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第一周,他们步履匆匆……
近期,市委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配、统筹安排”原则,面向全市公开选聘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4个国家级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共16名干部。10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市委党校与试点改革功能区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他强调,推动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是全市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试点功能区领导班子要尽快转换角色、进入状态,在新的岗位上磨炼自己、摔打自己,以开放创新思维做好功能区改革这篇“大文章”。25日,试点改革功能区领导班子走上新岗位。
履新一周,四个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局长)状态如何?有哪些新作为、新规划?青岛日报记者一一走访。
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鸿雁:
“恨不得一天24小时全部用在工作上”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到任一周的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刚接过带领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沉甸甸的担子,就开始了谋篇布局、固本夯基。
10月25日,青岛高新区干部会议召开,宣布任命决定。上午会议一结束,李鸿雁立即进入角色,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并全天候利用这一高端平台与参会企业对接洽谈,接洽高层次企业,启动高新区“双招双引”新攻势。下午,带领有关负责人来到腾讯双创小镇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随后来到祥茂河入海口和防潮大坝,查看水系生态环境和大坝安全运行情况。当晚,他住进高新区周转房,以此为家了。
26日上午,李鸿雁带领高新区建设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高实集团等单位负责人赴高新区双积路段、华中路段及红岛枢纽站、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地铁8号线、双埠立交桥等地,专题调研交通配套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在最短时间内突破相关堵点、难点,打破制约高新区发展的道路瓶颈。下午,他赶回办公大楼参加工委会,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相关工作。
27日,李鸿雁参加了工委会。会后,马上落实工委会部署,围绕机构改革、阳光理念、问题导向、进位争先等事项一一作了研究部署。当天还听取了高新区班子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作汇报,并对今年年末及明年工作做出部署。
28日一早,李鸿雁赶往国际会议中心,参加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清华校友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并会见汇瀚集团、杭州宏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就项目落地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趁午饭间歇,他又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同志一起研究起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工作。
下午,李鸿雁赶回高新区主持召开了高新区管委会第一次主任办公会,传达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与试点改革功能区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精神及高新区工委会会议精神,并听取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专项工作汇报,并对“双招双引”、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食品安全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会后,又针对机构改革召开了专题会,根据工委会要求对改革方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29日上午,听取软件事业部、高端服务部和红建公司就相关项目及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会见了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讨论推进相关合作事宜。当晚,李鸿雁带队调研青岛高新区人才公寓规划建设及服务保障情况,看望部分高层次人才,仔细询问目前青岛高新区人才招引政策、层次结构、配套安置、全方位服务等情况。
30日,李鸿雁到有关市直部门走访,就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存在的资金、规划等问题进行沟通,“能提早一天就提早一天,能提早一个月就提早一个月。”他表示。当天,他还参加了腾讯集团副总裁邱跃鹏一行的会见活动。
这一周,李鸿雁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24小时,全都用在工作上”。在赶赴调研现场的车上,李鸿雁一边听取有关同志汇报情况,一边说道:“在青岛高新区的‘高起点’上,如何利用功能区改革的先行试点,进一步创新突破,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机制灵活、带动性强的发展标杆,成为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叫得响的创新品牌,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要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使青岛高新区不断进位争先,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李鸿雁表示,聚焦主责主业,对高新区来说就是“双招双引”,强化平台思维、全员招商、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使青岛高新区真正成为汇聚各类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
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
“干成几件提振信心提升品质的大事实事好事”
会见、走访、座谈、召开专题调度会……履新的第一周,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步履匆匆。
10月25日,肖焰恒到任蓝谷。“必须尽快转换角色、进入状态。”他说。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开始了。
26日,肖焰恒参加了全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第一次联席会议蓝谷分会场会议。当晚,他会见了前来参加即墨创新发展恳谈会的企业家、专家后,又与来青的深圳企业家代表进行了招商洽谈。结束洽谈回到家已是11点。
27日、28日举行的即墨创新发展恳谈会,肖焰恒全程参加,收获满满——恳谈会上,青岛蓝谷签约了青岛蓝色中心银座新天地、蓝谷综合体、智慧科技产业园、琛蓝生物总部基地及恒拓海洋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压载水快速检测仪等5个项目。28日下午,肖焰恒主持召开蓝谷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传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试点改革功能区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年底前需推进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体成员加快推动蓝谷改革创新发展。
29日,肖焰恒会见了前来考察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一行。
30日上午,肖焰恒带领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等蓝谷重点项目走访,听取发展思路介绍和项目进展情况,详细询问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与部分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他表示,蓝谷上下将努力克服困难,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聚力推进工作落实、项目落地。当天,冰岛渔业和农业部长克里斯蒂安在青岛蓝谷出席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开幕式,肖焰恒会见了克里斯蒂安一行,就发挥蓝谷科研和平台优势及冰岛渔业资源优势,推动在种苗培育、深海养殖及研学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双方还就利用青岛海科展平台促进双方企业交流合作达成一致意向。下午,会见了前来考察的深圳中金南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骐一行……
工作满满,收获良多。“从胶州湾到鳌山湾,从高新区到蓝谷,接过蓝谷发展的‘接力棒’,我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信心满怀。”肖焰恒告诉记者,责任来自于助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的光荣使命,来自于助力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的作为担当,来自于打造中国蓝谷、世界蓝谷的宏伟愿景。信心则来自于市委的坚强领导,来自于管理局一班人奠定的坚实基础,来自于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重托。
肖焰恒表示,青岛蓝谷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落实年”工作要求,突出“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线,全力投入“15个攻势”作战中。抓好科研攻关、产业发展、成果转化、融合发展、环境提升等工作,力争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干成几件提振发展信心、提升蓝谷品质的大事、实事、好事,将蓝谷打造成为青岛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全国经略海洋的旗帜和高地。
“我们将突出抓好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改革中找出路,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真正把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融入血液、化为自觉,以开放创新思维做好功能区改革这篇‘大文章’。”肖焰恒说,同时,突出抓好经济运行,聚焦“海洋攻势”,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切实发挥蓝谷海洋科技和产业优势、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双招双引”水平,力争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把蓝谷打造成为青岛改革发展的先行区、创新的示范区、转型的引领区,打造成国际海洋创新高地。突出抓好与即墨融合发展,实现蓝谷即墨融合互动、共同提升,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周洋)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主任秦青松:
“唯有倍道兼行倍加努力,才能堪当重任不负嘱托”
10月25日,秦青松到任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由此,进入了繁忙的“轨交时刻”。
当日上午示范区召开会议宣布任命,下午秦青松就立即投入工作,听取示范区部分部门的重点工作汇报。
26日,秦青松组织召开工作专题会,根据市委《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要求,专题研究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27日,秦青松参加了城阳区与示范区管委领导班子见面会,下午回到单位,继续听取办公室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就26日示范区工委会议确定的事项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落实,强调当前要一手抓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的制定,一手抓年内确定的重点任务推进,确保工作不断档,并着手谋划明年工作思路。
28日上午,秦青松到辖区内的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走访调研,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市场拓展等方面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并与其探讨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的路径。“示范区将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共商发展大计,共谋产业未来。”在与各位企业负责人交流时,秦青松诚挚地说。当日,秦青松还组织对以轨道交通产业为核心的5000亿元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下午,组织召开示范区管委第一次主任办公会,与参会人员交流了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要求。同时,就示范区推进改革期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进行了部署。
29日,秦青松与棘洪滩街道、城阳区工信局主要负责人围绕项目拆迁、区内企业扶持等事项探讨交流。下午,他带领工作人员就《中兴通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逐条进行研究,确定了具体合作方式。
30日,秦青松带领领导班子前往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引进、对外交流进行了深入洽谈。双方确定对合作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并表示将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心尽快凸显创新效益,带动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上任第一周,秦青松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当当的,高强度高效率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秦青松表示,这是因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对示范区的未来充满期待,示范区上下唯有倍道兼行、倍加努力,才能堪当重任、不负嘱托。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的整体部署,学深圳、赶深圳,通过改革破除障碍、凝聚队伍、焕发活力。”秦青松表示,示范区将深入融入全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科技引领城建设等15个攻势,牢固树立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搭建科技创新、“双招双引”、产业发展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力争到2022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00亿元。
“我们将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推进基础应用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实验转化平台建设,以科研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秦青松介绍,目前,创新中心正在推进总投资48亿元的13个项目建设,明年还将建设装备智能化研究院、能源与动力研究院、车载系统研究中心等4个项目。其次,坚持平台思维,驱动高质量“双招双引”,依托骨干企业研发制造优势,进一步梳理产业链、价值链、配套链,推动产业链立体扩张、价值链优化配置。“我们还将一手抓示范区机构改革、流程再造等软环境建设,一手推进社区旧改、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打造,推动区域实现跨越提升。”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晋)
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主任王锦玉:
“起步就是冲刺,率先推进改革”
10月28日上午,召开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全体大会,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与试点改革功能区领导班子集体谈话精神,公布领导班子临时分工,听取各处室的重点工作和计划;下午,会见深圳前海母基金主管合伙人,商谈新基金项目引进事宜。
29日,与相关部门沟通、捋顺工作对接机制,共同研究近20个落地金家岭的新项目。
30日,会见中国农业银行、阳光新天地金融控股的客人;召开重点项目专题会议,针对30余个新项目一一理清其在对接谈判、登记注册或载体入驻等方面的重点问题……
这是刚刚履职的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主任、工委副书记王锦玉本周以来的工作节奏,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的工作日程和每项工作要点。“必须要做到起步就是冲刺。从大局看,青岛正处于中央重视、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期;从金融行业来看,我们判断今明两年是创投风投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必须以最快速度转换角色、进入状态。金家岭金融聚集区要想在试点功能区中率先改革,就是要与时间赛跑,以快取胜。”
在位于崂山区苗岭路15号的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一阵阵电钻施工的响声传来,装修工人正在繁忙地调试房间内的设施。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揭牌成立,成为青岛打造全球风险投资中心的重要载体。做好这一载体的装修收尾以及接下来的项目入驻工作,是王锦玉任职后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周,中心将正式开始运营,青岛科创母基金管理公司、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拥湾资本集团、洪泰基金等多个重点项目即将入驻办公。”正在现场查看装修进度的王锦玉告诉记者,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将在内部设立创投配套服务区、创投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服务区等功能板块,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打造全市创投的政策洼地和资源集聚高地。
除了加快推进眼前的任务,这几天,王锦玉同时也在思考着更为长远的目标。“如何进一步明确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的定位、推动运行机制改革,让金家岭成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这几天考虑得最多的问题。”25日是王锦玉到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报到的第一天,当天下午,他就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与领导班子一起讨论、调整机构改革方案。3个工作日后,这份方案就提报给了市有关部门。
王锦玉表示,下一步,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将按照“小管委+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配、统筹安排”原则选人用人,进行机构和人员“瘦身”,拟依托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进行高度市场化运作,推动功能区实现扁平化管理。
截至目前,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已集聚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900余家,其中大型法人金融机构17家,占青岛的80%;管理基金实缴规模突破500亿元,占全市的80%。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8年达到123.34亿元。
如何进一步为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注入充盈的金融“活水”?“我们将紧紧盯住金家岭金融区政策、载体、生态三大支柱,在做大金融增量方面,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的乘法,加大‘双招双引’的力度;在做强金融存量方面,运用生态思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金融创新。”王锦玉告诉记者,金家岭金融区将全力打造好两个中心,即面向全球的创投风投集聚中心、面向国际的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全国一流的政策环境、一流的金融载体、一流的金融生态链条,让“南有陆家嘴,北有金家岭”成为青岛乃至全省、全国的闪亮“名片”。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霍璟祎 通讯员 王兴 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