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王清宪:市场化、法治化的意识要渗透到血液中

2019-06-22 08:51 来源:回澜听涛
分享到:

6月21日,拥有7000多位亿级以上企业家核心会员、30万企业决策者、600万新媒体用户的正和岛,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2019正和岛创变者年会暨千企助力青岛(半岛)发展行”。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出席会议并致辞,刘东华、张瑞敏、刘永好、江南春等各个地方政府都争相邀请的商界传奇大咖们,聚集在青岛谈创新、论变革。

会场之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企业家齐聚会场,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市场的气息。能够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吸引来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标志着青岛的开放度进一步跃升!而这样一场规格高、领域广、影响大、实效强、能落地的商业盛会,让人期待正和岛与青岛能做出一个“双招双引”的漂亮乘法,引来“搞活”城市的“真金白银”。

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是建设好的市场经济的前提。在现场,这种良性活动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王清宪的致辞讲话时体现的淋漓尽致,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这掌声是为青岛读懂企业家而响起,为青岛立志要“将市场化、法治化渗透到血液中”的决心而深受感染。

王清宪在致辞中说,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企业家齐聚青岛,让我感受到强烈的市场的气息。我们常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把全国的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请到青岛来,就是为了优化配置青岛资源。如果说开放就是为了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去优化配置资源,那么,能够在多大的范围内,吸引来多少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一定标志着这个城市有多大的开放度。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欢迎大家!

市场机制是通过供求、价格、交换等市场的内在机理来实现的,完成这个机制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家。因此,我们说市场配置资源,实际上就是企业配置资源,企业配置资源,实际上就是企业家配置资源。

当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规则经济。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企业家必须遵循法治、遵循规则。企业家在遵从着规则的同时,在推动市场的实践中,又在与政府宏观管理的互动中不断推动着新的规则的形成。

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是建设好的市场经济的前提。王清宪说,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风风雨雨走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的40年。青岛是我在地方工作的第四个城市。我先后在四个市做过市长或书记,在市里,大量的工作是和企业家打交道。我在山西运城当市长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组织对拥有500万吨钢铁产能的海鑫集团进行依法破产重组,去年,组建重生的山西建龙集团实现利税30多亿元。今年3月,我率青岛党政考察团到深圳学习考察,在深圳,我们举办了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在这个会上,我以我的经历告诉与会的企业家:我读得懂企业,读得懂企业家。这一段时间,大批的深圳企业家到青岛来考察投资,他们很多人提到我在深圳推介会上的这句话。他们说,这句话让他们感到很贴心、很暖心。他们这么说,倒是让我颇为感动。我们的企业家,是多么的需要理解呀!我们的企业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你们的意志坚韧不拔,而你们的内心又多么的柔软啊!

从经济的角度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的企业家成长的40年,拼搏的40年,创造的40年,坚韧的40年。

王清宪在致辞中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我们青岛的企业家——张瑞敏先生,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他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我为他感到自豪。我经常想,从他当年抡起大锤来砸冰箱,到今天他已经带领海尔成为了一个年营业额超过2000亿元、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家电行业的领头企业,他和他的企业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与变革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企业家40年的奋斗历程,可以说可歌可泣、可赞可叹。我们的市场环境是在打破计划体制的束缚中不断地、渐进地完善起来的。因为是在探索中,我们不免曲折、不免颠簸,到今天,我们的市场环境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不完善之处,但我们还是穿过风雨走到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强劲的韧性,我时时为我们的企业家们所感动。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精神时说,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在我们的企业家身上。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是变革的直观表现,变化是成长者的机会。

王清宪指出,世界的变化是成长中的中国的机会,是快速壮大的中国企业的机会,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机会。今天,大家作为青岛的客人,青岛想说,我们就是想与大家一起抓住这个机会。

从去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今年4月的海上阅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对山东和青岛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总书记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就是要让青岛成为山东这个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中的桥头堡,对内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努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在东部沿海已经有了珠三角、长三角开放支点的今天,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纵深开放的角度来讲,北方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新的开放的战略支点,需要青岛有这个担当。

开放发展,青岛有很多优势,比如沿海的开放条件、领先的海洋科技、雄厚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历史文化、便捷的区位优势、宜人的气候条件、舒适的宜居环境等等。这里,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也是大家最关注的,就是青岛的投资环境问题。我曾经说过,在投资环境的问题上,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我们认为,在投资环境建设方面,内容包含很多,最核心的就是市场化、法治化。

接下来,王清宪又向大家介绍青岛在这两个方面已经在做或者马上就要做的事:

市场化改革根本上说,就是要政府更加认识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律,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次机构改革,青岛在16个经济管理部门都设置了市场配置促进处,这在全国可能都是创新,其目的就是要专门研究政府应如何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发挥作用,把凡是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则要更好地补位,发挥好政府作用。我们还在完善一种机制,就是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鼓励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商会,邀请他们的主要负责人列席党委政府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给予等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发言权,给他们专门设置发文“户头”,让他们及时看到有关政策文件,构建政企之间真正开阔畅通的“绿色通道”。

王清宪说,我对青岛的干部讲,市场化、法治化要渗透到血液中去,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不能总是在逻辑上想明白了,但一做起来就又回到原来的老动作上去了。为此,我们全方位、大批量、持续地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计划每年派3批、每批150人,每批忘掉职务,成为职员,在深圳体悟实训100天。首批150名干部已经到了深圳,全部安排到深圳的大型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让干部换位思考,还要换位去体悟,身临其境去感受,既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也站在企业的角度体悟深圳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用企业的眼睛去看什么是干部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不少深圳企业家向我反馈,称赞我们的干部素质高,个个精神饱满、真学真赶,令他们感动。

王清宪介绍说,在青岛,我们建立了领导干部为“双招双引”站台制度,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需要哪一级出面就哪一级出面,做到既“亲”又“清”,既“清”又“亲”。为企业站台,不是干部有多大本事,而是你的职务代表党和政府的态度,代表党和政府的信用。因此,为企业站台,是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亲”“清”的政商关系,需要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共同来维护,企业家也要做到“亲”而“清”、“清”而“亲”。

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是法治化的重点。王清宪说,我到青岛工作后反复讲,政府作为行政法人,要敬重法律,“新官不理旧账”,是法盲的表现,是违法的行径。政府是法人主体,官员只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换了,法人主体并没有换,必须履行好法人责任。前期,我们对全市由政府失信导致的纠纷进行排查摸底,然后,依次分类做出处置。我们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鼓励“民告官”,已在媒体发布了青岛法院判决的6起“民告官”胜诉典型案件。我们还有一项举措,就是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聘请中介机构对涉及企业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梳理汇总,企业想申请什么政策,不用跟政府部门见面,就找政府委托的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依法依规帮企业申请政策兑现,并且约束政府兑现政策。如果不兑现,就要提起行政调解、行政诉讼。昨天晚上,我们用四个半小时时间,举行了“平安青岛”攻势作战方案答辩会,围绕包括创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在内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出台的政策就是公共产品,针对企业出台的政策,消费者就是企业、就是企业家。有的企业家反映,有些公共政策,由少部分人研究,少部分人通过,出台后发给少部分人,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很多落实不到企业身上。为此,我们推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公开化、透明化,对青岛开展的15个攻势的作战方案进行公开答辩,分管市领导带领主要实施部门的一把手组成答辩团,公开接受市级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企业、专家的提问,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全程公开。现在15个攻势答辩已经进行了11场,每场都有一批企业家参与并提问,他们为青岛改革发展贡献了很多智慧。这种方式,将作为青岛重大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常态。

最后,王清宪感谢正和岛,让青岛与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相遇!他相信,这只是初遇,我们会与更多的企业家拥抱。“我和全市人民,热诚地期待你来加入”!

听完精彩讲话,涛君建议将这篇讲话要反复多读几次,感受其内在的机理逻辑。这篇讲话也让涛君联想到了昨晚正和岛上海岛邻机构主席、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的分享,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在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注意力被分散的当下,整个商业战争的核心不是流量的争夺,是人心的争夺。只有让品牌在消费者大脑中“注册”过,建立起独有的品牌印象,才能避免陷入价格战、流量战的泥潭。比如宝马的驾驶体验、奔驰的尊贵豪华、沃尔沃的车辆安全,都是它们在消费者大脑中“注册”的品牌形像。

涛君认为,按照这个逻辑,“双招双引”其实就是全国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商业竞争”,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就是这场“竞争”中争夺最激烈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之上,各地政府到底要怎样争取“人心”呢?城市在企业家大脑中“注册”了什么样的形像?

先来看青岛要学习的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疑是直击受众痛点的优秀传播文案。最关键的是,深圳依靠相对普惠公平的福利保障制度,“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空气政府”理念,把这两句文案真正兑现了,又在企业家、创业者群体中形成了一次“口碑传播”。

那么青岛呢?

“学深圳、赶深圳”,在政务环境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在涛君看来,这无疑是青岛近几年最好的宣传文案了。深圳有多好,青岛就要做到多好,简单直接,明明白白地告诉“双招双引”客户,青岛到底能带给你什么。

在行动上,青岛如火如荼的“十五个攻势”,瞄准的就是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不如深圳的短板,要补上去;还瞄准了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国有企业等青岛有积累和优势的领域,要把优势再扩大化。“十五个攻势”的作战目标,其实就是落实一句话,“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而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的这份讲话,清楚地告诉了大家,深圳能做到的,青岛正在或即将准备怎样做:青岛的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要跟上发展的速度;权力该下放就下放,有些固有的利益链该打破就打破;官员的眼光也要长远,不要因为短期利益违背许下的承诺,建立起政府的良好信用……讲得真诚、务实、客观,如此走心,难怪在场的企业家们频频叫好,甚至还有大咖演讲上台演讲之前,先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讨要这份讲话。

会议结束后,涛君与一些企业家步出会场时,不少人赞叹着:青岛,要有大变化了!懂企业家的主政者与有情怀的企业家碰撞会带来无限的可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