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也不能等!不等牛年春节假期结束,青岛就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
大年初六下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主持召开数字青岛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公安、大数据、城市管理、应急、民政等十个部门依次汇报了数字青岛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及2021年工作计划,会议对数字青岛建设作出部署要求。
数字青岛建设为何如此迫切,多等一天都不行?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从人际交流,到就业民生,到国家治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插上了“数字翅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数字经济显现出巨大的生机,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引擎,成为引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于一个国家而言,谁能站上数字经济的风口,谁就能从容走向未来,赢得竞争优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于一个城市而言,能否在数字化新赛道上取得有利位置,关乎城市的当下和未来。各地纷纷出台支持和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发数字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活力。
对于曾经错过信息化和消费互联网等浪潮的青岛而言,数字化是绝不能错过的重大机遇。
“建设数字青岛对于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青岛发展全局中去考虑,作为当务之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赵豪志指出。
1、数字经济发展迎来“窗口机遇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入重大战略机遇期,世界各国都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提振经济、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区块链到新基建,从网络购物到在线支付,互联网“跨界”链接各种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的贡献率达到了67.7%,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数字经济规模也从“十三五”初期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6.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技术在帮助研判疫情形势、织密织牢防控网络、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也迎来重大机遇,新零售平台订单井喷式增长,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互联网越发展,数字经济场景就越丰富,释放出无尽的“数字红利”。我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
数字经济作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彰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2、新赛道高手如云,青岛绝不能错过
各个城市自然知道数字化、数字经济对城市未来意味着什么。为抢占制高点,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文件,不遗余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远的不论,就在春节前的2月5日(腊月二十四),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专家咨询会,听取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腾讯集团副总裁张立军、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滴滴出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维等10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专家,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物的意见和建议。
李强明确表示,上海“已经到了必须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这件“上海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要“力争在开局之年抓出新成效、见到新气象”。
“数字化是不可错失的大机遇,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之举。上海已经到了必须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的很多瓶颈难题必须通过数字化方式来解决。”这是上海的“数字态度”。
这次会议提出了上海的“数字愿景”: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与“数字路径”:坚持谋划为先、应用为王、技术为基、制度为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
城市数字化转型议题提出以来,这个概念在上海迅速升温,并展开一系列框架性布局。对上海而言,迫切提出并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上升至“战略”的高度,有其时代背景,亦与超大城市自身的特性相关。
“用数据,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这是深圳的鲜明态度。
早在2010年,深圳就提出要抓住城市竞争力要害,打造智慧城市。由此,智慧城市成为深圳的整体发展战略,成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
面向“十四五”,作为实有人口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将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目标是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数字之于杭州,就是一种治理能力,数字治理已经深入到杭州整个社会治理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2020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数字经济居功至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近年来,杭州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过去五年来,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
面向“十四五”,杭州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将全面建设数字赋能产业变革新高地。
从最初的IT产业、中兴华为等网络设备产业,到腾讯等移动互联网产业、微信等社交平台产业,青岛都与之擦肩而过。因为没有抓住信息化浪潮,没有形成更多信息化的引领企业,传统企业也没有通过信息化改造升级,青岛城市经济竞争力不如从前,在城市竞争中的排位也有所下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智慧城市则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当前,智慧城市的浪潮席卷全球,全国众多城市亦是争先恐后参与其中。青岛绝不能错过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只要抓得住,抓得好,青岛就能实现崛起,重现辉煌。
3、如何突围?市长“划重点”
推进数字化转型,青岛正在谋篇布局。
青岛在2019年就出台了《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提出打造“数字山东”引领核心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
两年多来,数字青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了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很好的应用案例。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中,青岛位居全国第七;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青岛位居全国第五,其中公共数据开放指数位列全国第三。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数字青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统筹协调还需加强,政府财政投资的项目各自为战现象仍然存在,部门间整合对接难度较大;建设进度还需加快,部分数字青岛项目建设存在推进不快、进展不平衡问题;数据资源整合与应用还需加强,以数据资源带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成效不明显。
尤其是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还有不小的差距。腾讯研究院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把青岛作为数字三线城市;中国信息通信院的《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将青岛排在全国第15名;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青岛的总指数仅排名第35位,为中等偏上水平。
如何在新赛道上取得有利位置?首先是对标先进。数字青岛建设工作现场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项目谋划,推动数字青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其次是协同。赵豪志强调,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打破部门间的数据“烟囱”和“壁垒”,加快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促进全市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建立常态化数据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对数字青岛建设的有力支撑。
产业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支撑。关键是要推动“两化”: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赵豪志指出,要把数字经济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培育和吸引数字经济企业,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应用。看得见、摸得着,实用、好用,数字化才能得用户的欢迎和广大市民的拥护,才能实现长足发展。青岛将强化数据资源在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公共安全、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赋能应用,不断拓展智慧应用范围,让城市运行更智慧、群众办事更便捷。
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数字”出现了24次之多,对如何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
2021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数字青岛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务数据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加快打造数字社会,建立全域全息智能感知体系等。
青岛的“数字蓝图”已经绘就,“数字路径”已经清晰,关键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数字青岛建设尽快落地见效,将蓝图变成现实,用数字化为城市赋能,开启城市新的可能。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