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青岛人来说,“龙牙老人”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位名叫詹姆斯·吉尔曼的英国老人曾于2002年回到儿时生活过的青岛,将65年前从青岛市水族馆拿走的一颗“龙牙”郑重地交还(早报曾予报道)。时光荏苒,这位英国老人始终难以忘记在青岛的生活过往和深情厚谊,写下了一首给城市的情书——英文诗歌《青岛》。最近,经由早报记者的连线,这首跨越了思念、跨越了国界的作品按照詹姆斯的愿望被改编成了合唱作品,并在他所歌咏的城市正式演出,为其了却了一个心愿。
詹姆斯近照。
英国老人为青岛写诗
2020年年初,《青岛早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件,拆阅发现,这封信的主人正是多年之前的早报新闻人物——“龙牙老人”詹姆斯。时隔近20年,这位对青岛有着别样情谊的老人始终念念不忘幼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在来信中写道:“我现在已经87岁了,去过五个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我始终认为青岛是我的家乡,这里的人和事始终是我难以忘怀的,我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诗歌。”詹姆斯将这首英文诗起名为《青岛》,副题简单明了地注释为“爱之歌”。
细细品读这首以英文写就的“城市情诗”,可以看出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詹姆斯老人对于曾经在青岛生活过往的无限追忆,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能够回到这里,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起舞,享受海边阳光照耀的温暖。诗中浓郁的思念和对青岛的无限向往令人动容。
詹姆斯在来信中写道,这首诗歌作品完成之后,他请英国当地的一位音乐人进行了简单的配乐,并由当地一个由年龄不超过12岁的孩子们组成的童声合唱团进行演唱并录制了小样,在詹姆斯的描述中,演唱这一作品的学校Bow school位于英格兰的东北部杜伦。“我希望我的这首作品也能引起青岛合唱团的兴趣,并由青岛当地的孩子们进行演唱,或许这会连结起两座城市的友谊和交流。”
青岛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首演《青岛》。
“金牌指挥”接下重托
为了完成这位英国老人的心愿,早报记者在收到信件后与青岛几大合唱团进行了联系,最终将詹姆斯的作品转交给了青岛市文化馆所属的群星少儿合唱团指挥张乃衡。张乃衡是青岛合唱团界的金牌指挥,他所率领的群星少儿合唱团在国内外的合唱赛事中屡获大奖,如亚洲声乐(合唱)比赛童声组第一名、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两度夺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指挥张乃衡对于合唱事业富于热爱和激情,同时也是一位创作型的指挥,对于合唱歌曲的创作和编配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将这一首英文诗歌《青岛》改编成合唱曲目,张乃衡表示,对于音乐人来说,技术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热情。“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英文诗歌,但对于合唱作品来说,需要有规模、有篇幅、有层次、有对比,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得将这个16行的诗歌往‘大’里扩充,将其写成4分多钟的合唱作品。”张乃衡表示,创作过程中这位英国老人对青岛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青岛人,我必须义不容辞地去做这件事情,而且必须把这件事情做好,让我们的这种文化交流和跨越国界的友谊得到延伸和发展。”
张乃衡透露,自己拿到这首作品的时候正是国内疫情防控比较关键的时刻,“那时候大家都待在家里,不能像往常一样四处走动,一方面给了自己足够安静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也让我对音乐足以冲破一切阻隔这样一种信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跟詹姆斯老人从未有过交集,但是品读他的诗歌,能够感受他的情感,然后用我所熟悉的音乐语言进行表达和诠释,在这一刻,我们有了共通的情感。”
2020年下半年,合唱团正式恢复排练之后,张乃衡就跟孩子们约定了这一首作品的演出计划。为了让合唱团的孩子们也能够感受到这首合唱作品中的情谊,张乃衡在排演过程中也没少费力气,“这毕竟是一首英文歌,我首先将它翻译成中文,给孩子们讲述歌曲背后的创作缘起,告诉孩子们词作者詹姆斯老人的这份情怀表达,这是一首中国人用外语演唱的、表达对中国情感的歌曲,这样说起来有点绕,但是绕来绕去,绕的是一份缘分与一份情感。”
詹姆斯寄给早报的诗作。
相关链接
翻译成中文的《青岛》
海洋上有一层薄雾,
空气中有一丝亮光。
青岛!青岛!
我真希望我在那里!
所有那些萦绕在我心头的记忆
让我痛苦的心绝望。
青岛!青岛!
你分享我的寂寞。
我渴望在你的街道上跳舞
当阳光追逐着我飞翔的双脚,
在闪耀的月亮下做梦
一千年前。
我再也不会徘徊了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青岛!青岛!
我的心在你手中。
新闻延伸
跨年首演《青岛》惊艳亮相
2020年12月27日,青岛市文化馆“群星”合唱团新年音乐会在城阳大剧院正式上演,《青岛》这首作品作为整场音乐会上的一个重磅曲目进行了首演,孩子们充满灵动且专业的诠释让这份跨越了时间和国界的情感在音乐厅里涌动。
演出结束后,早报记者第一时间将演出实况发送给了因疫情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的詹姆斯老人,他在邮件回复中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文字,并专程向指挥张乃衡表达了谢意:“当我从英格兰的窗户向外看时,地面上有冰雪,到处都是冬天。然后,我听到了合唱团孩子们演唱的歌曲《青岛》,忽然感觉是春天,阳光普照,鸟鸣清脆。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表演我的歌曲,这样的表演是如此的优美和迷人,以至于我完全被您合唱团的声音和表演所淹没,他们是如此的年轻且富于朝气,我能够感受到他们表演的专注和认真。我的歌曲是为了向我的故乡青岛致敬,合唱团的表演让我的这份情谊成倍增加。感谢张乃衡指挥的创作和指挥,我将永远珍惜它。”
对于这一份来自英国词作者的赞美,张乃衡指挥也深表感动,“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能让外国的友人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和做事情的认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将我的音乐做成精品,让所有深爱它的人们都不会失望。”同时,张乃衡指挥也希望借助《青岛早报》表达对这位英国老人的一份祝福,“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这样一座桥梁,建立起这样一份来自中国和英国、来自青岛故土的民间友人的情谊,我也会在后续的排练中将这位英国老人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希望他们记得这位老人对青岛的情谊,并传承和延续下去。”(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詹姆斯和早报一直保持着联络。
一颗龙牙延续84年的故事
距詹姆斯来青归还龙牙已过去了19年他一直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青岛的思念
要追忆“龙牙老人”詹姆斯与青岛的缘分,还要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说起。当时只有5岁的詹姆斯从青岛水族馆偷走了一颗“龙牙”,2002年,在他70岁的时候,詹姆斯为了归还它,专程回到青岛。这一跨越了65个年头的重逢也再度开启了这位来自英国的“龙牙老人”与青岛的两城情缘,而且这一情缘并未随着“龙牙”的归还而告终结,从2002年到现在,又过去了19个年头,这期间,詹姆斯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青岛这座城市的爱意和思念。
[缘起]
“偷走龙牙”一生愧疚
詹姆斯出生于北京,两岁时跟随父母来到青岛,并在此生活到了5岁。詹姆斯曾回忆,当年他常和姐姐一道去青岛水族馆玩,他看到了一只动物标本上的牙齿,认定那是一颗“龙牙”,而“龙”在英国是没有的。为此,他很想拥有这颗“宝物”。后来,他常去水族馆,并刻意走近那个动物标本,趁人不注意便晃动几下“龙牙”,那颗原本很坚固的“龙牙”最终松动了。
詹姆斯很清楚地记得,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在他随父亲回英国前的一天,他和10岁的姐姐又到了水族馆,这次,他从“龙”口中拔走了觊觎已久的那颗“龙牙”。
离开青岛65年后,2002年,一直为偷走“龙牙”感到愧疚的詹姆斯决定回到青岛,归还“龙牙”。临行前,他给青岛早报编辑部写来了一封“自省书”:
“童年好友沦落魔掌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作为英国公民而享有的权利使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不过,偷龙牙一事在此后60多年的岁月里成了我生活的一块阴影……
真正让我内疚的是,因为我的年幼贪心,差点将我和我的家人置于日军的魔掌下。伴随着这种内疚的是内心里对我童年好友最终命运的不平静,他们无法像我这样逃离日军,但却勇敢地站在码头目送我们逃往自由。逃离青岛后,我继续享受我的生活,而相比我更应得到自由的他们,却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我因无知而差点将我的一家置于危险境地,这种过错更应让我受到惩罚,而不是他们。这种内疚一直在我心里埋了60多年,最终都体现在了这颗小小的龙牙(或鳄鱼牙)上。”
詹姆斯写道:“姐姐去世前敦促我将龙牙还回青岛,还回它原来的地方,以弥补我的过错。因此,在我70岁的时候,我要重游儿时待过的地方,包中藏着我5岁时那个珍贵的‘战利品’。我将重回青岛,再次沿着前海那条路步行到水族馆,亲手将龙牙交还给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并将为我儿时的行为真诚道歉,接受他们提出的任何惩罚。我还将去长眠着我儿时朋友的墓地看看,去我们小时候礼拜的德国教堂。在那里,我将哀悼那些没有像我们一样登上‘福庆号’,而因此走向死亡的人们。”
[归还]
专程来青完成心愿
时至今日,詹姆斯在与记者的邮件往来中不断提及当年回青岛归还“龙牙”时的种种细节。“在姐姐去世后的第二年,我给青岛早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感谢《青岛早报》的编辑记者,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抵达青岛的那一刻,是2002年11月11日,那是我魂牵梦绕的一刻,人总是把孩提时生活的地方当成自己的故乡,在我的脑海里,青岛就是我的故乡”……如此充满着炙热情感的怀念让每一位与詹姆斯先生接触的人都会生发出对那段既往岁月的感怀。
詹姆斯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在青岛归还“龙牙”的时候,一位名叫倪萍的很有名的主持人采访了他,也正是在这个名为《聊天》的央视节目中,詹姆斯的幼年“过失”得到了原谅。詹姆斯告诉记者,节目中,主持人倪萍谈笑风生,“而我却一直惴惴不安,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我是被原谅了吗?所以,当时我有些不礼貌地打断了主持人,向当时也在参与节目的市长助理徐宝站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有没有被饶恕?’”徐宝站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说:“一个四五岁孩子所犯的过失,我们当然应该原谅。不仅如此,由于你知错能改,我们认为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欢迎你每年都来到故乡青岛逛一逛。”詹姆斯说,那一刻,“我觉得我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
邮件中,詹姆斯不失幽默,“当然了,我也要特别感谢主持人倪萍,她在节目现场送给了我的妻子一个银手镯,她很喜欢。”不过遗憾的是,当年陪同他一同来青的妻子6年前已经过世。
新闻延伸
捐赠照片设立诗歌奖
当年来青,詹姆斯与妻子重寻儿时记忆,在青岛的街巷里找到了上世纪30年代曾经生活过的印记,从陵县路1号的教会诊所,到第一体育场的竞技时光,再到莱阳路17号的儿时旧居……詹姆斯说,他带着满满的回忆和青岛人民的热情踏上了回国的航班,但这些年来心头萦绕的仍是青岛的一景一物,关注中国、挂念青岛,似乎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一些有关青岛的新闻,也迫切希望能够为青岛再做点事情。于是,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感受着詹姆斯先生的热情和善意:
2003年10月,在詹姆斯的倡议下,联合《青岛早报》教育周刊发起了“青岛早报”英文诗歌、散文大赛,詹姆斯特意委托回青的友人带回了一个名为“诗人的梦想”玻璃奖杯;
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时,他还专门为赛事谱写了歌曲《为青岛扬帆起航》,并将这首歌曲发送给他在中国的一些老朋友;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通过航空邮件给早报寄来一百英镑,请早报替他把英镑兑换成人民币捐给灾区;
2012年,他将自己收藏的1900年前后青岛的十几张老照片捐赠给了青岛市档案馆,这些照片反映了1900年左右的青岛风景,其中就有青岛信号山周边的风景,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的资料,非常有收藏价值;
2013年,北京的金城出版社出版了他为父亲撰写的回忆录中文版《胜芳:胜利的地方》,包括“重生的军队”“北京的纽带”“锻造锁链”“伦敦集训”“宝塔之下”“新婚与救灾”“胜芳冰船”“告别胜芳”“十字架的历史”等章节,其中很大的篇幅记录了他和姐姐与父母在青岛一起生活3年多的细节,以及一些风土人情和商业布局情况等。
/对话 /
记者:您还记得小时候在青岛生活的场景吗?
詹姆斯:对于任何人来说,童年的记忆都是不可磨灭的。那时候我经常和姐姐在海边骑自行车,我们还喜欢在海边抓鱼和螃蟹,我还收集了许多中国的邮票。
记者:从2002年之后,你就没有再来过青岛,现如今还会想念这个地方吗?
詹姆斯:这是我每天魂牵梦绕的地方,经常会听朋友提起青岛,也在网络上搜索青岛的消息,这里是我永远的家乡。
记者:希望您有机会再来青岛。
詹姆斯:一定会的。2012年,青岛市水族馆迎来了建馆80周年大庆并邀请我去出席庆典,可是我当时没法赴约,希望我下次再去青岛的时候,能够赶上建馆90周年的庆典,而那时我也应该是90岁了。
一人一城感动5000万观众的情谊
已有5000万人参观龙牙并了解背后的故事 19年来青岛与詹姆斯的联系从没中断
小小的一颗“龙牙”,见证着詹姆斯儿时的“过错”与长大后的“救赎”,却也让他生活过的两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交集——在詹姆斯看来,不论是青岛,还是英国的杜伦,都是他心中的故乡。虽然詹姆斯在青岛生活的时间并不太长,但这座城市从2002年詹姆斯归还“龙牙”的那一刻起,便满载着包容与开放向他张开了热情的怀抱。当年亲历了归还“龙牙”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也见证了这位老人和这座城市之间深深的情谊。
水族馆展出的“龙牙”。
青岛市水族馆:“龙牙”的故事仍在继续
在“龙牙”被归还至青岛水族馆后,故事并没有被画上句号。这枚“龙牙”被安置在青岛水族馆海洋生物馆,近20年来,这枚小小的牙齿,已经向数千万人讲述一段有关“诚信”和“勇气”的经历。就在不久前,和水族馆同龄的詹姆斯再次致信青岛水族馆馆长齐继光,表达了想在2022年水族馆建馆90周年之际再次来青岛的愿望。
5000万人参观“龙牙”
走进青岛水族馆海洋生物馆的大门,一个胡桃木制作的展台特别惹人注意。“龙牙”就摆放在这里展出,柜子上有“龙牙”故事的简介。
这么多年有多少人看过这枚牙齿?海洋生物馆讲解员李杰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有5000万人次。“来海洋生物馆第一眼都会看到它,扫描二维码还能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李杰说,很多小朋友看到它都会问:这真是龙的牙齿吗?其实这枚“龙牙”是水族馆早期一只扬子鳄标本的牙齿,如今扬子鳄标本早已不知去向,而这枚牙齿却以这样一段传奇的经历,成为水族馆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李杰告诉记者,很多家长用“龙牙”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从中解读出多层含义,比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学习詹姆斯老人的诚信精神,有的家长则让孩子学习老人勇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还有很多人了解‘龙牙’的故事后,主动询问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李杰说小小的“龙牙”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帮参观者开启一扇扇通往不同目的地的大门。
19年后故事仍在继续
2021年是詹姆斯老人归还龙牙的第19个年头,而这19年间老人与青岛水族馆的联系从来没有中断过。青岛水族馆工作人员韩涵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詹姆斯老人还给青岛水族馆馆长齐继光寄来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2022年他希望能再次来青岛,与自己同龄的青岛水族馆一起过90岁生日。给水族馆的礼物詹姆斯也已经准备好了,是一副曾经挂在他青岛家里的油画,因为画面中有鱼,他觉得很适合送给水族馆。
接到信之后,齐继光馆长很快给詹姆斯回了信,希望他保重身体,还给老人寄去了青岛水族馆最新的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一把印有“吾国第一”字样的折扇,这曾经是蔡元培先生在水族馆成立时的致辞。礼物中还有两幅特色水母扑克,展示了当今青岛水族馆的特色。青岛水族馆科宣部负责人王沛告诉记者,他们也希望詹姆斯老人能了解水族馆的新变化,希望和老人的这份友谊能一直延续下去。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小翻译”杨金:他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当年,在詹姆斯老人来青归还“龙牙”的过程中,还有一位“小翻译”全程陪同,并为老人提供了很多帮助,他就是当时只有11岁的“英语通”杨金。现如今,当年的这位“小翻译”已经长大成人,在赴美留学之后归来,留在了北京继续从事着中美交流的相关事务,这些年来一直与詹姆斯老人保持着交往。
杨金近照。
“他对青岛的热爱发自内心”
谈及与詹姆斯老人的交往,杨金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2002年自己作为《青岛早报》的特约记者参与詹姆斯的相关报道,包括越洋电话采访,和记者一起接机,并在倪萍主持的《聊天》节目中担任翻译,之后詹姆斯在青岛的走访也大多是由他陪同完成的,“我与詹姆斯成了忘年交,直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通过邮件互致新年问候。”
杨金回忆,2002年詹姆斯来青岛期间住在泛海名人酒店,“有一次,他从窗户望出去,指着栈桥海边的礁石,兴致勃勃地讲小时候在海边玩耍的情景,那一刻,他激动得脸都红了,眼里含着泪水,手舞足蹈,我仿佛看到了孩提时的詹姆斯。”
一位老人与一座城市的情感如此之深,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但是跟老人接触后,杨金深深理解了詹姆斯的感情,“我能感觉到,詹姆斯对于青岛人民、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从老人身上领悟“诚实”要义
对于杨金而言,为詹姆斯做翻译是他成长过程中难以忘却的经历,他从这位“龙牙”老人的行为中领悟到“诚实”的要义。“担任《青岛早报》的特约小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工作,我开阔了眼界,得到了锻炼,早报记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我之后的成长影响帮助很大,并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杨金表示,通过参与“龙牙事件”的报道,自己收获颇多:“我曾经问过詹姆斯,为什么要用‘偷龙牙’这个词,詹姆斯的回答是‘诚实’。詹姆斯教会我诚实是人类的美好品德,后来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大赛时演讲的题目就是‘诚实’。”
据杨金透露,这些年来,他在继续着自己学业的同时,也帮助詹姆斯老人完成了他为父亲撰写的回忆录《胜芳——胜利的地方》的中文版翻译工作,“詹姆斯一直在寻找翻译者,并询问我是否可以提供帮助,看过原稿之后,我告诉他可以翻译,但是因为当时我在准备托福和SAT考试,暂时没有时间,所以一直拖到了我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之后,才正式开始了翻译工作,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记者手记 /
真诚的詹姆斯
2002年11月11日,詹姆斯如约来青,归还65年前偷走的“龙牙”。我作为青岛早报报道组的摄影记者全程跟访。19年过去了,但当年詹姆斯真诚谦和的绅士范,让我记忆犹新。
詹姆斯夫妇被安排住在泛海名人酒店,酒店二楼大厅的窗户正对着小青岛。詹姆斯上楼后没去房间,而是径直走到窗口前站定,望向前海,喃喃自语。不一会,詹姆斯指着东南方向询问翻译,放“龙牙”的地方是不是就在那边。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詹姆斯老泪纵横。透过镜头,我清晰地看到老人眼角的泪水。老人的真情流露让现场所有人动容。
参加完倪萍主持的《聊天》节目录制,好多现场观众跑下台去找詹姆斯签名。签字、合影持续了10多分钟,詹姆斯始终微笑着,笑容真诚,毫不敷衍。
第二天,詹姆斯根据回忆,沿着海边探访他幼时曾经去过的地方。栈桥、金口路、第一体育场……走进第一体育场大门时,詹姆斯一度兴奋地跑了起来,并一个劲地喊:是这儿,我认得它!在詹姆斯口袋里,装着一张65年前第一体育场的老照片,体育场正门建筑一点没变样。被唤醒童年记忆的詹姆斯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里参加过一次赛跑,可惜什么奖品也没得到。时隔65年再一次奔跑,那一刻的詹姆斯,童心焕然而发……
弹指一挥间,19年过去了,真心祝愿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童心依旧。(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