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即使出镜也只能这样!专访聂磊等大案之幕后英雄

2019-11-19 04:00 作者:陈志伟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刘警官在工作中。

青岛新闻网11月18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青公宣)扫黑恶、除犯罪,屡破大案要案、惩治罪犯无数。搞培训、作指导,面对求助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抗病魔、斗顽疾,拼的是身体、透支的是生命。他就是青岛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五大队民警刘警官,大家公认的扫黑专家、罪犯克星。

参与侦办两起世纪大案

2013年9月17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罪犯聂磊执行死刑,建国以来青岛市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以灰飞烟灭告终。

而这起轰动全国的涉黑大案,侦办过程刘警官全程参与,自2010年6月10日专案组成立,他便独自一人承担内勤任务、负责预审工作,这个角色相当于专案组的“神经中枢”,决定着办案民警的行动和方向,影响着案件侦办的效率和质量。

那时,开调度会是专案组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大家在会上汇报工作进展、领取工作任务,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作为内勤,刘警官每天都要汇总大家当天的工作情况、制定第二天的调查提纲。而汇总情况不仅是整理调度会上大家的发言,刘警官要将当天形成的笔录、搜集的证据全部审阅一遍,寻根究源、吃透案情,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制定调查提纲也并非简单的罗列任务,每位民警要去讯问什么人、重点讯问什么事、讯问要达到什么效果,刘警官都要在调查提纲上交代明白,只有这样专案组才能有条不紊、顺畅运转。

随着工作的深入,警方掌握的材料越来越多,起诉时专案组共提交了三百余本卷宗。期间,专案组特意给刘警官准备了一个房间,屋里有三四张高低床,床的上下两层甚至床底下都堆满了材料,房间角落勉强挤下一张办公桌,刘警官就在这从清晨干到凌晨。那段时间他都是白天看材料、晚上列提纲,案件起诉前刘警官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

“能参与聂磊案的侦办,是组织对我能力素质、政治品格的认可。期间,重要犯罪嫌疑人我都亲自去审讯,重要证据我都亲自去采集,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刘警官告诉记者,就在侦办聂磊案的同时,他还参与城阳分局侦办的张韶军、胶南市局侦办王波等多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的研讨、指导工作。

2014年,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诈骗案立案侦办,刘警官再次被领导点将抽调到专案组。德正公司的业务覆盖国内国外,涉及金融、进出口、大宗物品贸易等领域,其诈骗行为贯穿其中,案件总值高达500亿元,这也是青岛市侦办的案值最大的经济类案件。而要理清案件发展脉络,必须掌握公司业务的运转模式。

“说来也巧,我儿子大学学的就是国际贸易。那段时间在专案组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一到家我就抓紧时间学儿子的大学教材,从晚上十点学到凌晨两点,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总算弄明白了国际贸易是怎么回事。”刘警官告诉记者,办案时提取的好多证据都是全英文的,这也给专案组增添了不少工作量。

记者了解到,别的案件起诉时是移交案卷,德正资源诈骗案是移交钥匙。全案共两千余本案卷,检察机关与专案组协商将卷宗暂时放在专案组,方便检方与专案组对接、尽快了解案情。而刘警官和战友们提供的详实完备证据,也为审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审中13名罪犯当庭全部认罪认罚。

参与侦办平度因征地引发的纵火致死案

多年来,刘警官参与侦办各类大案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200余起,他始终保持着工作零瑕疵的纪录。一直以来他都有个习惯,每起案件结束,总会总结办案中的经验和不足,他不愿一招鲜吃遍天,工作中不断积累、持续进步,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管办大案办小案,都要有所收获”。他参与侦办的平度因征地引发的纵火致死案,曾在当年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标杆案件中获得第二名,第一名是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因为经验丰富、本领过硬,2013年刘警官便入选山东省打黑办打黑专家库,2014年他又入选全国打黑办打黑专家库。也是从那时起,刘警官逐渐名声在外,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扫黑专案组,给民警们讲解传授办案经验、研究分析案件的难点堵点,不少地方都点名邀请他去指导办案。这期间,吉林、甘肃、安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都留下了刘警官的足迹,省内各地市他更是跑了个遍。

“多年以前,有次我作为省扫黑办的专家到某地市指导一起涉黑案件。那时还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案组民警缺乏涉黑案件办理经验,加之当地公检法对犯罪的认定标准不一致,案件没被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当时给我们介绍案情的民警一度哽咽落泪,我完全能理解他,艰辛的付出都化为泡影,换做谁都很难接受。”刘警官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在扫黑的路上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除授课指导外,刘警官还积极参与各级扫黑业务研讨会议,代表办案民警发声,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制定献言献策。

他总能结合自己的办案经历和所见所闻,客观准确的阐述一线民警办案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为推进扫黑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下发的打黑除恶工作机制,便是由刘警官在省有组织犯罪侦查总队领导的带领下和另两位同志共同研究起草的。

在山东省编纂的《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实战指引》一书中,经验总结类的文章共有五篇,其中《青岛市公安机关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工作机制》《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一百问》《黑社会性质组织“十二要点”审查认定法》均主要由刘警官参与制作,这些经验因其成熟系统、简洁实用而被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广泛应用于实战。就在记者采访时,省公安厅扫黑办再次联系到刘警官邀约研究涉黑案件起诉意见书的制作。

既当智囊团又做突击队

2017年底,就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开展前夕,全国打黑办委托公安部组织各省、各地市打黑负责人先后分两期开展专题培训。刘警官作为全国打黑专家为两期参训学员进行授课。

2018年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刚一启动,被省厅抽调到济南参与一起专案办理的刘警官就接到刑警支队的电话,青岛市公安局将组织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要刘警官为全市各分市局分管扫黑的副局长和刑警大队大队长进行扫黑除恶集中培训。

因为同时承担着济南专案组的工作任务,刘警官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写讲义、做课件。按照他的设想,他将两天的培训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准备了近三小时的授课内容,单单课件刘警官就做了90余页。

2018年农历正月十二,春节刚过还没闹元宵,全社会都沉浸在节日氛围当中,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培训如期举办,大家在培训中取得真经、收获满满。而随着专项斗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案子需要刘警官参与,全市各扫黑专案组他都去过,对于大家的需求,他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套路贷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一种,被害人多、案件量大、取证困难,是套路贷案件的显著特点。在专项斗争开展之初,不少区市没有打击套路贷犯罪的经验,案件侦办时常遇到瓶颈。对此,刘警官发挥自身优势,不但通过授课培训,教授大家如何认定套路、怎样调查取证;他还亲自参与案件办理,边办案、边指导,以案说法传授经验。

2018年2月,平度发现一条套路贷犯罪线索。为了协助专案组办案,刘警官在平度一住就是两个月,每天和专案组民警一起,白天调查取证、提审审讯,晚上汇总情况、分析案情,专案组不但少走了很多弯路,办案民警也在与刘警官的朝夕相处中学到不少本领。采访中刘警官自信的告诉记者,经过这起案件的历练,平度依靠自己的力量再侦办任何一起涉黑案件都不成问题。

为提高工作效率、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也为了照顾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刘警官会让专案组将案件材料的电子版、复印件送到自己手上,他不会放过一行行、一页页中的蛛丝马迹,他也总能在字里行间理清犯罪脉络、找到办案突破口。久而久之,刘警官办公桌上堆满了各个专案组送来的案件材料,摞起来能有一米多高。

四样秘密武器

侦办聂磊案期间,刘警官每天晚上都会熬夜制作调查提纲,为保持清醒不犯困,他只能靠抽烟提神,手里的烟是一只接一支,早上打扫卫生,从他屋里都会扫出一簸箕的烟头。长期熬夜、大量吸烟,让刘警官的身体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原本健康结实的汉子开始饱受疾病困扰。

也是在侦办聂磊案期间,刘警官被查出得了糖尿病,为了不影响专案组工作,他违背医嘱,自己善做主张增加药量,尽管稳定住了血糖,但对身体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案件侦办结束后,刘警官被送进医院、一住就是21天,虽然用尽各种治疗手段,但他出院时血糖值与入院时的相差无几,并无明显下降。

熟悉刘警官的战友都知道他办案的秘密武器——香烟、茶叶、方便面、火腿肠,前两样提神、后两样充饥,每次参加专案他都会备齐备足这四样。有个案件,刘警官和同志们一道在看守所连续审讯长达28天,白天晚上连轴转,每天熬夜加班全是靠香烟、茶叶、方便面、火腿肠顶过来的。他干起工作来不但是尽心尽力,更是损害健康、透支身体。

2018年正月十二的那次培训,为在有限时间中讲尽可能多的内容,刘警官一刻也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紧赶慢赶,课间休息也忙着解答大家的问题。下午开讲刚一会儿,刘警官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全身冒汗,他把身子靠在讲桌上,一手托着脑袋、一手摁着胸口,说话没了底气、语速也慢下来。组织培训的刑警支队任副支队长见他状态不对,立马上前把他扶下来,并在学员中寻找速效救心丸,一位学员把给母亲买的药送了过去。吃了速效救心丸,刘警官逐渐恢复了状态,大家都劝他休息休息别讲了,但他毅然坚持把课讲完。培训结束后第二天,他便住进了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

2019年8月,刘警官因为头晕、呼吸困难再次入院接受治疗,这次他被诊断为高血压、肺气肿。因为办案养成的习惯,刘警官在凌晨两点前无法入眠,生物钟的紊乱时常又会加重病情,长期以来他都在和看不见的病魔较量,尽管饱受折磨但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开扫黑岗位,他认为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半路出家成功“跨界”

说到扫黑除恶专家,不少人会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警校科班出身、侦办大案无数。如果这样形容刘警官只对了一半,加入公安队伍前,他已经在人民海军服役了近20年。说到这大家肯定都很好奇,刘警官的成功“跨界”是如何实现的。

原来,在部队服役期间,刘警官就自学了法律大专课程,并于1997年取得全国律师资格证书。当时,刘警官在海军潜艇学院工作,除了担任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课的教员,他还是学院的兼职律师,曾为学院和战友代理过多起诉讼,,代理的案件也都以胜诉告终。从1994年到1997年,海军潜艇学院连续四年承办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海军分院法学本科教学任务,刘警官连续四年为培训班学员主讲法律课程。

2000年,刘警官转业离开部队。当年共有1000多人参加青岛市军转干部安置考试,刘警官从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军转安置是根据考试成绩确定选岗顺序,以刘警官的成绩完全可以去市直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部门,但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看我选岗选了公安,在转业干部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有人说我傻,有人说我浪费了那么好的成绩,也有人说我早晚有一天会后悔。但如果今天再给我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公安。”刘警官告诉记者,是1999年公安换装后的崭新警服让他选择了公安。

但在熟悉他的眼中,这个选择却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刘警官是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快言快语的人,正义感强、责任心强、行动力强,干警察既能打击犯罪又能服务群众,是他实现自我价值和抱负的不二选择。就这样,刘警官又把自己的20年时光奉献给了公安事业,这20年里,他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公务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