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召开的这次全国两会,备受瞩目。这是一个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是了解中国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不止于此。各地纷纷把全国两会当成自我展示和寻求中央政策支持的重要渠道和难得契机,都是“有备而来”,除了“表表态”之外,还不失时机地“发声”,提出各自的主张,寻求关注与支持。
当然,提建议也是需要技巧的,大而化之不行,过于笼统不行,可操作性不强也不行。
宁波市市长裘东耀建议,充分依托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研发优势,在宁波布局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建议,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同意在无锡探索建设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加快集成电路相关要素资源集聚。
住武汉代表委员建议,支持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这些城市的建议不仅立足自身实际,而且契合国家战略,更重要的是切口小,指向很精准,容易落地,不仅有利于争取到相应的支持,还为相关领域的工作开拓了思路。
青岛历来不缺国家战略的加持,但在重大国家战略的衔接、落地上做的工作还不够精准,切入点不够巧妙,先行先试的胆识和闯劲还不足,叠加的战略势能还未能充分释放,没有完全转化为发展动能。
01
宁波:这个“契合点”找得很精准
全国两会期间,先是宁波市市长裘东耀建议,充分依托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研发优势,在宁波布局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随后,宁波市政协原主席杨戌标提交提案,建议推动宁波成为国家新材料领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制造业重镇宁波,为何对新材料如此执着?在杨戌标看来,新材料是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互联网的通讯硬件、大数据的存储传输介质、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生物技术的基材等无不依赖于新材料的发现与发展。
新材料智力密集,科技是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但在信息、能源、先进制造等关键战略性领域所需的高端、高附加值新材料研发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建设国家级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科学规划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事关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
在宁波人看来,“这为地方依托科技创新能力,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既能解决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能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的高水平创新载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
可见,宁波人捕捉国家战略机遇的嗅觉是相当敏锐的。
当然,宁波人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是以实力作后盾的,可以说底气十足。
宁波是我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在稀土磁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宁波大力推进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20多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
如何支持?杨戌标在提案提出:在海洋防腐材料领域支持宁波建设海洋新材料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绿色化工领域支持宁波建设石油基清洁能源与高性能材料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甬江实验室建设综合极端环境材料研究联合装置,推动石墨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
青岛与宁波经常“同框”,常常被拿来作比较,这也难怪,两城都是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港口城市、制造业强市。2020年,两城GDP只相差了8亿元,咬得很紧。
青岛与宁波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制造业上。面向“十四五”,宁波明确提出,把重点放在壮大实体经济、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宁波正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如此规模,绝对算得上大手笔。
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面向“十四五”,旗帜鲜明地提出回归制造业,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把新材料作为发展壮大的信息产业之一,进行了部署安排。
现在,青岛发展新材料缺的就是一个和国家战略之间的“契合点”。宁波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02
无锡:“出圈破阵”,让制度先行
无锡的切入点是集成电路。
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建议,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同意在无锡探索建设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加快集成电路相关要素资源集聚。
建议的对象和内容都非常明确和具体,容易得到关注和回应。这不是无锡第一次围绕集成电路做文章,但这一次目标更明确、底气更足、决心更大。
无锡为什么瞄准集成电路?杜小刚从三个维度给出了充足理由,一看就是做足了案头工作。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支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产业发展主导权、创新发展主动权,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锡在集成电路产业构建了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配套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集聚了包括SK海力士、华虹、长电科技、高通、英飞凌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荷兰ASML公司在无锡设立了国内唯一的光刻机技术服务基地。
2020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20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到江苏全省一半以上,产业规模位居江苏城市第一、全国城市前三。
以此观之,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无锡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与物联网、生物医药这几张“王牌”组合,令无锡产业结构实现了全新升级。
提出建设集成电路国际供应链创新示范区,是无锡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大局下开展行动的“出圈破阵”之举,是一个地级市打破思维定势,勇担使命的开路之策。
“我们向来注重政策研发和制度创新,特别是在支持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这次我提出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政策和管理创新,进一步畅通集成电路产业国际供应链,也是出于让‘制度先行’的考虑。”杜小刚说。
青岛、无锡、宁波,这三城真的很像。三城都是“吃开放饭”的外贸强市、制造业强市。三城经济总量也十分接近,交替上升,各领先一阵子。
2020年,宁波、青岛、无锡三城GDP分别排名全国第12、第13、第14,宁波领先青岛仅8亿元,青岛领先无锡30亿元,这点差距在万亿体量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宁波发力的新材料,无锡深耕的集成电路,可以说都是青岛亟需补齐的短板。尤其是“缺芯少面”,长期以来困扰着青岛制造业的升级迭代。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把集成电路作为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但还缺乏有力的抓手,尤其是与国家产业政策的互动耦合。青岛还需要下点功夫。
03
武汉:恢复元气,一“复出”就是大手笔
在武汉发展的时间轴上,2020年注定成为重要坐标。这一年,英雄的武汉历经磨难,浴火重生,经济在遭受重创后逆势崛起,总量重回全国城市前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武汉代表委员颇为“活跃”,先后提出了3个颇受关注的重磅建议:夯实中部第一,支持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锚定“九州通衢”,支持武汉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经济活。在全国两会上,住武汉代表委员们认为,武汉经济活力强、潜力大,金融发展速度快,在中部区域有很大影响力,建议支持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希望国家加大对武汉金融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议央行将武汉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
在武汉人看来,武汉本来就是充满活力和发展潜能的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成功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有助于武汉进一步升级为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域金融中心是几代武汉人都想做成的事,对于地域经济发展是富有前瞻性的考虑,是非常有远见和意义的目标。
武汉金融业在2020年GDP的比重达到10.4%,税收收入比重达到10.21%。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大城市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十位,在中部地区排第一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都提出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竞争非常激烈。
青岛拥有我国唯一一个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80家,拥有七大金融牌照,是全省首个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金融业已成为青岛的支柱性产业。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中,“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青岛在金融领域的资质与实力是高于武汉的,对金融业未来的定位也高于武汉,但“国际”这个定位也是建立在区域的支撑力之上的。在增强金融的区域辐射力、带动力上,青岛还需要下功夫。
今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武汉召开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发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动员令。
此次全国两会上,住武汉代表委员的发声,除了是为争取国家支持外,也是在为武汉打造“五个中心”鼓与呼,把概念口号先喊出去。从实际效果看,确实引起了普遍关注,营造了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城市间的竞争必定愈演愈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谁能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尤其是要理顺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契合点,才能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作者|沈默