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正面管教比批评更有效 专家:改变说话方式事半功倍

2019-09-05 11:01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删除不许不准不能 今天起正面管教孩子


“今天回家,我就改改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好像忽然又摸到管教孩子的门道了……”8月31日,市教育局集中组织开展了“百万家长进校园”活动,全市1030余所中小学面向家长开放,109余万家长走进校园。文登路小学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特意聘请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派家庭教育指导师来讲解正面管教的相关知识,向家长分享了“和善而坚定”、“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教养理念,帮助他们在新学期实现“科学管教”的“小目标”。 

管孩子从不说“不语言”开始 

“不许翘二郎腿!不许笑!不许回头看!不许想象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各位家长,当你们听到这些话时,你们在想什么?”活动一开始,家庭教育指导老师侯磊便抛给了在场的家长们一个问题。“当听到这些‘不许’时,我们往往很想去干‘不许’的事,并且很抵触这些语言,但我们是成年人,能忍住。如果是孩子,他们很可能就会开始做这些事。”这一番话说得家长们频频点头。 

侯磊说,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跟孩子说“不能干什么”“不许干什么”“不准干什么”,这些“不语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如果不说“不语言”,换成正面语言,孩子不听管教的情况很可能马上改观。“举个例子,当你想跟孩子说‘不许玩手机’时,你可不可以说:‘宝贝,手机时间到,下件事情该做什么了?’或者是‘现在是不是到了你的乐高时间了?’”侯磊提醒,引导孩子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制止他做一件事更重要。由此可见,孩子身上一些让父母头疼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父母管教方式有问题,“父母首先要改变,孩子才有希望改变。” 

家长要接纳娃和自己的不完美 

几乎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善良有爱心有智慧,坚强阳光,沟通力强,自信热情,懂礼貌,自律,懂得合作和尊重别人……这是理想状态。而“骨感”现实是孩子睡觉吃饭难,不做作业,与同学打架,拖拉不听话,缺乏责任心,不尊重人,撒谎发脾气,抗压能力弱,顶嘴,喜欢看电视……结果就是家长们感受到来自孩子的挑战,分分钟都想原地爆炸。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侯磊指出,家长们内心深处都想养出一个完美孩子,可是父母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所以家长们需要给自己泼泼冷水,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毕竟人无完人;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父母不能接纳自己不完美的时候,往往会对孩子相应提出过高要求。 

孩子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孩子是可以不断进步的。所以家长光接受不完美还不够,要想办法引导孩子改善。“当拿到孩子的卷子时,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卷子,可以问问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下次遇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思考。”侯磊说,心平气和地分析,找出孩子的优点,比严厉指责更有效。如果严厉指责,很可能会发现孩子是脑子不转状态,这不是孩子装的,而是大脑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把“治你”转变成“帮你” 

当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生气时,家长们会怎么对待孩子?给一个厌恶的眼神?说一句羞辱的话?很多时候,光羞辱还不够,甚至要加上“恐吓”——等着吧,看我怎么治你!这些在生活中真得很常见。而侯磊在活动现场提醒家长,这些管教方法都是能“有效”地让孩子丧失信心的方法。 

“当我们产生‘看我怎么治你’想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转换思路,换成‘孩子,爸爸妈妈能如何帮助你?’”侯磊说,我们永远都制服不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小时候制服了,等他们长大后也不可能制服,所以要转变管教思路,关爱、帮助孩子,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一提到关爱和帮助,又会有另一种极端情况出现——过分溺爱孩子。对此,侯磊的建议是,对待孩子不能溺爱,而是要和善而坚定,和善代表的是爱和自由,坚定代表的是讲规矩规则,也就是说在给于孩子自由和爱的基础上,也不能过分“散养”,应该遵守的规矩,越早订立越好。(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张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