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泥人张》里有这样一段话,“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瞧一瞧,台上嘛样,他捏的嘛样。”这是形容天津有名的“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在青岛平度,也有一位手艺了得的泥塑高手高杰。
今年52岁的高杰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小时候跟着姥姥、母亲捏面团,那时候就喜欢上了捏小东西。”高杰受姥姥、母亲的影响,自小对捏泥巴情有独钟。此后高杰进入平度文化馆学习国画,他又将国画抽象、写意和夸张等技巧融入泥塑创作中。
泥塑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起来却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土、筛选、沉淀、揉泥、醒泥、塑型、阴干、烧制、彩绘等1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否则制作出来的作品会存在瑕疵。”高杰说。
在创作过程中,高杰采集来平度各地黑的、黄的和红的粘土。捏制成型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再经过修改、磨光等步骤。晾晒则必须经过一个月的阴干,否则容易开裂,然后入炉烧制24小时,最后上色,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才算创作完成。
玉米地里耕种的农民、街头卖糖葫芦的商贩、弯腰捡柴的老汉……高杰的家中摆满了各种农村题材的泥塑,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泥塑乡土人物令人爱不释手,将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灵感来自于积累。高杰常常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细细观察身边的人物形象。“我的每一件人物作品的神情姿态、衣着穿戴都不尽相同,传达出的内心世界更是千差万别。”高杰说。
他创作的《快乐农家》《欢乐乡村》《农村政策喜事多》等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山东省“泰山文化奖”一等奖、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青岛市民间艺术突出成就奖……如今,高杰泥塑已成为青岛乃至全省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泥塑爱好者前来交流互动、拜师学艺。
半生泥塑情缘,高杰最惦记的是这份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去。“泥塑艺术流传了千年,凝聚着老祖宗的智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高杰说。他希望将来能与徒弟们一起把泥塑艺术发扬光大,让这份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青岛观”摄影师 迟存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