河南周口12岁女生控告老师强奸案、广州十三行坠楼案、四川太伏学生坠楼案等,都是民众罔顾事实、盲从初期未经证实的流言的典型案例。

媒体在这个事件中,没有起到呈现事实的作用,传达受害者声音无可厚非,但同时这种为了成为事件报道首发媒体、缺少充分调查环节、没有核实事实、只是简单的以受害者的陈述为事实进行报道的方式也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混乱。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以及获取信息。而蓄意的谎言制造者、混乱的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有偏见的接受信息方式,都可能会使得人们迷失在对于真相的追寻中。在庆阳女孩受伤事件中,受害女孩家属、相关报道媒体和参与网民作为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获取者,在事件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助推了真相的延迟。

虽然官方二次通告给出了最终调查结论,但围绕事件的争论和质疑还在继续,网络飞速发展时代,类似此类新闻事件中真相的迟到、缺席以及对真相本身的质疑现象发生地越来越频繁。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曾发明了“真相衰退”一词,用以概括当下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的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他们认为,人们的主观解读、观点、立场、揣测、谣言、偏见越来越多地成为了人们主要接受的信息来源,这使得事实在舆论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被边缘化,也就是所谓的真相衰退。

在此社会情境下,公众在寻求新闻真相时,能做的可能就是培养自己的判断力,有选择的摘取新闻中建立在客观充分的调查以及专业的逻辑分析基础上的内容,作自己独立理性的思考,防止被新闻舆论误导做出错误判断进而成为错误信息二次传播的推手。(小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