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世界级创新中心落户高新区 五年将聚集300家企业!

2020-01-09 18:33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青岛新闻网1月9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李青健)世界级创新中心中关村信息谷落户青岛!1月8日到9日,以“协同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创新中国行走进青岛暨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首批18家优质企业拟签约落户。

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

世界级创新中心落户青岛高新区 五年将聚集300家企业

作为共和国的创新摇篮,在持续的改革和创新进程中,中关村已经从一个无名小村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子公司,主要承担中关村对外区域合作任务,以新兴科技产业组织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目前,信息谷公司已经与全国28个城市、31个项目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的创新平台,托管运营载体面积120万平米,合作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10000家,落地2200家。

2019年7月21日至22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率领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前往北京市,对标学习北京市改革创新先进理念、先进经验,深化交流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会后,两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京期间,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智造大街在内的多地深入考察交流。

园区效果图。

在此基础上,北京中关村走进青岛,与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大荣生态科技园合作共建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正是落实两地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借势新旧动能转换、一带一路机遇,充分将北京中关村在全球的创新网络资源与青岛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以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类中关村生态体系为核心,共同打造一个立足青岛、联动京津冀、辐射东北亚、面向全球的国际开放平台及创新交流窗口。此次,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落户青岛高新区成为京鲁协同发展的一次成功落地实施。

由青岛高新区管委、中关村信息谷、大荣生态科技园合作共建的青岛·中关村信息谷示范基地,位于青岛高新区核心位置,毗邻中央智力岛及高新区管委,占地面积165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将建设成为集孵化器、加速器、高科技企业总部及配套商务为一体的特色都市精品园区、生态环保园区、国际技术合作交流中心。

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示范基地。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七林表示,青岛·中关村信息谷项目是北京与山东合作的重要窗口,同时也将成为国际创新的一个窗口,项目主要聚焦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技术比较前沿。未来,青岛·中关村信息谷从空间上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分三步走来打造,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先行先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谋划打造一个园区。“一年目标聚集50家企业,三年目标聚集150家至200家企业,五年聚集300家左右企业,实现创新生态的微聚集,成为示范引领的标杆项目。”石七林说。

石七林还表示,项目之所以选择青岛高新区,主要还是从高新区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方面考虑,另外(中关村与青岛高新区)在发展思路和文化认同上比较一致。“希望通过这个园区,把青岛、青岛高新区与中国、国际的创新体系融为一体,让青岛与国内国际合作的大通道更为完善。”

首批意向落户企业签约仪式。

首批18家优质企业拟签约落户 准“独角兽”进驻

作为本次合作交流会的重要内容,活动现场举行了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首批意向落地企业签约仪式,深之蓝水下智能科技、军研科工智能科技等18家优质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例如,此次签约的准独角兽项目AIpark(爱泊车)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以“AI智慧泊车+大数据运营平台”为核心的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也是全球首家把高位图像识别技术落地到城市智慧停车管理商用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为世界城市静态交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被称为“AI智慧泊车领域最具有独角兽素质的企业”。

中关村区域协同产业发展联盟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中关村区域协同产业发展联盟正式启动,首批成员由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启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等20家院所机构、行业协会、高精尖企业组成,联盟规模进一步扩大,将共同服务、助推园区发展。

“百人计划”双创导师聘任仪式。

除此之外,活动上还聘请了北京量子体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增斌、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执行院长徐勇等20位智能科技产业领域的产学研专家大咖,成为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的“百名双创导师”,并举行隆重的授聘仪式,力图通过双创导师的力量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再攀新阶。

高新区将出台重磅“双招双引”新政策

从中科院、华为、腾讯到如今的中关村,青岛高新区屡屡受到行业大咖和创新载体的青睐。30年前,创新的种子在这里埋下,作为国内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名列前茅。

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工委委员王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青岛·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是高新区进行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大的招商引资活动。按照“瘦身、强体、放权、搞活”的原则,高新区机构进行了大幅精简,人员进行重新选聘,整个管委会平均年龄35岁,硕士以上学历达到52%。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更加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的主责主业,把高新区加快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的高地,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发展的高地,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王震表示,下一步,在招商引资方面,高新区将按照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资本思维,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一线招商队伍,实现精准招商,同时,建立网格化贴身服务机制,对1000家企业,规模以上300家,规模以下但有生长潜力企业700家,安排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服务,真正实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让企业在高新区发展感觉很舒服。另外,还要学习深圳高新区的一些做法,在审批流程的再造、在产业政策的兑现,精简环节,高效处理,让企业在高新区投资兴业可以享受到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王震透露,青岛高新区正在梳理前几年出台的关于产业扶持、人才创新、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准备在春节后出台新一版的“双招双引”政策,新政策将对标深圳和杭州等地的高新区和省内一些功能区,涵盖了产业发展、人才、配套,为前来高新区发展的企业提供国内一流、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支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