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6日讯 近日,《“莱西经验”再出发 山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案例选编》出版发行,王哥庄晓望社区《蹚好产业发展路子 做大做强茶叶品牌》案例成功入选,这也是崂山区唯一入选案例。
晓望社区是“南茶北引”的重要发源地和全市最大的茶叶专业村,崂山茶种植面积达1400余亩。由于存在社区茶叶种植、加工户规模较小、较散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现状,晓望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党组织优势,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机制,通过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搭建发展平台、激活人才支撑,做大做强茶叶品牌,探索走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晓望社区地处崂山东麓,有600多年历史,现有居民1100余户、3100余人,其中党员172名、群众代表39人。本世纪初,以崂山茶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晓望社区,与周边其他社区一样,面临着产业发展升级的困境。2007年,新一届社区党委班子成立后,牢固树立起“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的理念,提出“一条主线、两个重点”,把改善种茶制茶环境、重振崂山茶产业摆上重要日程,找准工作突破口,逐步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了崂山茶产业创新发展。社区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转方式,在产业难题上求突破
针对茶叶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社区党委坚持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建设,推动茶叶生产提质增效。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的联系,不定期邀请各级农林专家到社区实地调研指导,帮助改良土质质量和茶叶品种,重新规划茶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社区内闲置土地,增加茶叶种植面积近100亩,为茶产业深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完善基础设配套。采取上级支持和企业资助相结合的方式,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统筹资源,先后整修道路10余公里,实现了3个自然村水泥路互通,茶园供水管网全部覆盖,并陆续完成千亩茶园节水灌溉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茶农多年的灌溉难问题,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得到基本改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次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洽谈,成功招引2家制茶企业落户,带动3家本地产茶大户开始经营炒茶售茶产业,有效解决了茶农销售难问题,既保障了茶农稳定的经济收入,也强化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对党组织开始有了信赖,实现了从“百呼不应”到“一呼百应”。
搭平台,在打造品牌上站排头
社区党委坚持“三个创新”,推动崂山茶产业从传统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品牌经济转变。
创新领办专业合作社。在全市率先成立由党组织领办的晓望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区90%的居民加入了合作社。创立“甘霖春”茶叶自主品牌,并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崂山茶市场影响力。通过这些,党组织从经济发展“后台”走向了“前台”,开展工作有了抓手。
创新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社区党委同步在合作社上组建党支部,把党员由合作社党支部和网格党支部进行双重管理,每名党员负责联系一定数量的茶农,由党员进行示范,做好直补发苗、技术指导和外销收购。借助党支部这条“绳”,茶农和社区集体被紧密联系起来,从“一盘散沙”捏成了“一个拳头”,茶农很快从中尝到甜头。
创新实现茶旅相融合。在崂山茶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社区党委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毗邻崂山景区优势,依托合作社建设崂山茶文化博物馆,并在二龙山景区内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在传播崂山茶文化、茶品牌的同时,实现了崂山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特色农家宴、民宿等产业迅速发展,集体经济每年实现增收100余万元。
引人才,在素质提升中强队伍
人才是崂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社区党委将回引在外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和留住创业人才有机结合,保障崂山茶产业长远发展。积极回引在外人才。实施“产业+人才”“乡情+人才”计划,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乡情回引人才,打好乡情这张牌,每年回引1至2名种茶制茶技术人才。2015年以来,累计回引了11名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投资或领办茶产业各类经济组织3个。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实施乡土人才“四个培养”计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合作社负责人。每年由合作社党支部牵头,邀请专家授课,组织茶农跟随茶叶专家或种茶能手,到田间地头学习种茶经验,从优秀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5名,有效提升了实用人才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用心留住创业人才。建立人才动态管理库,合作社党支部坚持每季度与本土人才谈心谈话、掌握情况,收集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影响力,多渠道、全方位给予创业人员技术指导和品牌宣传,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