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创造奇迹!海天中心建设正刷新一项项青岛纪录

2019-07-23 07:35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创造奇迹:海天的速度

周密布局严谨规划缔造“海天效率” 工匠精神顶尖技艺刷新青岛纪录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超越自我挑战新高度” 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纪实系列报道②

曾经,“深圳速度”是工程建设速度的代名词。如今,“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青岛国信·海天中心(以下简称“海天中心”),继往开来,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从项目开工至今,海天中心不断挑战自我,从33米深的基坑到站上地平线,再到主塔楼核心筒封顶,不断向上登攀的背后,是周密的布局管控、严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它不仅以369米的“身高”问鼎“青岛第一”,也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业内顶尖的施工技艺刷新了一项项历史纪录,书写了一个个建设传奇。

超前规划 速度质量“双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取得成功,不然就可能会失败。在工程建设领域,这句话更是一条“准绳”,提前做好施工规划,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避免返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工期,提高施工效率。2018年3月,海天中心正式开始机电安装,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一些机电设备的选型,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以空调机组为例,就是从2015年初开始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和项目定位相匹配的设备,保证后期的使用品质。“常规的项目都是在招标前才做这项工作,但是我们特意把这项工作提前,就是为了给后期招标节省时间。”青岛国信海天中心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周增告诉记者。

在施工图纸的深化设计上,这一准则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幕墙系统比较复杂,普通的幕墙设计方案可能进行一次专家评审就可以,但我们为了减少返工、保证设计质量,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举行了5次专家幕墙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周增说,召开这么多次专家评审会,就是为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后期施工才能更加顺畅。”类似这样提前介入、超前规划的例子,在海天中心不胜枚举。如,在超高层结构抗震设防设计上,方案必须通过住建部超高超限评审委员会才能实施,常规来说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海天中心聘请了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师提前研究,优化设计,仅用时3个月便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样的速度在国内超高层建筑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优化输送路径“一泵到顶”

提早着手准备为项目开了一个好头,而施工中的工艺精进、技术革新则是将好势头继续向前延伸。皮带式输送泵第一次应用在房建领域、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最快最多……在基坑施工阶段,海天中心就一次创下多个纪录,屡次刷新“青岛速度”。特别是在2016年8月14日,经过连续36个小时、120余辆混凝土罐车、500余名工人的施工,海天中心主塔楼大底板完成了1.2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一次性浇筑,其混凝土平均浇筑速度达每小时300立方米,创下了国内同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纪录。

在如今主塔楼封顶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施工纪录仍在延续。对于海天中心这样高度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来说,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尤为关键,如果混凝土运输受阻,施工速度就无法保证。“我们优化了泵送系统,引进国内最大压力的混凝土输送泵,压力可达50兆帕,而普通的房建工程使用的混凝土输送泵只有十几兆帕。”中建八局海天中心项目T2塔楼工程部负责人林帅介绍,这种输送泵最高能将混凝土输送到500米的高空。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混凝土的输送管路做了优化,“层高越高,水平的管路长度就要越长,所以我们在150米的高度做了一个楼内缓冲层,经过缓冲层后再竖直提升至300余米的作业面。”有了这一整套装备,混凝土就像坐上了“电梯”一样,实现了一泵到顶。

装配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构件在工厂加工、运到工地拼装的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对于节省工期大有裨益。在我市很多大项目中,都有装配式建筑的身影,海天中心也不例外,最为显著的是装配式栈桥的使用。“常规的施工通道都是自己修的土坡道,从地面一直蜿蜒伸到基坑底部,修这种土坡道只要1个月,但是后期拆除需要4个月的时间。”中建八局青岛分公司总工、海天中心项目经理叶现楼告诉记者,使用土坡道就会占用T1塔楼的施工区域,项目部综合考虑之后,创新采用了“Z”字形的装配式栈桥。“这种栈桥由贝雷桥组成,其实就是一种装配式钢桥,架设快速,拆分也很容易,只需要两周的时间。”叶现楼强调,正是由于使用了装配式栈桥,确保了T1塔楼底板在当年浇筑完成。

除了装配式栈桥外,在海天中心的建设中,对于装配式构件的使用比比皆是。海天中心项目坐落在前海一线的核心区域,南北两侧都是市区的主干道,旁边高楼林立,施工区域“捉襟见肘”。因此,施工方特意将钢筋加工区设置在场外工厂化集中加工,等加工完成后再由大型车辆运至场区。叶现楼回忆,地下结构施工时,每天深夜香港路上都排满了卸货的车辆。此外,项目上使用的钢结构、楼承板、机房、风管都是装配式的,现场拼装,不仅效率更高,质量更优,而且能大大减少污染,一举多得。

深圳“取经” 改造爬模桁架

众所周知,深圳是超高层建筑的“故乡”,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深圳国贸大厦曾是国内“第一高楼”。如今,在深圳,高层、超高层建筑不计其数,海天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也多次向深圳“取经”。叶现楼告诉记者,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京基100、深业上城等超高层项目是海天建设者学习考察的对象,“像我们项目采用的爬模和大桁架支撑体系就是从深圳‘取经’得来。”海天中心项目所采用的伸臂桁架将内部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紧紧相连,极大增强了项目的稳定性。叶现楼说,海天中心369米设置了5层桁架层。距离最近的是第49-57层,仅距离8层便设置了一层桁架层,而普通的超高层一般15层才设置一层桁架层。

该项目还对爬模进行了改进和技术革新。爬模是爬升模板的简称,依附在建筑竖向结构上,随着结构施工而逐层上升,这样模板可以不占用施工场地,也不用其他垂直运输设备。另外,它装有操作空间,施工时有可靠的安全围护,故可不需搭设外脚手架。叶现楼介绍,“经过改进和优化布局,爬模上可以创造出140平方米的施工作业面,这比很多采用顶模的施工作业面还大。”此外,项目每层桁架层都有8条牛腿突出外墙,“按照常规流程来说,每次都需要把爬模打开,施工完成后进行封闭。在高空进行这种施工难度很大。”叶现楼自豪地说,项目部经过自主研发,将牛腿和爬模相交处设计成可开合式的,在避免施工风险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傅春晓 摄影 徐常青)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