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许振超:“改革先锋”展现工人风采

2019-12-10 06:36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编者按: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近年来,齐鲁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时代先锋”,他们的故事恰恰就是挑山工精神的完美体现。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推出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栏目,揭秘他们背后的奋斗故事。在全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共同向他们学习,发扬“挑山工”精神,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大国工匠练就“振超效率”,“改革先锋”展现工人风采

大众网·海报新闻12月9日讯作为青岛港一名普通司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技术不够熟练,他反复操作练成“一钩准”绝活;面对陌生领域,他坚持学习数年成为“吊桥专家”;已过半百之年,他依然创造出饮誉国际航运界的“振超效率”。不忘初心,苦练技术;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他就是大国工匠、改革先锋许振超。

在青岛港埋下奋斗种子

1974年,24岁的许振超调入青岛港。彼时的青岛港,装卸作业方式很落后,体力劳动繁重,工作环境艰苦。

“当时我就想,难道码头工人就不能摆脱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命运吗?”许振超回忆说。渐渐地,青岛港购进了一些现代化机械设备,但由于工人们不了解使用和维护技术,设备经常出故障,有的设备用不到一年就坏了,还有的酿成了事故。“缺少知识误人误事,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骨感的现实令彼时的许振超更加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在此后的工作中,许振超发奋努力,凭着此前掌握的电工基础知识,利用工作之余读书自学,在业余时间实践摸索,很快对码头所用的各式机器了如指掌。

精益求精练就多项本领

1976年,许振超开始操作门机,由于技术不熟练,矿石装火车撒漏较多,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对此,许振超下决心苦练操作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的司机下车了,他自己留在车上反复练习。几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既快又无撒漏,工友们称之为“一钩准”。成功之后,许振超随即编写了操作要领,先培训了几名骨干,然后在全队推广。实践证明,许振超的高超绝活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和桥吊吊具的故障率。

1988年,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人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几万元,这对许振超刺激很大。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于是,初中还没毕业的他用了4年,查阅数百本资料,画了两尺多厚的图纸,倒推出复杂密集的12块电路模板的图纸,攻克了技术难点,从一名普通司机变成了“桥吊专家”。

2003年,53岁的许振超决定打破每小时336箱的集装箱卸货的世界纪录,让青岛港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装卸速度干到第一。在一艘名叫“地中海阿莱西亚号”货轮上,许振超和队友们开始挑战。最终,许振超和队友们以6小时27分钟的速度,卸完3400个集装箱,创造了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新世界纪录。饮誉国际航运界的“振超效率”,由此诞生。到今天,这项纪录在青岛港已被刷新8次。

“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品牌效应,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与青岛港寻求合作,8个月净增13条国际航线。2003年,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

2005年4月,许振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了平凡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典型。

2006年,许振超和队友们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将轮胎吊“油改电”这项史无前例的技术研究成功,能耗下降40%以上,被交通部评为示范项目,在全国十几个码头普及推广。

不忘初心诠释“工匠精神”

提起当年的奋斗岁月,许振超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如今,年近古稀的他虽然已经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但仍然心系港口。“现在我通过一次次的报告、演讲,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是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启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明白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这样,我现在的努力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习总书记讲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许振超永远铭记于心的座右铭。从一名挥汗如雨的装卸工人到掌握现代装卸技术的高级技师,许振超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钉子精神、奉献精神,用他的力量鼓舞着一代代海港工人同心聚力、不懈奋斗。  (记者 孙翔 张明月 综合大众日报、央视财经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