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你不知道的白衣天使:靠安眠药助眠 孩子劝改行

2019-05-24 06:00 作者:于泓 徐斌 韩彤彤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5月23日讯(记者 于泓 徐斌 见习记者 韩彤彤)在市立医院西院区(市九院)干部保健科有一位老奶奶,她刚恢复说话能力,词汇相对匮乏,但每当有护士从她身边经过时,她便会竖起大拇指打招呼:“护士真漂亮,护士长真漂亮!”

她在用简单的话语,表达着最真诚的感谢。

老奶奶名叫王月婵,今年87岁,因反复多次来院治疗,已记得每一个护士的名字。

“王奶奶刚来时几乎是一种衰竭状态。人很淡漠,不会讲话也不会吃饭,全靠胃管进食。”护士长程骞回想起王月婵初到干部保健科时的场景,“家属说她早就不会说话了。”

而一年后的今天,老太太已经能独立进食,摆脱了胃管。

“我们护士每天查房时都会和她不停地聊天。‘奶奶今天睡得怎么样?打完针出去晒晒太阳好不好?’次数多了,她就会尝试着回应我们,慢慢地恢复了说话。”程骞说道。

平均年龄30岁的护士团队和平均年龄85岁的生病老人

“交班了,交班了。”伴随一句提醒,所有护士集合于护士站。她们站成一排,由夜班护士汇报昨晚情况,白班护士做详细记录。

早上八点,第一轮查房开始。护士长程骞一边系口罩一边对青岛新闻网记者说:“病人比较多,时间会稍微久一点。”

41位病患,分布两层楼,程骞带着护士们一个个看过去,必须保证“病床前交班”。进病房前,她们习惯轻敲两下门,哪怕是在大门敞开的状态下。“敲门是为了病人和家属一个缓冲时间。如果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去一堆人,可能会吓到他们。”程骞解释道。

这是个年轻的科室,成立于2017年5月8日。护士团队共12人,平均年龄30岁,而她们面对的是平均年龄85岁的老人病患。在介绍科室情况时,程骞提道:“我们最小的护士21岁,但我们收治的年龄最高的患者是102岁。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护理团队面对着一个非常高龄的病患团体。”

这是一种神奇的组合搭配。护士们用她们的年轻和活力点亮沉闷的病房,也温暖着老人们的心。这里没有复杂的医患关系,只有一声声亲切称呼的“爷爷、奶奶”和与之回馈的笑容与夸赞。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皮肤最易生褥疮。每个小时,4位护士都要轮流给41位老人翻身,检查他们皮肤的完好情况。除日常护理外,有时她们还要应对突发情况:查房时,一名老人突然大便。粪便溅得到处都是,甚至溅到了她们手上。可她们毫不在意,协助家属收拾好房间后,洗干净手,继续检查下一位病患。

“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高,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像这种控制不住大便的情况,很正常。有些老人还会有便秘的困扰,我们护士经常去帮他们揉肚子,甚至抠大便。”程骞说,大家提到护士时,总绕不开这类话题。但对她们而言,这其实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吃轻量安眠药助眠的护士长

成为护士长之后,程骞的压力骤增。

护士们8点交班,而她7点左右就会到岗。在第一次集体查房前,她已经完成了一次病房巡视。单是查房一项工作,她每天要做四次。

“除了沟通身体情况外,我还会问病人和家属对我们护士今天的工作评价。有没有不认真?有没有态度不好?”程骞十分注重沟通,她认为有效的沟通可以及时消除很多误解。

制定护理方案、组织培训和座谈、定时和病人家属沟通……这些工作内容她每天都要在大脑中反复推敲。“我的手机24小时待机,哪怕睡觉也要放在旁边。”程骞说道。此外,她也坦言,自己有轻微的睡眠困扰,每天晚上需要吃点安眠药助眠:“我身上一直备着安眠药,每次只吃四分之一片。不敢多吃,如果睡得太沉,会听不到手机提示。”

从事护士行业16年,程骞在外科待了14年。两年前,伴随着干部保健科的成立,她从外科转到了内科,从头学习老年人护理知识。

“在外科工作时,可以很快获得成就感。比如做一场阑尾炎手术,可能一周左右,病人就可以康复出院了。但内科的病人需要一个长期的细致护理过程,这种成就感来得相对较慢,但是当它到来时,我会更喜悦。”

“我很爱这份工作,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不同于程骞资深的从业经历。95后姑娘王倩去年才加入这个团队。

5月12日,市立医院西院区(市九医)举行了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入职一年的王倩代表优秀护士在会上发言:

“我作为护理岗位的新生力量,也将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努力前行!为所热爱的护理事业奋斗终身!为医院的发展和全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倩今年22岁,毕业后进入干部保健科。去年年底,她因在公交车上果断救人的举动,吸引了诸多关注。再次谈论起这件事情,王倩笑了笑,略有些害羞:“这没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

可在程骞看来,她却很佩服王倩的魄力:“我们针对这件事组织了一次座谈会。我在会上问大家,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出手吗?”

你会出手吗?当对工作的热爱成为了一种本能,很多事情是显而易见的。程骞说,总有人以为90后、95后缺乏责任感,但不是这样的,“身为王倩的护士长,我很骄傲。我们所有90后的护士都是我的骄傲。”

王倩个子高高,声音洪亮,每走出一间病房,定然会向病人家属高喊一句:“阿姨(叔叔),有事情可以找我,我叫王倩。”

“这份工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热爱,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这位95后的姑娘,正在以自己的努力彻彻底底地去标签化。

“妈妈,你不要做护士了,好不好。”

程骞的儿子5岁,正是需要人陪伴的年纪。早出晚归的工作节奏,令程骞难以全心全意照顾孩子。

“有一天,他跟我说:‘妈妈,你换份工作吧,不要做护士了好不好。’”程骞变换了嗓音,学起儿子奶声奶气讲话的语调。“我就问他:‘妈妈不做护士,那有小朋友生病了怎么办?’”

儿子想了一会儿:“那妈妈还是做护士吧,这样就可以帮助生病的小朋友了。其他小朋友开心,我也会很开心的。”

热爱之外,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她们继续坚守岗位的另一股支撑力。这一点,王倩也感同身受:“最初是父母建议我报考这个专业,后来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他们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护理是一项需要倾注无限爱的行业。程骞把“奉献”视为这个行业的第一要素。奉献之余,最大的慰籍莫过于付出爱的同时,也收到爱的回馈。

3月份时,王倩告诉程骞:“护士长,我终于体会到做我们这行儿的意义了。”原来,在她值夜班那天,护士站的空调坏了。初春时节,夜晚气温很低。王倩查房时随口的一句“护士站空调还没修好,太冷了。”却被病人家属记在心里。“那时候快晚上12点了,他连外套都没穿,直接过来踩着桌子,帮我把空调修好了。当时心里特别感动。”回想起这件事情,王倩依然很激动。

干部保健科二病区的护士站挂着一块签字板,上面用马克笔记录着“今日入院”和“今日出院”的病患信息。很多老人在出院时会特意过来和她们告别:“护士再见。”

“这种时候,我们都会说:‘爷爷(奶奶),你回去后要保重身体啊,别再来啦,我们不再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