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孟君韬 摄)
青岛新闻网2月8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张涛)国家海洋大科学中心、全国首个“蓝色药库”、全国首座海上综合试验场、海洋石油工程建造事业总部等一批“国字号”海洋项目相继落户,世界最大深海渔场“深蓝1号”、“海上石油工厂”等一批高端海洋装备从这里走向世界……一个个大项目、一件件“大国重器”不断奏出华彩乐章,让青岛西海岸新区活力迸发。
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67船成功交付巴西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表示。“新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九个率先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董家口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结构兼容45万吨级)原油码头 。
双港驱动 向海而兴
日前,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今年第一支从H股回归上交所A股的股票,标志着公司“A+H”股双资本平台构建完成。作为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湾港、董家口港两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犹如两翼,让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
作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中转港、冷藏箱进出口港,前湾港自动化码头码头空无一人,货船上的集装箱却被源源不断地卸载运输到堆场上。仅几秒钟,货轮上的集装箱被全自动化双小车桥吊锁定、抓取,并运至中转平台;仅1分钟左右,中转平台将集装箱“转交给”AGV(自动化导引小车);AGV分毫不差地朝着轨道吊行进……物联网感知、高度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让这里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作业。
前湾港 。(孙进涛 摄)
不仅如此,这项让人称奇的全自动化码头项目仅用3年多时间即完成了国内外同类码头8-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建设成本仅为国外同类码头的75%左右。整个自动化码头内,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约85%,提升作业效率约30%,码头设计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40自然箱,是当今世界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集装箱码头。
同时,作为衡量一个国际枢纽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在此正式开展。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国际转运集拼仓库完成拆箱作业。集装箱内的厨房设备、净化设备配件、汽车配件及食品添加剂等5票货物将与其它货物重新拼箱后,运往东南亚,标志着青岛口岸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西海岸就有多大的港口。日前,满载39.14万吨加斯巴粗矿的“山东矿业”轮,在新区另一大港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顺利接卸完毕。至此,董家口港40万吨矿石码头累计接卸40万吨级矿船达100艘次,接卸超级矿船数量占全国近40%。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仅去年,青岛港正在加快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930万标箱,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3.9%和4.5%。
亚马尔LNG项目最大最重核心模块在“千足虫”模块化运输车的运载下驶向荷兰籍“PUGNAX”号运输船。 (韩庆 摄)
项目引领 建设开放新高地
项目引领,开放一流。新区抓好“蓝色、高端、新兴”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外资项目跟进,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重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西门子、永旺、高盛、马士基、庞巴迪、蒂森克虏伯、拜耳、大唐新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增资扩产。新区累计已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外资项目85个,总投资33.8亿美元,合同外资10.2亿美元。
众多外资项目不断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仅2018年,新区新设、增资的世界500强外资项目,基本集中在了制造业、精品旅游领域。新落户的辉门裕罗(青岛)火花塞有限公司、青岛安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4个世界500强项目,实现总投资2.2亿美元。
项目不仅引进来,“走出去”也已成为新常态。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布局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及并购产业园区、生产基地、贸易分支机构、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中心以及对外承包工程,鼓励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新型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天津号”交付 。(张进刚 摄)
2018年,双星集团6.5亿美元成功增资韩国锦湖轮胎、利群集团2.2亿美元成功并购韩国乐天(香港)控股公司、青岛品鲜电子商务8700万美元成功并购澳大利亚KB水产公司,中石化十建成功中标科威特石油1.7亿美元项目。
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走了出去”。海信南非产业园、赛轮越南轮胎基地、明月海藻智利并购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既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又避免了国际贸易壁垒。2018年,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实现出口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
新兴业态也成功跻身世界前列。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COSMOPlat已成为与美国GEPredix、德国西门子Mindsphere齐名的全球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代表。目前,COSMOPlat聚集了3.3亿用户和390万家生态资源,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的扩展和服务,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由海尔互联工厂复制到了房车、建陶、机械、农业等15个行业物联生态、11个区域和20个国家,服务全球4.2万家企业。此外,新区加强与“一带一路”经商机构的投资合作信息沟通,与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联合举办了东盟市场分析会,多家新区企业参会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海洋渔场1号”交付挪威。(俞方平 摄)
双招双引 扩大开放新动能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质上是引进新变量,创造新动能,为扩大开放加内涵、填“里子”。
“新成立的招商中心实现了招商推介、项目信息、政策制定、项目准入及用地审查、项目选址、平台建设“六个统筹”,结合产业规划组建起了22个精准招商专业团队和8个大功能区精准招商团队。”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副局长刘华伟介绍,2018年引进项目337个,总投资4029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达3.45亿美元。
于此同时,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成立招才中心,改变了人才工作“九龙治水”的局面;设立海外人才引智工作站,集聚全球英才打造国际“智”高点,“面向全球布局引才网络、走出国门延揽高端人才”已成为新区人才工作新常态。目前,覆盖美国、德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7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已成为新区与海外高校、华人团体、企业协会、商会、知名校友会等合作共赢的纽带。
在新区,一则跨国引才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全球著名科学家拉斯•布朗德教授放弃丹麦奥胡思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待遇,率领其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的整个国际高水平科研团队入驻国际经济合作区,成立了Lars Bolund再生医学研究所,为新区高端医疗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
不仅如此,国内外知名芯片专家张汝京携科研团队开建国内首个CIDM集成电路项目;汇聚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的华大基因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团队,与正大制药合作打造蓝色药库……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已成为新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支撑。
同时,新区设立国际海洋人才港,建设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200套,出台“梧桐树”聚才计划20条政策,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60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顶尖人才领先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补助。”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主任逄建辉介绍,目前,新区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院士51人,省级以上各类高端人才524人,驻区高校达到20所。
新时代背景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眼光不断修正坐标,活力迸发,积极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宏大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裂变出开放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