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海陆空铁合奏新时代“丝路交响”

2019-08-21 07:34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一列中亚班列整装待发。(任晓萌 摄)

编者按: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并明确上合示范区定位——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要求青岛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围绕这一定位和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青岛正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全力以赴将上合示范区打造成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的新平台,不断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技术、人才、市场、观念、管理等要素,与青岛以及整个山东既有的优势资源优化组合,不断创造新活力、新效率、新动能,为青岛和全省甚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本报自今日起连续推出四篇综述,分别从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四个方面,透视青岛在新的国家使命中的新担当。

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国内外班列16条,到发欧亚班列占全省八成多;青岛港70条航线直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抓住新机场转场运营契机,新开、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运航线及全货机航线。

8月15日,俄罗斯基洛夫—青岛货运班列抵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这也是在青岛多式联运中心抵达的首列“齐鲁号”欧亚俄罗斯回程班列。

回程班列的42个集装箱里,满载着木料板材,从莫斯科基洛夫站经满洲里口岸入境,直达多式联运中心,全程7900公里,路途行驶22天。相较于传统的海运,这一班列的运输时间节省了约30天。数据统计,今年1至7月份,这个中心已经完成集装箱作业量39.5万标箱,同比增长55.6%。

互联互通,不以山海为远。凭借“一带一路”双节点优势,青岛正抢抓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审议通过、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青岛胶东机场即将转场运营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做强做优海陆空铁国际物流,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成型。

多式联运重塑新格局

以多式联运中心为起点,青岛已形成“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格局,新线路、新伙伴、新业务接踵而至。

8月18日上午,位于胶州的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横穿场站的两条铁轨旁,数座巨型龙门吊作业不停,蓝色、白色、红棕色的巨型集装箱被装卸安置,搬运至一列列即将远行的国际班列上……

这些经海运至青岛港后,又搭乘“胶黄班列”驶入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货运装卸线的集装箱,满载着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棕榈油、电子产品、日用品、汽车配件等货物,快速办理通关手续后,直接搭乘中亚班列,一路向西,由阿拉山口出境,抵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全程只需10余天,而传统海运则需要45天。

“这些货物通过中欧班列也可直达莫斯科,比海运节省30天左右,通过东盟快线抵达越南河内、同登等地,比海运节省50%的时间,费用可比陆运节省20%。”青岛多式联运海关工作人员介绍,多式联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最佳运输方式选择。

与这种国际物流运输趋势相适应,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也在加速整合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青岛港、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等海陆空铁多式联运资源,发挥综合物流平台的乘数效应。其中,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已与全国600个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开展业务往来,建立起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

截至目前,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国内外班列16条,包括开行“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中欧班列”“东盟专线”等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开通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宁夏西大滩、成都、新疆库尔勒等7条省际固定班列以及1条胶黄小运转海铁联运班列。以多式联运中心为起点,青岛已形成“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格局。

“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多式联运口岸优势持续显现,国际班列运载的货物量也随之逐渐上升。2018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53.6万标箱,增长27.3%,其中到发欧亚班列402列,占山东到发总量的81%。今年1至7月份,完成集装箱作业量39.5万标箱,同比增长55.6%,全年预计集装箱作业量将突破65万标箱。

“从青岛到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再到中亚的多式联运运输路径已经成为我们多数客户进行大宗商品物流的优先选择。”山东路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总经理助理曲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每个月都有700多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包括汽车配件、电子产品、轮胎等,通过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办理转关、过境等手续,搭乘中亚、中蒙班列发往中亚、蒙古。

“中亚班列2015年开通时一周一趟,现在已发展到每周5列。”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市场营销部经理张照宇告诉记者,货物量越来越多,几乎趟趟爆满。“今年上半年,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共到发欧亚班列161列、1.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8.9%和88.7%。尤其是日韩过境货物需求量非常大,针对这种市场情况,我们在开通中韩快线后,还计划开通中日快线。”

日益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为企业拓展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方便。

今年6月,青岛首胜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中俄国际班列进口的货物,仅原木材料就有30多个货柜。“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出口整体橱柜,对进口木材需求量比较大。以往从周边港口走海运进口木材颇费时间,现在依托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的中欧、中俄国际班列,不仅原料进口省时省心,成品出口也更加便利。”公司总经理冯九灵告诉记者,尤其是班列抵达多式联运中心后可以就地检疫熏蒸提货,极大方便了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往来。

落户上合示范区的日本福生食品公司,80%的深海鱼类原材料通过多式联运从俄罗斯进口,加工生产成高附加值的胶原蛋白和成品鱼肉制品后,再利用多式联运出口到日本及欧洲地区。依托便利的物流通道,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负责组织首列“齐鲁号”欧亚回程班列的青岛英途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也在筹划扩大货物品类,实现欧亚回程班列常态化运营。“根据市场反馈的物流需求热度,我们计划下一步把货物品类从木材扩展到纸浆、粮食、肉类等,进一步整合沿线国家货物资源,拓展回程班列业务。”青岛英途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楠表示。

以国际物流合作为基础,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也逐渐活跃起来。“新疆鸿运达、远洋大亚等30余家企业已先后进驻,吸引了中外运等50多家‘多式联运承运人’开办运输业务。”中铁联集青岛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魏学伦介绍,上合示范区正在申报并建设国家商贸型物流枢纽,放大物流平台乘数效应。

伴随着青岛发起的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上合示范区也在引导多式联运中心从口岸功能向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转变。“我们已经成功签约中商民生、新港洲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不断积聚贸易企业,胶州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在加速建设。”上合示范区产业创新与政策部部长贾存玉介绍,仅新港洲一家平台全年就可贡献外贸进出口额5亿美元。

港口整合再造新机遇

陆海双向发力,青岛正深度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黄金通道”。

7月11日,最大载箱量为23756标箱的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古尔松”轮靠泊青岛港,再次刷新挂靠青岛港超大型船舶的历史纪录。

作为“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港口,青岛港在提速由门户港向枢纽港、由物流港向贸易港的转型升级中,从陆海双向发力,深度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黄金通道”。

在陆向方面,青岛港依托海铁联运优势,加强内陆港建设,不断提升海铁联运市场占有率。

今年2月份以来,青岛港联手郑州、西安、银川等沿黄经济带枢纽城市,合作共建海铁联运中转基地,为中西部地区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海铁联运物流“黄金通道”。目前青岛港已与全国31个城市开通多式联运班列46条,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将优势港航资源要素全方位注入到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体系中。

数据显示,2018年青岛港海铁联运操作箱量超过10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50%,成为沿海首个突破百万标箱大关的港口,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海铁联运4条过境大列(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箱量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中亚过境班列的物流时间由原来海上运输近1个月压缩至12-16天。今年上半年,海铁联运箱量达到68.4万标箱、同比增长33%,继续保持全国沿海领先地位。

为提高青岛口岸过境班列竞争力,青岛港与船货代理密切配合,优化作业流程,降低收费标准,通过联合组列发运,提高班列运行效率,提高国际过境班列时效性,协调中欧班列发运企业集结班列货源,提升“齐鲁号”中欧班列发运箱量,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

在海向方面,青岛港拥有航线165条,其中外贸航线136条,密度在北方港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直达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欧洲、黑海、俄罗斯、非洲、澳洲的航线数量超过70条,构筑起连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庞大海上贸易航线网络。

通过持续密集拜访马士基、达飞、地中海航运等世界港航业巨头,青岛港不断深化在国际邮轮航线、港航合作、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合作,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在青岛港的舱容和航线都实现增长。

加密海铁联运和拓展国际航线,只是青岛港更深度地融入“一带一路”的一个方面。阿联酋阿布扎比、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缅甸马德岛港……青岛港还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联手合作伙伴持续开展管理输出、资本输出,打造全球化码头运营管理典范。

4月20日,由青岛港提供运营管理服务的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码头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在首次实船重箱作业中一举刷新中远海运海外港口开港首靠船时效率纪录。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码头从2017年动工建设到首次作业接卸1.4万TEU大型集装箱船,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青岛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团队精神赢得了海内外同行的赞誉。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奉利表示:“青岛港将积极落实省港口集团的部署,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联合海关、铁路、船公司等各方,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集聚物流、商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服务于‘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对外开放新格局,真正实现物畅其流。”

空中走廊架设新桥梁

抓住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契机,青岛将新开、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运航线及全货机航线。

6月19日、6月29日,青岛直飞巴黎、迪拜航线分别开通,为青岛与法国、中东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架设起一座便捷的空中桥梁,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青岛机场积极开发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等地的航线航班,构建起“东南亚、南亚—中西部地区—青岛—东北亚及洲际市场区域”的空中走廊集疏运体系,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领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目前,青岛机场已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达35条,洲际直航航线10条,青岛机场至日韩地区每日往返运营航班50余架次,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固的快线化运营模式,成为国内至日韩地区的空中主通道之一。此外,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航线通达水平进一步增强,已有新加坡、曼谷、吉隆坡、雅加达、新德里等重要城市与青岛机场通航。

国际民航组织(ICAO)研究表明,国际民航运输业在全球贸易份额中占比为35%,区际制造品贸易价值中约有40%是通过国际航空运输来完成。一条条空中航线为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架设起了一条国际物流快速通道。

以青岛—莫斯科直航航线为例,这条航线于2017年7月5日开通,为山东首条直达俄罗斯的洲际客运航线,是继青岛至法兰克福航线之后,青岛机场开通的第二条欧洲直航航线。开航两年来,该航线已运输旅客10万余人次,货邮2000余吨,极大拉动了青岛航空物流业务的增长。经该航线的输俄货物主要有电子产品、机械配件、假发、灯具、化工品等。青岛一家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青岛—莫斯科直航航线开通后,带来的直观效益就是货物运输效率提高,更“快”了。直飞的物流时间比中转他地至少缩短了50%。

以青岛胶东机场即将转场运营为契机,下一步,青岛将新开、加密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运航线以及全货机航线,建设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空中丝绸之路”。同时,依托已开通的远程国际航线,着力优化航线中转网络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东南亚—青岛—日韩等5条中转路线,使日韩、东南亚、国内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客源在青岛中转国际航线航班成为新常态。按照计划,到2022年,青岛胶东机场航线总数将达到221条,其中国内176条、国际45条;通达城市151个,其中国内110个、国际41个,国际航空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打造成为连接日韩、面向世界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记者 任晓萌 周晓峰 周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