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进位至全国第13!青岛GDP达1.24万亿,反超无锡,甩开郑州,逼近宁波!

2021-02-02 05: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在“万亿俱乐部”中,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2019年GDP都在“11000亿+”水平,相互间的差距很小,竞争异常胶着。

2020年以来,五城奋力奔跑,进位争先,但差距始终没拉开,位次始终不明朗。

2月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240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

此前,宁波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宁波市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宁波市生产总值为12408.7亿元,同比增长3.3%。

1月29日,无锡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370.48亿元,同比增长3.7%。

1月30日,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0年,郑州市GDP为12003亿元,同比增长3%。

长沙暂未发布年度数据。长沙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0年长沙GDP同比增长4.5%。据此测算,长沙2020年GDP会排在无锡之后,郑州之前。

综上所述,在2020年城市GDP排行榜上,五城的排名基本揭晓:宁波列第12位,青岛列第13位(比2019年上升一位),无锡列第14位,长沙列第15位,郑州列第16位。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青岛能顶住压力实现进位,非常难得。

祝贺青岛!

01

都在奋力奔跑,就看谁更快一步

从近10年的GDP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到,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GDP从4000亿元一路上扬,前后站上8个千亿元台阶,到2019年,纷纷达到“11000亿元+”。

无锡、长沙、宁波、青岛、郑州五城你追我赶,经济体量交替领先,GDP曲线有多处交叉重叠。

2010年无锡位列五城首位,青岛位列第二位;此后,无锡、青岛、宁波、长沙、郑州这个排序一直维持到2014年。2015年,长沙大爆发,超越青岛、宁波,进到五城第二位。这一年,宁波超越青岛。2016年,青岛超越宁波。

2017年,青岛又被宁波反超。这一年,无锡、宁波、青岛、长沙携手迈入“万亿俱乐部”。

2018年,宁波超越长沙。这一年,郑州成功突破万亿大关。

2019年,宁波超越无锡,青岛超越长沙,追赶者郑州一举超越长沙。到2019年年底,形成了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的格局。

2020年,五城格局再调整,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的排序基本确定。

青岛超越无锡,排名从2019年全国第14位,上升至2020年的全国第13位。

五市的势头都相当不错,同比增速都超过3%,跑赢了大盘。2020年,五市按GDP增量排名分别是:青岛净增659.25亿元,无锡净增518.16亿元,宁波净增423.58亿元,郑州净增413.3亿元,长沙暂未公布。

青岛在五市中增量是最大的,由此,青岛与宁波的差距由2019年的243.81亿元,缩小到2020年的8.14亿元;青岛与无锡的差距由落后111.01亿元,变为领先30.08亿元;青岛领先郑州的优势由2019年的151.61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397.56亿元。

由此可见,青岛已经无限接近宁波,而且对其他四城的优势正在扩大,如果再加把劲,2021年有可能重回全国第12位。

02

工业是“关键先生”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城市经济的“脊梁”。这五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工业的比拼。

五城中,宁波表现相当稳健,顶住压力,保住了五城领头羊的位置,稳居全国第12位。

宁波靠什么?宁波被誉为“工业波”,宁波能够稳居前排,靠的就是强大的工业经济。

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宁波是一座具有强大制造业基因的城市,拥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形成8个超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跻身全国前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43%以上。经过多年沉淀,宁波工业企业接近18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80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达到51家,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民营经济为特色,产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9年,宁波GDP分别领先无锡、青岛132.8亿元、243.81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分别领先无锡、青岛831.64亿元、238.31亿元。也就是说,在工业之外的其他经济领域,宁波是输给无锡和青岛的。

2020年以来,由于产业结构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对宁波工业造成的冲击尤为剧烈,但很快实现复苏。全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分行业看,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2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2.9%。

很显然,工业成为拉动宁波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动力。

与宁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锡。工业的弱势,让无锡在五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尤其是与领头羊宁波的差距越来越大,还一举被青岛反超。

2020年,无锡吹响“加快构筑产业新高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集结号,重点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链。同时,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建设,聚力建设华虹集成电路一期、SK海力士第二工厂、中环领先大直径硅片、中芯长电集成芯片封装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出了产业发展新优势。

2020年,无锡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分别突破3000亿元、1300亿元、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增速呈现全面超越传统产业、持续加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眼下,无锡正着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这个目标一旦实现,无锡就有可能立于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

青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进位,关键也在于工业。

青岛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又抓住了国家消费品工业产品的市场机遇,迅速崛起,曾经创造了“上青天”的辉煌。

2010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万亿”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仅落后于深圳和广州。2015年,青岛工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随后出现下滑。

下滑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抓住消费市场和整体产业转移的机遇,也没有跟上IT、网络设备、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几波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产业更新蝶变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工业对GDP的强支撑逐步减弱。

意识到这一点,青岛开始发力追赶。

面对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机遇,青岛提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13条产业链,根据产业基础和城市特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拉动了工业经济的回稳向好。

青岛市统计局2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工业经济迅速企稳复苏,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35个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4个行业,增长面为68.6%。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装备制造业增长9.7%,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0%,传感器增长28.1%,智能电视增长15.6%。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13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如果能乘势而上,把短板尽快补上,抓住工业互联网这个大风口,青岛工业经济一定可以重振辉煌,助力城市重现荣光。

03

“三驾马车”跑起来,城市就冲起来了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

受疫情影响,这三驾马车明显动力不足。对城市而言,谁能率先让这三驾马车提起速来,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先来看投资。危困之下,现金为王,资本愈发谨慎,“观望”“惜投”者众。

1月27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组织近日发布的第38份《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急剧下挫,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下降到8590亿美元,降幅达42%。

而随着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日益显著的成果,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中国对全球经济主体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成为外商投资“避风港”。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利用外资增长6.2%,规模创历史新高。

有信心,自然愿意砸下真金白银投资未来。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

从五城看,投资增长势头都不错。

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5%。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工业投资增长10.0%。

无锡的投资增长势头也很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815.36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35.8亿元,同比增长13.3%;国有投资同比增长20.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

郑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6%,中规中矩。

国家战略叠加的青岛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广泛共识。2020年,青岛乘势而上,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

能实现这个增速不容易,但与宁波、无锡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无论从青岛承担国之重任的战略需求,还是从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要考量,投资都是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思维和办法,深入拓展投资增长空间,用高效投资撬动青岛的未来。

再来看消费。近年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连续7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当然,消费马车也是三驾马车中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一驾。

各地纷纷把促消费作为经济恢复发展的重中之重。

宁波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业态快速发展。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8.3亿元,同比下降0.7%。虽然还未转正,但已经跑赢了“大盘”。

青岛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也很大。为重启消费,对冲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青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为市民发放消费券、优惠券、购车补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2020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3.5亿元,同比增长1.5%,是万亿之城中少数实现消费正增长的城市之一,为拉动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4亿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数量居世界第一;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超过55万亿元,消费潜力仍在持续释放,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到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品质型加快转变。

青岛应该敏锐把握这些趋势和机遇,及时了解消费热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提升城市消费活力,推动以消费需求升级引领供给侧结构调整。

最后看出口。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全球贸易陷入低迷。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暴跌13%-32%。中国进出口可谓“一枝独秀”。全年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增长1.9%,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宁波在外贸领域的表现值得称赞:2020年,实现进出口9786.9亿元,距离万亿仅一步之遥,创下历史新高。这与多年来,宁波开放型经济的韧性、闯劲密不可分。与浙商的“四千”精神一样,稳外贸、促发展,宁波也有4个“千方百计”——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发展基本盘,千方百计做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千方百计提升外贸产品附加值,千方百计优化外贸发展软环境。

外贸之于青岛的重要性无需赘叙。去年年初,疫情对青岛外贸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一季度下降0.4%;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外贸进出口值在二季度止跌转增;8月份以后,月度进出口值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内9月、12月两次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全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可以说是三驾马车中最为给力的一驾。

不论是深度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面向“十四五”,青岛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探索运用更多市场化的手段,强化拓展投资空间,全面促进扩大消费;要抢抓RCEP机遇,进一步畅通与日韩、东盟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渠道,深挖经贸合作空间和潜力。

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是开启“十四五”的根基和起点。拼搏、奋进的青岛,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2020答卷,为逐梦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阔步走进“十四五”,青岛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创造属于这个城市新的荣耀。

奔涌吧,青岛!

作者 沈默 制图 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