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
举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攻势作战方案答辩。
青岛将系统深入谋划推进,
提升建管运营水平,
加速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青岛将在交通方面有哪些大动作呢?
一起来看下图
答辩现场这些问题都有答案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作战方案答辩是15个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的第6场。牵头市领导副市长刘建军为主答辩人,副答辩人分别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希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市地铁办主任贾福宁。
部分市级领导同志,受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部分区市和部门负责同志提出问题或意见建议,4位答辩人予以解答或回应,提问精准、交流充分,既摸清了“家底”、找准了痛点,又明确了方向,现场气氛热烈。
地铁建设资金及进度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久军:地铁已开通了4条线路,其他线路将陆续建成通车,青岛已进入了公交地铁换乘出行新时代,应更好地优化地上、地下交通衔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考虑?
刘建军:已经开通的4条线路中,2号线和3号线集中在主城区,开通以来,香港路南部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较大缓解。同时,有很多公交线路的乘客数量下降,为避免空驶、浪费资源,下一步,和地铁平行、跟地铁抢客源的公交线路原则上要减少,和地铁垂直的、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要增加,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互补作用。近期,我们对太平路周边的公交线路进行了优化,一些线路缩短了长度,一些线路被取消,以充分发挥地铁的作用。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已牵头制定地铁和公交接驳导则。下一步,将结合地铁的开通,让地铁和公交更有效地衔接,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勇:青岛城市分布的特点是比较离散,特别需要轨道交通的支撑,但是离散的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在一段时间会受到影响,加上轨道交通具有很高的公益性,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比较少的营运收益之间存在不小的缺口,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来支撑,怎样尽可能利用市场的方式,融通资金来解决这个矛盾?
刘建军:地铁既能解决眼前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能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地铁建设投资量是比较大的,近期青岛市出台了一些办法,建立了地铁基金。同时,采用多种建设模式,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其中,13号线是和中交建集团合作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11号线是和中铁建合作的一个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地铁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必须借鉴香港地铁等成功经验,通过沿线土地增值来维持运营。目前,地铁集团和市财政、发改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青岛地铁建设长期资金的筹措模式。
贾福宁:当前,青岛地铁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尚未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沿线土地储备和一体化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城市发展未能有效反哺轨道交通发展。资金瓶颈是我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点、痛点和堵点。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难题:一是强化轨道交通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发展理念,在政府层面确立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模式,梳理出TOD模式推行的法律法规、政策基础及突破方向,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模式,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组织的纽带,引导城市功能向节点和廊道聚集,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挖掘整合沿线土地资源,出台沿线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控制利用和收益归集,编制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实现土地储备与地铁建设联动,发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最大收益。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方案落地,明确政府出资责任,加大政府资源配置,保证地铁建设基金应收尽收,并按照全市统筹和“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区市两级政府共同承担。地铁集团将继续与央企以及社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PPP、成本规制等各种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同时通过银团贷款、企业债、中期票据等多种途径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三是提高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引进物业开发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提高站点周边的开发强度,联合开发城市综合体,提高资源变现的能力和资源价值,将轨道交通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地反哺到地铁建设和运营当中。
刘建军:西海岸地铁建设正在提速,1号线正在建设,今年即将启动建设的6号线全部位于西海岸,2号线也预留了过海延伸至西海岸的条件。未来,随着1号线开通、2号线西延段建设,东西两岸的联系会更加顺畅,实现北岸城区、东岸城区和西岸城区的快速通勤,将对西海岸人才引进起到重要作用。滨海地下道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我们也有一些考虑。
地铁三期的建设规划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军:我关注的还是轨道交通,想知道地铁三期规划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还是有能体现高质量方面的内容,尤其对标国内北上广深一些高水平的地铁公司,我们有哪些不足?重点要解决哪几个关键问题?
刘建军:我们现在考虑地铁三期的建设规划,三期建设规划是在线网修编的基础上编制。地铁原来的线网规划是18条,现在要根据国土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来修订,从修订后的线网规划里面挑出几条线来报批三期的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的报批,一个是解决主城区的拥堵问题,另一个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问题,就是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包括产业的支撑、线路的走向、客流的预测等因素。下一步我们在线网的修编和建设规划当中将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尽快利用我们的线网规划从中确定建设规划,我们希望到2019年底具备上报条件。其他这些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注意吸纳。
新机场转场
副市长闫希军:胶东国际机场马上就要转场,在综合交通配套方面的进展情况如何?转场以后如何持续完善机场周边交通配套,更好地支撑保障新机场的转场运营?
刘建军:胶东国际机场的道路建设进展顺利,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李王路、春阳路三条道路计划于8月底建成通车,河套到双埠将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拓宽到双向八车道,现有道路正在进行提标改造,一系列配套道路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张希田:整个新机场转场涉及到的工作非常多,其中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新机场周边路网的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处于收尾阶段;另一个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组织运力的保障,各部门正密切配合衔接,能够保障机场转场的需求。新机场2022年预计旅客吞吐量的峰值是3600万人次,平均每天的流量是9万人次左右,机场的配套道路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快速路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关于特殊天气的影响,我们对前五年的极端天气下高速路封闭的情况做了一个大数据的分析,每年因为天气原因导致高速路封闭平均是在27天、200个小时,经过论证和研究,通过加强管理,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这个时间完全能够缩短1/3。在运输方式上,新机场将拥有长途短途的专线班线、公交、出租、社会车辆、地铁、高铁以及市域列车等多种方式,完全可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红军:地铁是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胶东机场的8号线建设进度以及周边的交通配套,还有地铁1号线、4号线目前的进展如何?
贾福宁:8号线目前总体是在按计划推进,现在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海底段。我们的专家团队正在密切跟进,争取能恢复到原来的计划,每个月推进202米,力争2020年6月份实现北段通车。如果施工条件不允许,我们也要全力以赴赶进度,北段通车时间可能就到了下半年。1号线和4号线按照计划进度推进,1号线土建已经完成80%,已经开始铺轨了,即将进入设备安装和装修阶段,计划2020年底通车。4号线目前正在土建攻坚阶段,计划2022年通车,形成贯穿市区中部的东西向骨干线路,与8条线路换乘,设换乘站12座,覆盖众多人口密集区和客流集散点。
刘建军:对青岛来说,正在建设的胶东机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未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会比现在的流亭机场还要大。方案中提到,组织研究胶东机场二期工程启动时序、远景发展用地规划,完成二期土地征用,启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我们计划2021年就要启动二期研究。根据测算,到2022年左右,胶东机场的吞吐量会达到3600万人次左右,所以需要提前考虑机场的二期研究发展问题。
胶州湾大桥调价
市政协副主席赵铁军:青岛市内的胶州湾高速通行费能不能由政府承担,取消收费,取消收费站?
刘建军:胶州湾大桥调价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大桥降价可以吸引一部分隧道车流,降低隧道的通行压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桥隧联动的收费价格研究。此外,青银高速机场到市区段继续保留5元钱的收费标准,是为了要保持一个青岛市区到机场的快速通道。
城市道路建设
青岛海德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巩光磊:我们企业在崂山区,比较关心崂山区道路交通问题。胶州湾大桥连接线一期株洲路上桥的匝道没有建成,同时桥下株洲路从海尔路到张村河这一段路也没打通。周围的居民出行以及株洲路企业物流运输的需求都比较迫切。在这次攻势中,这两个项目是否有推进时间表?
陈勇:株洲路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关注,也一直想把它办好。原来大桥连接线一期从李村河口到海尔路在2011年就建成了,一共是7.6公里。规划的二期从海尔路到滨海大道,这段确实很不方便,一个是有下桥匝道没有上桥匝道,一个是株洲路没打通。这一段有七个村落,土地征迁和企业搬迁的费用非常巨大,在目前财力有限、拆迁成本高的情况下,确实难以一下子解决。我们要实现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完成的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模式。我们和崂山区商量,由崂山区对这七个村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包括一些老企业搬迁改造,结合这个把二期完成。现在这个项目我们是这么考虑的,一个是把上桥匝道修好,再一个把株洲路打通。我们争取尽快拆迁,争取今年开工。建成以后,海尔工业园的一些企业以及七个村的老百姓,就不用再到重庆路、黑龙江路绕行了,大大便利了周边的群众。
刘建军:实际这条路和大桥接线二期是平行的一条路,如果打通以后,株洲路可以直接通到滨海大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姜德志: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资料,说青岛在全国80个大城市里道路网密度仅排在第44位。其实,有很多道路的规划我们很早就做好了,却迟迟不能落地,银川路快速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样的问题该如何破解?
陈勇:我先把路网密度的情况解释一下。青岛的路网密度处于不平衡状态,按照国家的要求,要达到每平方公里有8公里长的道路。而目前,我市只有市南区达标了,具体数据为9.42,其他的区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作为青岛城区的重要道路,银川路快速路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根据此前的规划,银川路上有几个大的节点需要建设改造。一个是胶宁高架落地口,就是宁德路口那个口,计划以高架的形式越过宁德路和动漫产业园后落地。二是劲松三路、五路、七路的从西往北左转车道,计划建设下挖简易立交,这样一来,几个路口可以取消红绿灯,极大提高通行效率。三是海尔路和银川路路口,这是目前拥堵的大节点,计划建设一个苜蓿叶大立交。为什么迟迟没有建设呢?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替代道路。目前,地铁4号线正在全力建设,杭鞍高架南京路到福州路段还要开工建设,银川西路的交通压力骤增,不具备建设条件。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地铁成网后再进行项目研究,到时,小汽车的出行会有一个大幅的下降。
即墨交通建设
即墨区委书记张军:提两方面的建议。第一方面建议和三条路有关,从蓝色硅谷到新机场的道路已经列入了“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议尽快启动实施;龙青高速收费较高,平时跑的车很少,反倒是与之平行的204国道车流量很大,建议市有关单位积极协调省交通部门,把费用降下来,既可以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又可以为沿线土地增值;青新高速城阳北和即墨西出口拥堵较为严重,通行效果差,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对收费口进行扩容,即墨可以给予资金和土地支持。
第二方面建议主要是轨道交通。即墨对轨道交通需求非常迫切。目前,1号线已经修到了即墨和城阳的接壤地方,建议加快推进1号线延长段,也就是7号线的实施,北端终点可以继续向北延伸,直达莱西。同时,要加快东西走向的16号线和南北走向的11号线的推进工作。11号线于去年4月通车,按照计划还要向烟台方向延伸,其建设对青烟威的交通一体化、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意义非常重大。
刘建军:前段时间我们对从蓝色硅谷到新机场的道路进行了专题调研,将尽快启动前期工作。龙青高速降费和青新高速出口扩容问题也正在推进中。轨道交通建设影响深远,7号线终点北延问题可以在线网规划中有所考虑,16号线的推进还需进一步客流分析后才能确定。
莱西交通建设
莱西市市长姜水清:交通的便捷通达对平度、莱西的产业发展和人才聚集影响重大。当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青岛北部地区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的聚集离不开人口的聚集,建议有关部门加快这一区域的轨道交通布局,在三期乃至四期规划建设中予以充分考虑。
同时附议一下龙青高速降费问题。目前通行费比较贵,如果能降低,道路利用率将有很大的提升。
刘建军:龙青高速的收费标准我们可以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在胶州湾隧道的运营中,黄岛区承担了一定的补贴。即墨莱西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由交通运输局牵头研究。北部区域的轨道交通布局可以进一步研究讨论。
张希田: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近期,交通运输局对平度、莱西的交通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高速公路层面,平度、莱西不管是通车里程还是布局,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现在平度、莱西的高速公路每日的通车流量是2.2万辆,而设计流量是每日5.5万辆。短板主要在国道、省道和铁路上,针对这一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道路整修和建设上对这两个地区进行资金倾斜。铁路建设的重点是市域列车,将打通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青岛西站、平度北站和莱西北站的联系,未来,从平度北站到青岛北站只需40多分钟,将极大方便人员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