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7日讯(记者 崔文静)【题记】10月17日,山东省道德模范座谈会在济南召开,60名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受表彰。其中,青岛市耿秋萍、刘洪海、黑廷政、唐嘉陵、别立福5人荣评。今天起,青岛新闻网将带您走进他们的感人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1000名孩子口中的暖心“耿奶奶”——耿秋萍。
87岁的耿秋萍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双凤街社区一位普通居民。退休28年来,她用退休工资捐助贫困学,累计捐资10万多元,帮助贫困学生50多名。她还建立全市贫困学生档案,为1000多名贫困学生牵线搭桥,寻找到1500多个资助人,累计筹款150多万元,被1000多名受助学生尊称为“耿奶奶”。
病房里的工作室
1990年11月,耿秋萍同丈夫臧兴望一起离退休,从1991年5月起便参加原单位组织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活动。1993年10月,他们找到原胶南团市委,自荐承担为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的义务。夫妇俩省吃俭用,自费购买摩托车、照相机、摄像机,先后到十几个乡镇摸底,掌握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并联系更多离退休老干部出钱出物资助贫困学生。
到1995年8月,他们共为100多名贫困学生找到资助人,同时自己也资助了十多名学生。1996年5月,在原胶南市关工委、教育局等部门支持下,耿秋萍夫妇建立起全市贫困学生档案,还结合前期经验,自己设计了“希望工程光荣卡”,为贫困学生牵线搭桥,将贫困学生的照片、基本情况填写到卡上,转交给资助人,作为捐资助学的荣誉证书。凡是汇总起来的贫困学生,分配助学金人人到位,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既能激发资助人的积极性,也保护了受助孩子的隐私和自尊,又确保救助工作规范化进行。
1998年,耿秋萍被确诊身患乳腺癌,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但孩子们正值开学,捐资助学不能耽搁。于是他们就把办公室搬进病房。
遗愿:替我资助贫困学生
2003年10月,在老伴患上严重的肺纤维化情况下。他们依就没有中断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
住院期间,耿秋萍和老伴还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他们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4年12月,病房里挂起党旗,耿秋萍和老伴在病房宣誓入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圆了他们半个世纪的梦想。
2005年9月老伴去世以后,耿秋萍遵照老伴遗嘱,继续为捐资助学事业奔走。每年开学季,她都要到学校调研贫困学生情况,回家建立档案、填写光荣卡、开具收据,一干又是十余年。
母子四人走上助学路
已是耄耋之年的耿秋萍,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她的爱心行动,深深影响着三个儿子。如今,兄弟三人积极协助母亲完成捐资助学这项事业。老大在家中办起捐资助学展览馆,老二协助母亲为贫困学生登记造册、填写光荣卡、开具收据,老三陪同母亲到学校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他们都过着俭朴的生活,却为他人“一掷千金”。他们帮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帮助他们改变着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