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残联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
青岛新闻网2月8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王作岩)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自身防控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兜住兜牢其基本生活防线和生命安全的底线,确保全区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安定、思想稳定,确保困难群体“零感染”,携手顺利度过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从战“疫”打响之初便成为城阳全域抗疫作战的重点之一。
开通紧急救助绿色通道,最快当日完成办理
据了解,目前城阳区共有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1900余户,人员2900余人,其中残疾家庭占到近一半。困难群体获取信息渠道窄、调动社会资源能力弱,在防疫攻坚战中处于弱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必须让困难群体防控工作“跑”在病毒前面,才能真正筑牢其群防群控的阳光生命线。
为打响打好困难群体疫情防控阻击战,城阳区制定了“四级联动、三线合一、四员贴靠”的“434”基本战法,即充分聚合区级、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防控力量投入战斗,构筑困难群体宣教线、防控线、帮扶线三条作战主线,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照料护理人员、“蓝马甲”代办人员以及海鸥服务队等社会志愿者全员全面贴靠式服务,确保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并积极开展走访慰问、专项帮扶、送温暖活动,满足困难群众在抗击疫情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
各街道“蓝马甲”代办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解决困难群众所需代办事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贯彻“434”基本战法的同时,我们第一时间开通了绿色通道,3000元以下的紧急救助由各街道从临时救助备用金中支出,3000元以上通过绿色通道最快当日就可以办理完成并到位。”城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石少坤告诉记者。战“疫”打响后,城阳区民政局迅速成立1个临时党支部、养老院和社区防疫两支党员突击队以及社会救助、慈善会、婚姻登记3个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员下沉至街道、社区和困难群体家中,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了解排查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的照料服务和疫情防控情况。
针对困难群体中的残疾人,城阳区残疾人联合会也与区民政局、各街道残联、各社区打起了“配合战”,并暂停了残疾人证窗口办理,实施电话、网上残疾人证重新评定申请服务。“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抗击疫情先锋队,依托各街道残联积极发挥社区网格员队伍作用,对残疾人困难需求全面排查,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困难群众心理危机线下干预分队。
线上线下累计心理救助困难群众超700人次
“家里还有什么困难的,还有什么需要的随时跟我说。”2月5日,东田社区民政主任廉秀娟又一次来到社区一户低保家庭中,为其送去蔬菜、鸡蛋、面粉以及口罩等生活和防护用品。“对于困难群体来说,物质帮扶是一方面,心理关爱更重要,特别是在目前的特殊时期,聊聊天谈谈心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一旦发现特殊心理需求我们将第一时间上报。”廉秀娟说。
困难群众的心理救助,是城阳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大特色。在民政部公布的2019年度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十佳案例中,城阳区《心理救助,播撒阳光,点亮困难群众心灵的小桔灯》获评民政部十佳案例第一名,填补了青岛在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奖的空白。在此次战“疫”中,“小桔灯”这股“橙色力量”再次发力,为及时、高效、妥善应对困难群体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起到了关键作用。
社区指派专人定点定人服务于困难家庭。
“我们总是说扶危济困,我们也一直在扶危济困,但与之前相比,此时的困难群众是最需要扶危的,这个危主要不在物质生活,而是在精神思想,在于内心。值此特殊时期,更要做到让困难群众困而不危,时刻有情有爱有关怀。”石少坤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困难群体心理承受着不容忽视的压力,为此城阳区成立了心理服务领导小组,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和专家,可为困难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热线服务和线下服务三种心理救助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困难群众78人提供在线服务,接听热线服务困难群众520人,线下服务困难群众132人。”石少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