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日前印发《青岛市推进“强基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对接教育部“强基计划”和高校“拔尖计划”2.0,我市将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建立6个项目组,面向全市具有一定学科特殊禀赋的中学生开展培养工作。争取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机制完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学科特殊禀赋学生领航培养体系,培养质量全省领先;再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争取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金牌教练”领衔人才培养
方案提出,我市将瞄准“强基计划”,对接全国全省学科竞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绿色通道。建立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项目化实施和首席教练员负责制等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引领,科学有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引导学校、教师、学生自愿参加,营造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环境。
全市将建立6个项目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各1个,历史、哲学、古文字学1个),每个培养项目设首席教练员1名、教练员或助理教练员2-5名,学员50名。其中,首席教练员面向全市各高中学校和各级教科研机构遴选,必须从事本学科教学六年以上,本学科竞赛辅导五年以上,并具有培养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选手的经验,本人培养的选手在近五年内曾获得全国或全省中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
我市将在全市部分学校(教科研机构)建立培养基地,承担项目落地保障工作。建立“双培养”机制,项目组学员由学生学员和青年骨干教师学员两部分组成,加强后备师资力量培养。探索建立游学机制,学员可在年度项目期内,到项目基地学校参加课程学习。市教育局每年为每个项目提供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由日常培养经费和项目奖励经费两部分组成。
竞赛奖牌是“强基计划”敲门砖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元年。该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在不少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学科竞赛奖牌可谓一块颇具分量的“敲门砖”。例如清华大学规定,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学生,可以破格入围。
特殊禀赋学生培养体系“全面升级”
在2019年的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中,我市将4枚金牌收入囊中,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预订”。但是查看近些年的竞赛奖牌榜,南方诸多省市战绩赫赫,北方整体稍显逊色。山东省内,广饶一中、历城二中冲锋在前,我市唯有青岛二中成绩斐然。“金牌教练”稀缺、培养能力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都是制约我市“出成绩”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2018年,市教科院曾组织成立自主招生研究学校联盟,探索整合教育资源,从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教练员队伍打造、课程建设等三方面入手,提升竞赛辅导质量。
此次方案明确提到,市教育局将成立推进“强基计划”工作专班,由局分管负责人牵头,相关处室涵盖基教处、体卫艺处、教师工作处、规划财务处、装备信息中心、市教科院等。重视程度更高、组织构架更完备、工作机制更健全、项目落地更有保障,对学科特殊禀赋学生的培养体系可谓“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