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大起底:青岛100多条道路为啥换名?为啥这么命名?

2019-03-29 06:17 来源: 青岛早报
分享到:

日前

青岛市政府发布通告

对城区部分道路更名、新建道路命名、

部分道路调整起止点和注销

涉及城区道路近200条

青岛这个城市的道路命名

到底有哪些规律

青岛的路名背后

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市民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工作人员

请他们为读者作了一番专业解读

快来跟小编一起

涨知识

↓↓↓

背景

即墨撤市划区 道路大面积更名

为适应城市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市政府决定,对城区部分道路更名、新建道路命名、部分道路调整起止点和注销。通告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尽快设置道路标志,编排楼、门牌并规范钉挂,此次道路名称调整共涉及城区道路189条道路,主要集中在市南区、黄岛区和即墨区,即墨区占了181条。记者从市民政局相关业务处室了解到,青岛市道路命名的方式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都是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名和主要城市名命名,即墨撤市划区后,原来很多道路与市区原有道路重名,也成为此次即墨区道路大面积命名更改的原因。“已经成为一个区,总不能在市南区有一条香港路,在即墨区还有一条香港路吧。”

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市区、同一县级市城区范围内的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名称,不应当重名,并避免同音”。即墨区划调整后,其道路名称与城区重名较多。为避免重名同音道路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即墨的重名同音道路进行更名。

演变

青岛道路命名经历过多个历史时期

据悉,青岛道路命名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青岛自建埠以来,城市道路名就是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名和主要城市名命名,例如河北路、广西路、广东路、北京路等等;此外还有以山东省周边省份县名、青岛市周边地名命名的,例如即墨路等。

德占时期,德国殖民者将一些路名改为以他们国家的地名或者人名命名,以前海周边道路最为典型,例如太平路改为威廉街、曲阜路改为柏林街、广西路改为亨利亲王街等。一战后,日本人从德国手中抢占青岛,又将一些路名改为了“日本风格”,例如广西路改为了佐贺町、太平路改为舞鹤町等。直到国民政府收回青岛后,对路名才有了统一的规则,基本规律也确定下来。

1980年-1984年,青岛从上至下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名普查,这也是青岛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系统的地名普查,由此道路名称开始纳入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第二次地名普查,从2009年开始,截止目前,共采集、整理入库地名信息48461条,其中采集、整理入库12大类11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36380条。

各区道路命名各有特色

记者从民政局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于市政府东迁、东部新城区的开发,青岛道路的命名开始显著增加,青岛市主干道路命名大多数这一时期命名,如:1982年命名南京路、1984年命名福州路、1995年命名银川(东、西)路、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原湛流干路更名香港(东、西、中)路、1999年原小白干路更名重庆(东、西、中)路、1999年为纪念澳门回归将浮山湾畔新建道路命名为澳门路、2011年命名“青岛胶州湾大桥”、“青岛胶州湾隧道”,同时还命名了同时命名胶宁高架路、新冠高架路、杭鞍高架路、跨海大桥高架路等4条高架道路。

目前,市南、市北、李沧三区以使用我国行政区划名称为主,部分区域使用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及反映当地特色的名称。使用行政区划名称命名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后,纪念我国收回青岛并行使主权。黄岛原城区主要使用江山河岛来命名,原胶南主要使用当地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以及佳言组词命名。崂山用“岭”字组词,当地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命名进行命名。城阳采用以“城”和“阳”佳言组词和当地自然、人文地理实体名称命名。即墨道路命名采用以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嘉言组词、历史地名相结合的命名。

为了保留城市记忆,我市在在编制地名规划和地名命名更名审批过程中,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优先使用反映青岛市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地名中。如四方区与市北区合并后,将嘉兴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四方街道办事处、将市南区辛家庄村区域无名道路命名为“辛家庄路”等以保留城市记忆。

故事

曾经的“中国第一条公路”

青岛有许多条知名道路都曾有着特别的故事,例如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公路”的台柳路。“别看台柳路现在不怎么起眼了,但在当初建造时曾是中国的第一条通汽车的公路。”据介绍,起于台东镇,终达崂山柳树台,这是台柳路名字的由来。台柳路1904年动工,1905年竣工,经改造后,1907年开始通行汽车,这条道路一度成为进出青岛的交通要道、青岛最长的道路。随着黑龙江路、重庆路的修建,台柳路渐渐没落,道路全程也被割裂成多个新路段,直到2009年,新都心商圈的打造让台柳路重新整修、拓宽,这条老街也重新焕发青春,回到了青岛人的视野中。

以人名命名的青岛老街

青岛的道路大多以省、市地名或江河、名山命名,但也有两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其中大家极为熟悉——中山路,另一条是芝泉路。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被誉为“城市名片”的道路,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成都的春熙路、苏州的观前街,中山路就是青岛的一张名片和地标。中山路修建于德占时期,以德县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称为斐迭里街,北段称山东大街,俗称大马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南段称静冈町,北段称山东町。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南北两段合一,称山东路。

德国侵略者青岛时期,孙中山曾发表讲话,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并且亲自来到青岛,接待青岛社会各界群众和学生,发表演说,号召民众反抗德国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栈桥正对的这条道路改称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500米,与德县路、江宁路、胶州路、保定路、即墨路等20多条街道相连,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走廊。

青岛另外一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是芝泉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有“北洋之虎”之誉的段琪瑞是“代国务总理”,也曾是“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17年,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从而以战胜过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上与日本达成协议,收回了青岛。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有数万日本侨民,青岛建了多座日本寺庙,却没有一座中国寺庙,于是,当局决定为青岛人修一座中国寺庙,这就是湛山寺。工程从1934年开始动工,资金一直是大问题,社会各界名流纷纷捐款,段琪瑞就是其中一人。段祺瑞,字芝泉,1936年去世后,当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将湛山寺门前的佛海路改成芝泉路纪念段祺瑞。

青岛特色

片区道路命名钟爱“八”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面积逐步扩展,新建道路不断出现,除了用省份、城市名称,青岛还有一个道路命名的特色方式,那就是用一些地理上的名山大川及著名的关隘命名道路,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以关隘名称命名的“八大关”。“青岛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较为集中的新建片区,为了让大家便于记忆,对成片区域的各条道路采取了不同的山、海、湖、江来命名。”

市民政局相关业务处室工作人员说,八大峡片区作为集中的居民区域,其中的道路就用了三门峡、红山峡等国内知名峡谷名称,八大湖小区则选用了不同的湖泊命名其中的道路。此外,还有海游路、海江路等“八大海”,仙霞岭路、苗岭路等“八大岭”,嘉陵江路、香江路等“八大江”,昆仑山路、太行山路等“八大山”,铜川路、合川路等“八大川”,正阳路、崇阳路等“八大阳”,同仁路、同安路等“八大同”。

青岛之“最”

最长的路:台柳路

谈起青岛市区的道路之“最”,常常会联想到最长和最短。台柳路曾经是进出青岛的交通要道,也是青岛市区最长的道路,全长31.02公里。但随着其他城市道路的修建,台柳路大大缩短,全长不过9公里,早已被另外一条交通要道重庆路(原小白干路)所取代。重庆路南起温州路,北至黑龙江北路204国道,横跨青岛市北、李沧和城阳三区,全长23公里。提起青岛市境内最长的公路非滨海大道莫属,全长282.1公里。

曾经最短的路:青岛路

位于栈桥附近的青岛路,以前是市区最短的路,只有210米。但后来市区内道路错综复杂,一些小路也有了名字,例如新湛一支路长140米,流亭路只有60米,松山支路全长不足40米。曾被许多人称之为岛城最短道路的普宁路,只有35米,在此次道路调整中被注销。

青岛的道路多以地名命名

那其他城市有以“青岛”命名的道路吗

告诉大家

全国的“青岛路”还真不少

↓↓↓

●上海“青岛路

”位于黄浦区西北部,全长约300米,与号称生产资料一条街的北京西路相毗邻。步行至最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相距不远,所处地段也比较繁华。

●南京的青岛路

位于鼓楼区广州路与中山路交界,临靠国立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这里因为蜿蜒曲折,少有汽车通过,非常有特色,吸引了众多学生。

●武汉的青岛路

形成于清末民初,过去叫做“华昌街”,位于老汉口英租界,正对江边英国四码头。东南起沿江大道,跨洞庭街,西北至鄱阳街。这里有着众多文保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包括花旗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保安洋行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等。

●长春的青岛路

已经超过百年,是长春历史厚度的象征。

●日喀则市的青岛路

西藏的日喀则市是青岛扶贫对口支援城市,日喀则市的青岛路如今是日喀则市最繁华的路段之一。

咱山东省内

不少城市也都设置了“青岛路”

●济南市有一条道路以“青岛路”来命名的,这条路位于西部,高铁济南西站附近;

●威海的青岛路分青岛南路、青岛中路和青岛北路三个路段,是威海市的交通主干道之一。

(采写 早报首席记者 于顺 摄影 早报记者 赵健鹏 王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