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获嫌疑人。
青岛新闻网6月11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冯晨原)未知的危险、可怕的罪恶、无情的敌人,黑暗之中刀枪无数,走的是遍布荆棘的险路。破大案要案、扫牛鬼蛇神、守一方净土,挽救人民免遭毒害,留给我们的永远是背影。
他们就是人民可爱可敬、毒贩闻风丧胆的缉毒警察,时刻守候在你我身边,但我们对他们多少有些陌生。今天,青岛新闻网记者带您走进李沧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尖刀班,看看缉毒警察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把“五连发”一把“小口径”子弹数十发
今年2月,禁毒尖刀班根据线索确认辖区姜某某涉嫌参与一起毒品交易,且极有可能携带枪支。
“青岛海军节开幕在即,姜某某是重大风险隐患,从上级领导到我们尖刀班的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共识,必须尽快将其绳之以法”。尖刀班班长告诉记者,前期侦查发现,姜某某藏身于一栋六层居民楼的顶楼,几乎不出门、警惕性极高,在楼道单元门、五楼到六楼楼梯、家门口等多处安装有监控探头,全天候、无死角观察周围情况,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打草惊蛇。
连续多日的蹲点守候,民警发现,在居民楼楼道守候埋伏行不通、利用其外出实施抓捕机会难逢。反复研判后,2月20日,在确认姜某某在家后,尖刀班决定对姜某某实施破门“强攻”,将姜某某当场抓获,缴获一把“五连发”、一把“小口径”、子弹数十发以及毒品十克。”
“打开一扇门,但不知道后面是什么在等着你,门后有什么人、带着什么凶器。办案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未知情况,即使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我们依然选择冲锋在最前线。”尖刀班副班长说。
武汉出差蹲守标配——“热干面”。
转战青岛、上海、武汉三地 切断贩毒通道两条
“成功侦破‘2017—229’网络贩毒目标案,起决定性、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找到了毒贩驾驶的汽车,以车找人”。对那起岛城缴获冰毒数量最多的贩毒案,李沧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记忆犹新。
“根据当时掌握的情报,我们从青岛先去了上海后到了武汉,在当地警方协助下,靠一个‘外号’研判确定了毒贩的身份,但他在哪我们一无所知。同时,情报显示,毒贩短期内将前往青岛进行交易。”尖刀班班长回忆到。
“我们手头的线索就是毒贩名下的汽车,这辆车大致在武汉市的四个住宅区域内。为了赶在交易前找到毒贩,我们在武汉的四个人就用最笨的办法挨个停车场找车,找了三天最终发现了汽车,顺藤摸瓜也找到了毒贩。”尖刀班班长说“为了赶时间,那三天我们顿顿都吃热干面,现在一想到热干面肚子还会难受。”
4月15日,毒贩驾车出发,武汉、青岛两地层层布控,准备其到达青岛后立刻收网。
“毒贩反侦察意识很强,一路走走停停,武汉到青岛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他却走了三天。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我们的参战民警三天三夜几乎都没合眼。”李沧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说。
12公斤冰毒。
4月17日早上七点,毒贩驾车通过胶州湾高速,在瑞昌路收费口被民警抓获,民警在汽车的两个车门夹层里查获12公斤冰毒。与此同时,青岛警方对当地毒贩进行收网,一举斩断了两条由外省流向我市的毒品通道。
抓捕现场。
身怀“绝技”各有高招团队作战配合默契
别看禁毒尖刀班人数不多,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绝活”,工作中大家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力协作、默契配合,破获了一起又一起大案要案。
尖刀班班长有个外号叫“顺风耳”,每次抓捕前,只要在门外一听,他就能判断屋里有没有人、有几个人。
一次,尖刀班在居民楼23楼抓捕毒贩,碰巧当天刮大风,“呼—呼—呼”的风声让几位民警都没听清屋内情况,大家觉得屋里可能没人,担心进门后扑个空、怕打草惊蛇。
抓捕现场。
大家拿不定主意时,班长上来了,他侧身扶墙,耳朵轻轻贴在防盗门上,眉头一皱,两眼盯着门框一眨不眨。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秒、两秒、三秒……大约过了半分钟,班长缓缓起身,对大家说“屋里有俩人,在厨房做饭,时机成熟、准备行动。”
班长还有个外号叫“大力神”,因为个头高、体格壮,抓捕任务需要破门时,他都会冲在前面,“Duang”的一脚下、门应声弹开,“坏蛋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逮住了。
尖刀班里还有两位“戏精”——副班长和一女警官,演技特别高,在任务中成功扮演过外卖员、送水工、楼下邻居、物业大姐等角色,还在一起演过情侣。
2018年6月,情报显示某一鞋店营业员涉嫌贩毒,尖刀班决定在鞋店对其实施抓捕。“那天,我和副班长两个人扮演情侣,进了鞋店,转了一圈没发现毒贩,我们就边试鞋边等毒贩,试了四五双鞋也没等到,便借口‘没看好再转转’离开了。二个小时后,发现毒贩来到店里,我们俩又回到鞋店,在确认毒贩后出其不意将其抓获。”
战果丰硕。
成果大不是因为难度小 其中的不易你想象不到
2017、2018年度,尖刀班共抓获涉毒人员497人,缴获毒品19.33公斤。在2017年度2018年度禁毒考核排名中,尖刀班所在的李沧区均名列前茅。
组建不久、人员有限、战果丰硕,涉毒案件办理起来难度不大吗?青岛新闻网记者有这样一个疑问。
在对尖刀班干警的参访中,副班长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案件侦办中积累的部分资料。青岛新闻网记者发现,每起案件民警都会绘制一个网状图,涵盖案件全部人员,从普通的吸毒人员到贩毒集团的底层、中层、中高层、大哥大,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复杂的一张网状图有九层。
班长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他们侦办的每起案件,几乎都是从普通吸毒人员开始一层层向上挖掘,图上人员的身份会随时变化,可能从吸毒人员过渡为贩毒人员,可能从小毒贩演变成大毒贩,每个案子都是千变万化的。既要经营案件线索、放长线钓大鱼,又要及时采取行动、防止毒品流入社会,收网的时机需要精准把握。
毒品犯罪分子性格多疑、警惕性高,一次交易有时会多次变换时间、地点,民警经常在一个点一蹲就是一天。“有次抓捕毒贩,毒贩约人上午九点到出租屋进行交易。那天我们不到七点就来了出租屋附近、一直等到下午三点毒贩们才全部到齐。因为出租屋在居民楼一楼,怕行动暴露,我们十多个人在面包车里呆着一直都没下车。”副班长说“这还算好的、最后抓到了毒贩,很多时候守了一天也没啥发现,但有情报、有线索你必须要去”。
“涉毒案件讲究人赃并获,既要抓住毒贩、还要缴获毒品,像影视作品中毒贩在警察破门前向马桶倒毒品的场面,我们也遇到过。碰到那种情况,大家会在现场进行收集,并把马桶里的水提取出来做鉴定”班长说。
展现给公众的只能是背影。
风险大付出多 家庭事业难两全
2016年,我国共有362名缉毒警察牺牲,留下的是伤心欲绝的亲人。在公安队伍内部,缉毒警察牺牲的数量也是一般警察的4.9倍,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班长告诉青岛新闻网记者,工作中的危险是多重的,一方面,毒品犯罪分子多为穷凶极恶、不计后果的极端分子,暴力抗法的可能性大;一方面,毒品犯罪分子大多吸食毒品,患艾滋病、结核病、大三阳等传染性疾病的比例极高,对干警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一方面,毒品犯罪分子存在报复社会的不良情绪,面对民警的抓捕,既有可能侵害周边群众、也有可能自伤自残,民警不但要保护群众还要保护毒贩、但却无暇自顾。
为尽可能切断毒品流入青岛的通道,尖刀班的成员们经常要到外地寻找线索、采集证据,每次出差少则十天半个月。班长告诉记者,尖刀班里每年人均出差都要三十余天,工作中不但要经常出差,连最基本的周末休息都很难保障。“我们在研究毒贩,毒贩也在研究警察。他们觉得我们周末节假日休息、作案被抓的风险小,有时专挑周末、节假日出来活动。其实也是耍小聪明,不都让我们抓住了嘛。”班长告诉记者,尖刀班里的一名民警在一次任务中肋骨骨折,但为了工作一天也没休息,硬生生的在岗位上把病养好了。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工作上付出的多一些,在其他地方付出的就会少一些。班长的母亲已经70多岁了,身体不好、经常住院,每次住院,老人就盼着儿子能来看看她。副班长的爱人也是一名人民警察,遇到这么“不靠谱”的老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只能靠她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好多时候都是在她单位里写完的。
付出就会有收获。由于成绩突出,禁毒尖刀班1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人获评全省三年禁毒人民战争先进个人、2人获市局嘉奖。2019年2月,禁毒尖刀班所在的李沧公安分局禁毒大队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禁毒人民战争成绩突出集体,荣记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