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坐拥14万公顷湿地! 青岛在用心守护150余种野生水鸟

2021-02-02 20:07 作者:朱颖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2月2日讯(记者 朱颖)今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组织了以“湿地与水,同生命,共相依”为主题的湿地日宣传活动。该活动向市民普及湿地保护法规、宣传保持湿地生态价值、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青岛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为滨海(海岸、浅海水域)、河流、人工(库塘、养殖场)3类湿地,约14万公顷。包括面积最大的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最大的湖泊湿地产芝水库(莱西湖)。

作为沿海城市,拥有丁字湾、鳌山湾、仰口湾、灵山湾、海青湾等滨海湿地。野生水鸟150多种。每年数百万涉禽迁徙经过。近年来,为保护湿地资源,我市相继建立了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少海国家湿地公园、胶州湾省级湿地公园,颁布了《青岛市湿地保护条例》。2020年青岛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1处重要湿地名录,纳入重点湿地管理。

青岛湾冬季海鸥主要有3种:个体最小的红嘴鸥、中等体型的黑尾鸥、个体最大的银鸥。另外少量的灰背鸥、黑嘴鸥偶见活动。它们多数出现在海上,因此统称海鸥。每年10月下旬群体迁徙来青岛沿海和内陆水库河流,冬季严寒季节结成大群在海湾、近海海域、河口处取食。4月底结群北迁到繁殖地,在青岛居住半年多。每年春节后,气温回升,头部长出黑色羽毛,颜色由淡灰逐渐加深,好像蒙上一层棕黑色头巾,称为婚羽、繁殖羽。1994年青岛晚报新闻部和鸟类保护环志站联合发起“挽留海鸥行动”,这一活动逐渐成为青岛冬季著名景点,节假日市民的重要活动,为冬日青岛增添了一处人鸟和谐的风景。

此次宣传活动,在全市10个区市同步举行。市园林和林业局与市园林和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市市级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干部职工在栈桥附近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咨询平台和宣传展板,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工作人员还现场向群众介绍了近年来全市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湿地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关湿地保护知识,呼吁市民一同加入湿地保护行列,为青岛湿地保护、为建设美丽青岛做出应尽的义务。

通过这次“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湿地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了加强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在价值。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