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民间投资力撑青岛突围,市场逻辑展现青岛战果

2020-06-19 10:16 来源:回澜听涛
分享到:

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下练了一年多内功的青岛,终于在逆境中收到了市场的“回馈”。在疫情冲击猛烈、“战事”最吃紧的一季度,青岛民营经济展现出了强劲生命力,成为青岛从逆境中突围的主战力量:

一季度,青岛市场主体增长23%,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7.3%。

投资数据尤为值得关注,一季度青岛民间投资在建项目2116个,增长41.8%,高于全市在建项目增速1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1.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5.1%,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67.5%。

其中,总投资过亿元的民间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615个,增长94%,占全市亿元投资项目的比重达55.9%。

民间投资成为压稳青岛经济的最大压舱石。

在疫情冲击和区域竞争中,青岛正在发起一场突围战。城市发展的突围,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突围,而经济的突围归根结底是企业的突围,只有企业成功突围,“六稳”“六保”这一根本战果才有保障。而数量最多、吸纳就业最多、经营最灵活、覆盖面最广的民营经济,就是市场逻辑运行的基础环境、资本力量生效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完成“六稳”“六保”的重要战力。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最“敏感”的。因为相对来说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逻辑下,民营经济是最“挑”营商环境和市场前景的,民营企业家们也是最不容易受“甜言蜜语”蛊惑的,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显示的正是一个区域营商环境和市场活力的真实水平。

逆境之下的青岛民间投资还能如此给力,说明民营企业家对青岛的市场信心。

信心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例如对青岛博瑞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冯婷婷来说,信心就不是来自青岛的各类宣传材料、标语口号,而是来自疫情中实实在在交到企业手里的100万美元订单。这100万美元,来自青岛的“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利用自己掌握的企业资源、渠道优势,在疫情带来的订单“退潮”期做“适配”,找到了专攻美国市场的拓拉思垂直跨境电商平台与博瑞蓝合作,优先为青岛本地企业配套订单。

而这个拓拉思也是位于青岛的民营企业,在“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中,他们作为平台型企业被纳入其中,先后为200家工业装备类企业免费提供产品展示、仓储等服务,帮助青岛企业寻找国际订单。他们自己的业绩因此大幅上涨,总经理于懿寻告诉涛君,他们平台现在每天的交易额能达到300万美元。每天300万美元的交易额,不仅是青岛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新增订单,也是拓拉思自己的业绩。

整合民企资源,让民企帮助民企,这就是青岛在市场逻辑下的平台思维打法。而对于资本力量的运用,也是青岛民营经济能够展现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从政府层面来看,疫情之后的资金弹药就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不停向民营企业输送。今年以来,青岛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以及货币政策和减税降费等财税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截至 3 月末,青岛普惠小微领域贷款余额增长 29.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5.12个百分点,3月份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3%,同比下降 1.1个百分点;全市通过银税互动平台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4483笔,投放金额14.4亿元。一季度,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减税5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市场基本盘。

民营企业家资本意识的“补齐”,也是青岛民营经济能够在投资上“逆周期”的重要原因。

反思过去,过于保守的传统思路是制约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原因,就像2018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青岛“小富即安”的批评,对政府、官员、企业、企业家全部适用。例如,青岛民营企业对于资本杠杆通常持谨慎态度,错过了壮大规模的市场时机,企业家精神与发达地区尚有差距。据统计,2019年青岛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39.24亿元,只占直接融资总规模的4%。因此2019年11月13日,青岛组织万名企业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资本市场专项培训,资本运作开始成为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武器。

无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的红利,还是“不敢支持民营经济就是对自己的党性没信心”的魄力,最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化作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民营企业家对青岛的市场信心。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今年开年,青岛就将总投资3521亿元的144个2020年青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能公开的全部向市场公开,包括青岛第二海底隧道、新机场高速连接线、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项目、青岛五十八中高新校区等热门项目。

尊重企业家创意、成全企业家创意,则是更大范围、更本质意义上的资源公开,也是青岛培育平台型、引领型超级民企的独门功夫。例如2019年10月29日,青岛市委就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青岛本土民营企业——伟东集团汇报打造“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方案”项目情况。参会的政府部门都由企业“点名”圈定,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多个部门的“一把手”把“舞台”交给企业,安心当好“场记”,真正由企业自主整合资源。此外,青岛目前出台的创投风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惠政策,力度全国最大,而这两大领域政策就是由企业牵头起草,精准指向了企业发展所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惠政策,也正在由企业牵头起草论证中。

只要民营企业家有适合青岛的创意,青岛市委书记、市长就愿意“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为了更新官员的思维观念,青岛更是史无前例地派干部赴深圳的企业中体悟实训,让干部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体悟深圳什么样的政府服务才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用企业的眼睛去看什么是干部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

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举措,正在解除民营企业家在青岛的后顾之忧,民营经济在青岛展现的强劲生命力,其根系正在于此。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