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这一家子四代15位军人,海陆空都有!

2021-01-05 15:32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个场景:沈光耀牺牲后,镜头转向沈家门匾,上面写着大大的“三代五将”触动了无数人。国难当头,不容退却,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如果不能安稳地活着,那就让生命掷地有声。

而在现实生活中,平度市南村镇的抗战老兵——董成森,也是这样一个家庭。倾尽毕生心血满腔热情爱国拥军,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培育了一家四代15位军人,成了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齐聚的家庭“加强班”。

董成森年轻时戎装照。

回忆 参加无数次战斗屡立战功

记者来到董成森老人家中看到,一个普通农家四合院收拾得井井有条,走进卧室,墙壁上挂着董成森老人当年的戎装照,还有多张大家庭的合影。而在堂屋的茶几上,摆放着老人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牌。见到记者前来,董成森热情邀请记者坐下。记者注意到,董成森老人尽管已95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提起当年的战斗故事,仍然记忆犹新。

据董成森老人回忆,1927年,他出生在平度市南村镇前双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十分不幸,6岁时母亲和弟弟被土匪掳走,父亲被打成重伤。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正随父亲在青岛靠做苦力度日的董成森,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日军规定:在青岛,小男孩到了12岁就得上日本学校,管吃管住,毕业后去当日本兵。父亲得知后坚决反对,便卷起铺盖带着他连夜返回平度老家。父子俩生活没有着落,无奈,11岁的董成森便给地主家放牛。

从小仇恨日本鬼子的董成森,常利用放牛的机会给八路军传递情报,凭着机智勇敢,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在与八路军的接触中,董成森渐渐地萌发了革命意识。15岁那年,他积极申请加入了八路军,正式成为一名抗日战士,跟随部队参加了潍县战役、青岛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大小无数次战斗,多次立功受奖。

董成森的腿上有一块碗大的伤疤,那是1944年解放兰底战役时留下的。当时,董成森所在的部队受胶东军区领导指示,要拔掉兰底这个重要据点。敌人的碉堡易守难攻,战斗打得非常艰难,为了掩护先锋队爆破小组,作为一名重机枪手的董成森架枪在侧不停地射击,一枚炮弹呼啸而来,他被爆炸的碎片击中,昏了过去。几秒钟后慢慢恢复,他不顾疼痛,拿起已经牺牲的战友手中的炸药包,冲向前方!胜利的号角吹响了,董成森却因腿部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场上……

兰底一战,董成森因表现勇猛,荣立三等功。

董成森与老伴、大儿子、小儿子和外曾孙宋杰合影。

回乡 深藏功名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23岁的董成森参加了开国大典,这是他铭记一生的荣耀。他说:“我是幸福的,我看见了最终的胜利!”只是没能进入受阅方队,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董成森被送到徐州干部培训班学习。毕业后,部队转隶空军编制,他担负起修建机场的任务。几年间,潍坊机场、高密机场、文登机场,留下了他默默奉献的足迹。1960年,国家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在物资极端匮乏的岁月里,董成森脱下军装,放弃了大城市生活,放弃了干部身份,毅然选择回乡务农,用双手撑起一个大家庭,用勤劳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他深藏功名,用行动坚守着中国军人的信念。许多人不理解:一个人奋斗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脱离农村,在城里有个好的生活吗?董成森不这样认为,他说:“当初参加战争,为的是普天下的穷人翻身得解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老兵,理应带头响应国家号召,做出表率。”他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同样也在自己的七个儿女心中树立了红色的榜样。

回村后不久,董成森便被推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乡亲,面对因干旱少雨庄稼歉收的窘迫,董成森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打机井、修水利,让村里的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确保粮食丰收。他积极鼓励群众开展养殖业,种植花生、圆葱、西瓜等作物,壮大了集体经济,让前双丘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就这样,董成森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董成森在平度抗战纪念馆为学生讲述抗战故事。

传承 一家四代人传承红色家风

1970年大儿子要考师范,董成森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他对七个儿女说:“有国才有家,你们作为董家的后代,必须首选去当兵。保家卫国就是我定的家规。”不料就是在给大儿子填报入伍申请时,他却无意中暴露了身份。第二天,县人武部领导就登门看望这位回乡务农的老八路。见他们一家9口人生活困难,董成森的腿部又有残疾,主动提出为他评残,但却被董成森婉言谢绝了。

董成森说:“一起参加革命的许多同志都牺牲了,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你看我不但活了下来,还有一大家子人,知足了。”于是,坚强的董成森又给孩子们加了一条家规:不贪功,不向政府伸手,始终保持劳动者的朴实本色。

当大儿子董希祥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董成森在家里正屋的西墙上大笔写下了“铁心跟党走,报国一家人”十个字。他郑重地穿上当年的军装,小心翼翼地戴上军功章,和儿子董希祥在大字前留下第一张合影。

孩子们从父亲坚毅的眼神中读懂了一位军人的崇高信仰,红色家风在每一个人心中萌芽生长。接着,二儿子董希云、三女儿董新香、孙子董玉琦……每一个通过入伍审核的董家人,都要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到写有“铁心跟党走,报国一家人”的墙壁前与董成森一起照张相,并带在身边。

受董成森影响,长孙董玉琦1998年入伍。在部队期间,他荣立过三等功两次。2008年从济南军区联勤部转业到平度市蓼兰镇党委后,他成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参与组织了多次重大活动,获得过“平度市3·15重大火灾工作先进个人”和“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尤其是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从正月初一接到行动指令后,他立即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并与村干部一起设卡执勤,全力以赴投身到抗疫防控战中。在村里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他还和经贸办的同志们一起奔波在辖区企业之间,走访了解企业开工情况,检查企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帮助企业人员返岗,协调防护消杀物资,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面对疫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红色传承的力量。

1990年,董家的第四代,董成森的曾外孙宋杰出生。和所有董家人一样,宋杰是听着太姥爷的故事长大的,他从小就喜欢把军装穿在身上,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2010年,20岁的宋杰如愿参军。入伍以来先后获得2次优秀士官、1次优秀学员、1次训练标兵、1次从严治校先进个人,曾3次执行重大任务。

从1970年到2010年,四十年的红色传承,董家的军装合影照片,已经增加到第十五张,所服役的部队分别在海陆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这威武雄壮的照片墙,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拥军报国的红色家庭的故事。

董成森与二儿董希云在天安门合影。

圆梦 跨越了66年终圆阅兵梦

早岁从军别故乡,如今鬓发染秋霜。心存忧患常图强,护我中华万里疆。董家人都知道董成森的心里有一个深埋已久的阅兵梦。如今,董老已是满头白发,但他的“阅兵情怀”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反而如同陈年好酒一样,历久弥香。

为了完成太姥爷的愿望,年轻的宋杰将重担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他始终牢记长辈们的嘱托,暗暗下功夫,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从一名在演训场上摸爬滚打的战士,成长为阅兵场上步履铿锵的“标兵”,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宋杰还记得,初到阅兵集训点,他的训练成绩并不突出,“O”型腿、站不稳、膝盖弯……诸多问题令他险些被淘汰。但一圆“阅兵梦”的信念,让他不敢轻言放弃。终于,通过层层选拔,宋杰如愿成为了2015年“93”抗战胜利阅兵式上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方队中的一员。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太姥爷。

89岁的董成森,再次郑重地穿上了军装,抚摸着军功章,站在镜子前伫立许久……2015年10月3日,董成森作为抗战老兵的代表,宋杰则位列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在天安门前一起光荣地接受了习主席与全国人民的检阅,向伟大祖国献礼。

苍苍白发,熠熠勋章,传承四代的祖孙二人,完成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心愿。董成森老人说:“在有生之年,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一生戎马,董成森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到日渐强盛,奋斗的一生能够施展抱负,实现自身的理想,何其幸运。董成森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和平新时代对个人理想奋斗的宽容,也看到了正是因为有日渐强盛稳定的国家,才承载了这份沉甸甸的“中国梦”!

董成森携部分军人参加央视一台“启航2020”晚会与主持人董卿留影。

荣耀 央视舞台重温入伍铿锵誓言

2018年1月,董成森一家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人》节目,一家四代15位军人,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重温入伍的铿锵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献身国防事业,坚决服从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忠于职守,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坚决完成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祖国,绝不叛离军队。”现场观众无不动容,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演播大厅。嘉宾评委撒贝宁、海清、李晨三次起立,向这个军人家庭致敬!

近两年来,董成森老人克服年迈行动不便等困难,积极参与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先后到平度烈士陵园、平度双语学校、兰底小学、前双丘小学等地为师生们讲述革命故事,发放故事书,带领大家追寻红色故事。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平度市南村镇党委政府组织的“青老结对传帮带薪火相传促成长”活动,帮助年轻一代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铭记初心和使命。疫情期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还带头捐款1000元,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强军追梦,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抗战老兵董成森,铭记历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后人,报效国家无怨无悔。“铁心跟党走,报国一家人”正是这个家庭世代不变的红色家风。

抗战英雄通过本报表达祝福

在采访结束,正值2021年元旦,抗战老英雄董成森希望借助青岛晚报全媒体平台,表达他的新年愿望。“在这美好而又充满希望的时刻,祝祖国日益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家庭和谐美满!”董成森激动地说。

记者手记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不变初心

时空流转变换,不变的是董成森血脉里涌动的红色基因。

这是一种钉子精神,这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巨大力量,使得董成森始终坚守着他对军人本色的真挚情感与崇敬!

他倾注毕生热情爱国拥军,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他这种一生为国家为国防为社会奉献的强烈愿望,是几代人对国家、对民族最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

董成森说,敬仰军人,献身国防,歌颂共产党是他不变的情怀;用爱国红色的家风教育人、影响人、鼓舞人,是他永远不会改变的初心!

抗战老兵董成森一家是一个军人的家庭,他们坚守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为党旗添彩,为军旗增辉,用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做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先锋者!他们用切身经历激励后人,传递正能量,树立新时代的榜样!(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胡维妙 朱业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